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上的就業形勢已經愈發的嚴峻起來。而高職學生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在就業大潮中又處于劣勢,其就業心理自然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如何促使高職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心理問題和如何幫助其進行自我控制,是目前高職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本文中,筆者將就高職學生在就業中所產生的幾種較為突出的心理問題及其應對辦法進行簡要闡述。
關鍵詞:高職學生 就業心理的問題 應對辦法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economic marketing development,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becoming worse and worse,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are at a disadvantage in the employment tide with many factors, the psychology will also meet a series of problems. How to make students know their own psychology problems and help them control is the main task.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introduce several special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the relative measures.
Keywords: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 corresponding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B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幾年來,我國的高等職業技術(以下簡稱為高職)教育事業在不斷發展,辦學條件的改善,教學質量的提高,不但吸引了更多的學生前來報名學習,而且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歡迎和認可,甚至國家也對高職教育重視起來。不過隨之而來的高職學生的就業問題,也成為了許多學生和社會公眾所關注的焦點問題。高職學生由于就業問題產生的心理問題,有負面的,也有正面的,所以對高職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展開研究并找出應對辦法,才可以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率,才可以促進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
一 目前高職學生在就業中存在的心理問題
1、悲觀心理
一部分高職學生由于認為高職學校比不上本科院校,使自己產生了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而且多數企業在招聘上要求錄用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員工,這也傷害了高職學生的自尊心,并且促使部分高職學生產生自棄心理從而放棄了專業技能的學習。一部分高職學生是因為現實工作待遇與自己理想工作待遇偏差太大,而他們又不愿意降低對工作待遇的期望值,因而產生了悲觀心理。也有的高職學生是由于自身的生理條件不佳,認為自己的相貌及其他自身條件比不上別人,進而性格自閉,不與人溝通,增大了悲觀心理。
2、恐懼心理
這是由于高職院校的擴招,使得高職學生對就業形似產生了恐懼心理。而媒體的不當宣傳,自身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率低下,以及父母對自身的期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高職學生的恐懼心理。對于那些已經存在悲觀心理的高職學生,加上上述因素,就會轉化成恐懼心理。致使不少高職學生在畢業之后不去四處找工作,而去泡網吧打游戲,這則是由恐懼心理引發的逃避心態。
3、盲目心理
我國的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方面并沒有按照市場的需求進行仔細劃分,多數專業的設置存在緊貼熱門行業的現象,沒有很好的掌握此類行業的就業信息,從而產生了學生聚堆的情況,對這種情況高職院校又沒有對學生進行疏導,致使大部分高職學生盲目心理的產生。這類學生通常忽視了自身專業的特點,盲目的撲向發達地區的熱門行業,進而加大了同專業高職學生盲目心理的產生。
4、憂慮心理
部分高職學生自身擁有勝任工作的能力,但是缺少社會關系,沒有一定家庭背景,使得其對就業前景感到渺茫,特別是來自農村地區的高職學生,更容易產生憂慮心理。而且高職學生的理論知識不如本科學生,動手能力又和技校中專學生所差無幾,這讓他們產生一種不踏實感,伴著就業市場的動蕩變化,進一步加重了他們的憂慮心理。
5、攀比心理
在高職學生的就業過程中,常常會在兩個方面產生出攀比心理。一個方面是和周圍的同專業的學生比,由于就業環節中家庭背景也會起到很大作用,不少成績差的高職學生,借著家庭親屬的關系反而會得到一個優秀的工作,使得不少高職學生與其比較,產生攀比心理。另一個方面是和本科生研究生等高學歷的人比,不少高職學生認為自己擁有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出眾,就渴求得到與本科生研究生同等的待遇,這樣會使其求職變得困難。
6、依賴心理
不少高職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其生活環境的影響下,養成了一種依賴習慣。而在畢業之后,他們無法看清就業形勢,單純的以為靠父母的關系和所學專業的熱門度就可以得到一份稱心的工作,這就是依賴心理。這種心理的產生,會使高職學生產生消極學習的心態,也會使其缺乏獨立意識和責任感。
二 如何應對高職生的就業心理問題
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并加強心理輔導
學校要以各種方式去加強高職學生的思想工作,讓高職學生對社會的需要與自身的能力做出客觀而又明確的認識,養成良好的擇業心境。然后去服務社會,去實現自身的價值。這需要引導學生去面對現實,清楚的認識就業形勢和自身實力,尋找適合自身能力的就業目標,并抓住機會。同時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切勿與他人攀比,也不要設置過高的期望值,可先從基層工作做起。最重要的是要適應需要,根據社會的實際需求,選擇符合自己能力特點的崗位。還要聘請心理學的專家,定期為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加強對個別問題學生的心理輔導。
2、高職院校組建完善的就業咨詢機構
這需要高職院校把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然后結合各個職業的特點,尋找出什么樣的工作適合什么樣的學生。并且經常收集社會的用工資料,發布給學生,使其在學習過程中明確自己的目標。這樣就可以消除高職學生對就業行情一無所知的局面,也可以緩解高職學生的就業憂慮心理。
3、消除家庭背景因素的負面影響
根據有關研究表明,家庭的背景因素對就業所產生的影響,是與學歷成反比的,也就是學歷越高更不容易受家庭背景的影響,學歷越低受到家庭背景的影響越大。在現實中,高職學生的就業受家庭背景影響較大。這則需要高職院校、社會、家長以及用工單位積極的從正面去教導高職學生,讓其明白,只有掌握了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才會在就業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從而消除高職學生的攀比心理。
4、關注實踐教學提升動手能力
動手能力的增強可以使高職學生更好的獲得就業機會,因此高職院校應關注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首先,可以加強課堂教學討論,通過討論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促進學習。其次,可以針對教學內容進行情景教學,讓知識性與趣味性融于一體。再者,可以經常安排學生去實習,親身體驗實際工作的艱辛,并提升動手能力。最后,可以定期舉辦技能大賽,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5、貫徹實施“雙證”制度
所謂“雙證”,是高職院校畢業證書和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而擁有“雙證”,可以增強學生在就業中的競爭力。要貫徹此項制度,先要讓學生明確目標,使其明白相關職業技能的作用,并產生學習動力。然后在教學中,結合相關資格證書的考試內容進行講解,最后高職院校要盡可能的與相關職能部門溝通,為高職學生的職業資格考試創造條件和提供便利。
6、用人單位建立正確的人才觀
這是需要社會的用人單位摒棄傳統的輕視高職學生的觀點,對高職學生與本科生等一視同仁,建立正確的人才觀念。用人單位的招聘者應當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應聘者的能力與學歷問題,錄入能為單位帶來效益的人才。這樣,可以很好的解決高職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并且建立公平的就業環境。
總而言之,高職教育發展的確很迅速,但是由于它起步較晚,需要我們探討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尤其是處理高職學生就業心理這一問題,需要我們在不斷的實踐中去找尋最合理的方法,幫助那些產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學生擺正思想,獲得一份滿意的工作。
[1]熊偉娥.高職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3)
[2]吳從娟.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心理的原因分析[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4)
[3]朱莉莉.徐翯.當前高職生就業心理適應性的調查研究[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2008(04)
[4]郝福錦.當代高職學生心理障礙問題分析及對策[J].考試周刊.2009(51)
[5]齊河寧.試論高職學生就業心理的調適[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