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內容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在生活或學習工作中對語言的要求越來越高,語言的重要性也就越來越突出。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順利地進行交際和工作,必須好好學習語言。當代藝術大師曹禺①說:“老先生是小說家,散文家,詩人,更是一位人民的幽默文學家”。老舍是一位著名的語言大師,精煉、生動性格化是老舍話劇語言風格的基本特色。我們通過學習老舍的語言藝術,可以提高我們自身的素質,錘煉我們的語言,從而更好地我們進行教學服務!
關鍵詞:語言大師,精煉生動,性格化,北京口語,簡潔凝練
一、老舍簡介
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他對多種文藝體裁都進行過廣泛的實踐。小說作品中短篇與中篇不乏佳作,而尤以長篇小說最有影響,與茅盾、巴金齊名,同為現代長篇小說大家。此外,還寫過雜文、鼓詞、新詩、舊劇、民歌……解放后,他考慮到“以一部分勞動人民現有的文化水平來講,閱讀小說也許多少還有困難。
可是,看戲就不那么麻煩。”(1)“劇本排演出來,就連不識字的人也能看明白。”(2)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深入群眾,寫了一批話劇作品,因而蜚聲文壇。1951年獲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藝術家”稱號。本人試從老舍戲劇的代表作《茶館》(3)揭示其特有的藝術結構及語言特色。
二、老舍的戲劇語言特色
老舍是著名的語言大師,精煉、生動性格化的語言是老舍話劇語言風格的基本特色。他駕馭語言的能力很強,尤其對他所熟悉的北京話,運用起來得心應手,游刃有余。他的戲劇語言是來自于生活,經過他下功夫提煉和潤色,成為精當、簡潔而又生動、性格化的語言。同時,他的戲劇語言也是樸素的,沒有什么濃烈的色彩,以“白描”見長。
老舍的語言風格對于他的戲劇創作藝術特色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本人就以《茶館》為例,談談老舍的戲劇語言特色。《茶館》中的話劇語言,具有北京口語的地方色彩,同他的小說語言一樣,既生動形象,又符合人物的個性特征,劇中人物的對話常常十分簡短,卻在濃縮的語言中包含豐富的內容,三言兩語便能寫出一個人物的性格特征,勾畫出一副生動的人物肖像,充分顯示出老舍精深的語言功力。
王瑤②說,《茶館》這個劇本時代氣氛足,生活氣息濃,民族色彩濃,語言精煉。簡潔凝煉是老舍遣詞藝術的最重要的特點。自從三十年代意識到了語言控制的重要性之后,老舍就自覺地把簡潔凝煉作為其畢生追求的目標。他十分推崇精煉而有表現力的古典文學和民間文學的語言,創作律詩和曲藝作品的實踐又使他對簡潔凝煉的藝術顯得得心應手。他認為,簡潔凝煉就是深入淺出話說的少而意思包含的多,“一語道破,說到事物的根兒上”。對遣詞而言,主要有兩點,一是“須找到最合適的字與詞”;二是“須注意字與字的關系”。“將!你完了!”是《茶館》第一幕的最后一句臺詞。
“你完了”表面看是說棋局上的勝負,其實何嘗不是雙關語?政治黑暗、國弱民貧、洋人勢力日漸擴大、維新運動鎮壓下去、窮人賣兒鬻女、特務肆無忌憚……這樣的社會焉能不完?讀著這種簡潔而豐富的話語,我們由衷地感到了老舍作為語言大師的藝術功力。“把語言的精華拿出來”,他的確做到了。“片言振聵聾”,郭沫若的贊譽不是溢美之詞。“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老舍對遣詞藝術的追求和貢獻很值得人們學習和發揚。
李健吾③說,語言好,人物也活,幾筆就勾出來了,畫龍點睛式的手法。抓得準確,人物一上場,三言兩語就出來了。如馬五爺,二德子那么兇,他只說“二德子,你威風呵!”連站都不站起來,二德子就趕緊過來請安。用二德子來襯托馬五爺,太好了。前邊是無聲的控訴,到第三幕,老人上來,就是有聲的控訴了。用了七個“好”字和一個“傳”字,老舍真厲害,用最精煉的語言,最簡練的動作。
陳白塵④說,我是一口氣就讀完了的。讀過之后,心情愉快,我認為這是老舍同志在編寫上的重大收獲。全劇的字數并不多,才三萬字,就寫了50年,70多個人物。精煉的程度真是驚人!作者對常四爺以及比較正面的人物,還是有著強烈的愛的,特別是透露了作者對于劇中并沒有出現的新社會的愛。所以讀起來不感到消沉,有鼓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