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教育結構的多樣化并不排斥教育的規范化,通常情況下,越是基礎教育、正規學歷教育,越需要規范化。國際比較顯示,科學劃分教育的類型是教育結構合理化的重要前提。
關鍵詞:職業教育 結構體系 基本原則
在職業教育發展壯大過程中,依據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的客觀要求,職業教育自然地逐步形成了自身的體系與結構。科學地揭示職業教育的體系和結構,無疑將會促進職業教育沿著健康的軌道向前發展。構建職業教育體系需掌握以下基本原則。
一、職業教育結構體系要適應社會發展的整體要求
教育結構體系應該適應我國社會先進生產力對教育提出的要求,為培養出促進和發展社會先進生產力的不同類型的建設者而努力。同時,教育還應該體現我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因此教育結構體系對社會發展的適應性是全面的、整體的,我們不應孤立地強調某一個領域的需要,而忽視其他領域的要求。隨著21世紀科學技術和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和個人人文素質以及精神生活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和多樣化的要求,21世紀的教育結構體系必須積極適應這方面的要求。
教育結構體系改革對社會的適應,還表現在不僅要適應社會當前發展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應該適應社會未來的需要,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進步。合理的教育結構體系必須具有引導和改造環境的能力。可以通過優化教育體系,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各類人才,影響社會各行業和企事業單位的發展政策,引導社會對人才資源的需求;還可以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和新的產業;引導和促進經濟、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二、教育結構體系要滿足受教育者對終身學習的多樣化需求
教育既有促進社會發展的功能,更具有促進人的發展的功能。一個合理的教育結構必須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有利于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崗位的人在其一生發展中對教育的多種需要。多樣化是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
各級各類教育雖然有不同的功能和分工,但都擔負著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任務。不能把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質,與對受教育者進行職業準備教育或專業教育這兩個方面截然分開。因此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都要重視受教育者全面素質特別是思想道德品質的提高,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由于當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使知識發展和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使終身教育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教育結構體系的設計和調整,應該從學校教育、在職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相互連接、相互補充的關系等方面,為貫徹終身教育的原則邁出新的步伐。
三、教育結構體系調整要從社會現有人才結構學歷水平的實際出發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近20年來各行業勞動力的學歷水平和專門人才的比重有較大提高。但由于人口眾多和原有的教育基礎比較薄弱,我國社會現有人才結構學歷層次總體上還是比較低的,而且發展很不平衡。專業技術人員不僅在數量上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在質量上也存在不少新的問題。因此,我們一方面要把培養具有現代素質的高級專門人才擺在人才培養的突出位置,同時應重視和統籌研究各類人才和勞動者的培養。在積極發展高等教育的同時還必須十分重視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改革,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的質量。抓住科學技術和經濟快速發展的新的歷史機遇,在提高國民素質的同時,加快各類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要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努力避免和減少由于教育層次、科類結構上的不合理所造成的在人才配置和使用上的浪費現象,充分發揮我國教育資源的效益。
四、教育結構體系的調整要遵循教育自身發展的規律
教育結構體系改革雖然受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制約,但也必須遵循教育自身發展的規律。教育發展的規律與教育結構體系改革關系密切,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改革創新與相對穩定的統一
進一步轉變觀念解放思想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積極推進教育結構體系的改革和創新,已經成為21世紀的重要任務。同時,也要看到,由于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階段、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層次、師資隊伍、辦學條件、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等諸因素都有相對的穩定性,教育周期又通常比經濟活動周期長,改革決策上的成功與否往往要在若干年后才能表現出來,其效果會影響到一代或幾代人。因此,世界各國對于學歷教育結構體系,尤其是中小學學制的變動,都是采取積極和審慎的態度,必須經過充分的科學的論證,進行必要的實驗驗證。
2、多樣化與規范化的統一
如前所述,教育結構體系尤其是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結構應該多樣化,這是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結構體系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為了更好地管理和發展教育,促進不同層次類型學校教育之間的相互銜接溝通,需要對不同層次類型學校教育的內容、層次進行一定的規范;為使相同學歷、文憑、證書具有大體相同的價值,也需要對各種教育提出基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