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面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入進行,教師面對的是新課程、新教材、新教法,無庸置疑。這就需要教師不僅要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先進的教學理念,精深的教育專業知識,而且還必須具有系統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和廣博的跨學科綜合交叉知識。
《新教育時代》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的純教育G4類期刊,為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會刊, 是一本面向全國的綜合性教育月刊,國際連續統一出版號: ISSN 2095-4743、國內連續統一出版號:CN 12-9206/G4。級 別:國家級,會 刊: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出版周期:月刊,主管單位: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主辦單位:天津電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教師是課程改革的落實者,課程改革的主導者,課程改革的關鍵。因此,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教書育人質量的保證,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保證,是規范化學校的保證。為培養一批不同層次的師德高尚、業務清湛、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突出的優秀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和名教師,就是必須面對課題。可以說教師是實踐活動的主體,教師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文化素養和業務能力,學會篩濾舊有,敢于負責,勇于創新,潛心研究新課程教育活動的相關理論并運用到實踐中,應有成就事業的緊迫感,責任感,時刻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努力規范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擁有一顆純潔真摯的愛心,有著一股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埋頭苦干的實勁,更要有一腔敬業拼搏的熱血和一種灑脫飄逸的魅力。奉行“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服務于學生”教學思想。
我們教師還要加強自身職業道德教育。要加強熱愛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的教育,敬業愛崗,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在平凡的教育崗位上成就事業,實現人生價值。要加強教師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教育,使教師言語與行動堪稱學生的表率。要加強熱愛學生、服務學生的教育,關心愛護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在老師的關愛下都得到健康地發展。真正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教師要以全面育人為指導,落實“讓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的理念,遵循“學生全面發展”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謀發展”的辦學方針,使教師在教育理念、師德修養、業務素質、教學水平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讓學校成為教師素質提升的主陣地,成為教師成長的沃土,努力構建學習型校園,使教師的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習《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理論與實踐學習材料匯編》、素質教育觀念、新課程標準理念、教育政策法規等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思想。使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汲取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才能有利于自身的素質提高,才能有利于自己的思辨能力,才能更充分地適應新課改,使學習成為終身的需求。
教育具有科學性,教師只有遵循教育規律,才能把教育教學搞好。為此,教師必須掌握科學的基本理論,在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從事教育實踐,作為中學教師,主要應該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各科教材教法,理解新課標,把握教育改革的脈搏,以新課改嶄新的理念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將新的課改理念轉化為自己的具體教學行為,進而形成在新的教育觀念下的教學風格。全面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開展“趕、學、幫”活動,大力提倡自學,“趕”上新的教育形勢;“學”理論,“學”榜樣,取他人之長,補自身之不足;“幫”,老教師“傳、幫、帶”年青教師,毫無保留的傳授教學實踐經驗,教學心得,使年青教師在最短時間內,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教學新秀。年青教師“幫”老教師學習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新教學儀器的操作,使老教師能盡快的運用到教學中,使教學上更加“天衣無縫”。這樣,教師素質才能提高,廣大教師才能以一種崇高的敬業奉獻精神,團結合作,共同進步。時刻以這樣的理念鞭策自己:“虛心好學,力求上進,勝不驕,敗不餒,不爭名利最大度;任勞任怨、持之以恒,熱心助人,敢于挑戰,勇于創新,做一個終于黨的教育事業、走在教改前沿的平凡人。”
教育教研部門還應提高教師業務能力,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業務水平是教師教書育人最重要的素質,文憑不等于水平,學歷最高,教不會學生,照常是不行的,業務水平就是教育和教學的能力,教師業務水平不高,絕不會有高的教育教學質量。因此,加強教師業務培訓,至關重要。提高組織教學、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吸引全體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聽講訓練的教學活動上,使之能緊密配合老師的啟發誘導,積極動腦動口動手,確保聽課率達100%,杜絕熱熱鬧鬧的花架子課。提高啟發誘導學生思考的能力。善于啟發誘導是教師最重要的教學業務能力。通過啟發誘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科學思維習慣,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提高教師教學機智,所謂教學機智是指一種面對新的突發事件,能夠迅速而正確地作出判斷,隨機應變地采取恰當有效地教育措施以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當在臨場時善于發現,及時捕捉學生在現場表露出來的積極因素,加以引導和激發,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引發為熾烈熱情,化為積極行動。事實證明,教師對學生所持的心態不同,處理方法不同,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教師要認真備課,抓住重點、難點、聯系點、綜合點、創新點,精心設計問題、啟發誘導、層層深入、水到渠成,使解題思路和方法不是由教師講出來,而是老師引導學生探究思考出來、感悟出來、總結出來,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品質和創新思維。提高駕馭教材,科學靈活地處理教材的能力。要在備課中訓練,在教案設計中訓練,提高研究、處理、利用教材的能力;要在上課中訓練,提高實際運用的能力。學會從學科思想、知識結構和廣闊的知識空間上去定位、去著眼,突出知識間的聯系,促進認知結構上的同化。
實踐證明,教師是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人才基礎,是教育改革的實踐者和推動力量,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已成為當前教育工作中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師資素質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只有造就一支與教育發展相適應的教師隊伍,才能保證學校素質教育及各項目標的順利實施與實現。師德為核心,在教師中開展愛事業、愛學校、愛學生的系列教育,強化教育思想建設,以高尚的人格魅力來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重視營造學校的人文氛圍。建設一支具有高尚師德風范,良好心理素質,精湛教學技藝,領先科研水平的師資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