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隨著中俄人文領域深入,中俄關系發展越來越密切,俄羅斯文化也愈發受到大眾的關注。然而眼下俄羅斯文化宣傳渠道相對空缺,書籍、網絡資源較為分散。針對這一矛盾,本項目以俄羅斯文學與藝術為切入點,建設、運營了以微信公眾號為主的俄羅斯文化推廣平臺,以求滿足大眾對俄羅斯文化宣傳的需求,同時為中俄文化交流互促提供支持。
關鍵詞:俄羅斯;文學;藝術;推廣平臺;文化交流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形成,給中俄兩國文化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眾對俄羅斯藝術文化了解的需要與日俱增,但現有文化宣傳渠道仍存較大空缺,中俄文化交流網站也相對分散。基于這一矛盾,本項目旨于甄選代表性的俄羅斯文學藝術題材與生活文化現象,整合網絡、書籍、文獻內容,以微信公眾號為主要媒介,建立俄羅斯藝術文化推廣平臺。通過介紹、展示俄羅斯各板塊的文化元素,在中俄文化對比中尋找其最大公約數,在文化宣傳的同時,為中俄文化交流互促提供支持[1]。
二、研究過程及內容
(一)前期調研內容及結果
在項目進行初期階段,采取發放問卷的形式廣泛獲取信息,以了解大眾對俄羅斯文化的了解程度及希望了解的俄羅斯文學藝術形式。共發放了問卷 500 份,耗時一個月,有效收回 359 份。
問卷顯示,大眾對于俄羅斯知名文學與藝術作品略有聽聞,但對于其具體內容知之尚少,了解俄羅斯文學與藝術的方式大多為網頁瀏覽或口耳之傳。因此,我們取俄羅斯文學與藝術之精華,通過微信公眾平號和項目宣傳手冊加以推廣。
(二)研究內容
1.文學部分
俄羅斯文學發軔于十世紀與十一世紀之交,十九世紀中葉達到高潮。它充分展現了俄羅斯豪放與溫存并立的民族風情與獨具特色的社會風情與習俗,這種根植于土地,關注人民群眾與國家歷史,帶有濃厚社會責任感的寫作風格,迄今深深影響著我國的文學創作[2]。
在文化宣傳的過程中,為全方面、多維度地介紹俄羅斯文學,我們將其分為三個板塊:小說、散文、詩歌,分別介紹了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在充分閱讀譯文的基礎上,我們以激發讀者興趣、促使其自發了解閱讀為目的,簡練客觀地敘述了其內容概況及藝術特色。對于篇幅較長的小說,我們擷取其中最能體現作家風格的段落進行分享;針對篇幅較短的詩歌、散文,則摘錄全文供讀者隨時查閱。
2.藝術部分
俄羅斯堪稱西方經典文化成果的博物館,其藝術來自民族的魂魄與歷史的積淀。俄羅斯人兼具對審美的敏感體會與對藝術的真誠尊重,這使得他們更容易創作并保留出色的藝術作品。19 世紀中葉由俄羅斯掀起的現實主義創作風潮,一度席卷整個歐亞大陸。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列賓的繪畫等作品中體現出關注現實的創作價值,至今仍為一代代創作者所追求。
在文化宣傳的過程中,為多角度、廣領域地介紹俄羅斯藝術風格,我們將藝術部分分為音樂、舞蹈、雕塑、繪畫、建筑、戲劇、電影、游戲八個板塊。以加深讀者對具體藝術代表作品的了解、展現其風格特點為主要目的,我們搜集、整合了網絡及書籍文獻資源,介紹了多種藝術作品及其時代背景,同時深度剖析了俄羅斯藝術家們在作品中寄托的民族精神,力求使讀者在欣賞藝術作品之余近距離接觸俄羅斯文化特征與民族形象。
3.生活文化部分
俄羅斯是一個地跨歐亞的多民族大國,它位于亞歐大陸北部,這孕育了俄羅斯獨特的文化特征,也注定了中俄兩國生活風俗存在差異。
在宣傳過程中,為使讀者對俄羅斯生活文化有更充分的認識,也為有意前往俄羅斯旅游或留學的讀者提供指南,我們查閱書籍、網絡資料并咨詢有留俄經歷的教師、同學,集中介紹了俄羅斯飲食、節日、禁忌、宗教、服飾、姓氏、禮儀、語言等當地風俗民情。同時,我們將其與中國風俗習慣加以對比,追蹤部分俄羅斯文化產品在中國的本土化及流行過程,探討中俄文化交融與發展的歷史進程與時代意義。
(三)研究成果
中國與俄羅斯比鄰,因此中國文化與俄羅斯文化本就存在很多相似之處。而又因為俄羅斯文化涵蓋部分西方文化,故其與我國本土文化又有多種相異。在我國的現代化進程中,俄羅斯文化不斷鍥入并影響著我國文化。同時,引入到中國的俄羅斯文化觀念適應著中國的文化土壤,逐漸本土化,成為中國特色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生活方面,俄羅斯地跨歐亞大陸,其文化本身便是東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混合體。我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接壤,自古貿易往來頻繁,文化交互也在其中醞釀。以土豆燉牛肉為代表的東北名菜多根源于俄羅斯菜肴,經改良后更貼近當地人的口味;東正教風格的圣索菲亞大教堂已成為東北標志性建筑;由蘇聯援建的長春一汽集團公司,兼具中俄兩式建筑風格……如今,東北地區在餐飲、建筑、宗教、服飾等多個方面,都可以看到俄羅斯文化的影子[3]。
文學藝術方面,俄羅斯重視民族性的發掘,追求文藝表達與民族文化的結合,主張現實主義。這種獨特的風格特征與創作理念,既因其優越性為當時的知識分子所學習,又憑借中俄的外交往來與文化交互而傳入中國,啟發了中國文藝的發展創作。索科洛夫的《獵犬訓練員》等油畫的寫實主義風格,激發出黑龍江區域大批優秀寫實主義油畫的誕生[4];俄羅斯鋼琴學派深刻影響了中國鋼琴藝術的產生與發展,塑造了郎朗、李云迪、殷承宗等諸多中國著名鋼琴演奏家的“俄派風骨”;俄羅斯“為人生”的文學觀念深入中國新興文學宗旨,為魯迅、巴金、沈從文等文學家篤信與推廣,今日猶是[5]……如今,中國文藝創作的主流依然是關注現實的民族化表達,這一定程度上是俄羅斯文藝創作觀念的延續和發展。
三、平臺運作
(一)運作平臺的方式
1.板塊分類,便利查詢
運營公眾號平臺時,我們將發布的推送按內容分為文學、藝術、文化生活三個大板塊,并進一步將各個板塊按題材、形式、類別進行進一步的細分。通過這種方式,將一些相對分散的俄羅斯文化網絡資源與書籍文獻資料整合擇優,撰寫推送并發布,構建起條理清晰、內容翔實、查閱便利的俄羅斯文化推廣平臺。
2.線上線下結合,形式創新
傳統的文化宣傳平臺,絕大多采用發布線上文章的方式進行宣傳。我們在沿用文章推送形式的同時,為建立聽覺頻道與視覺頻道并立的學習平臺,制作并發布了系列微課視頻,以便讀者更全面、系統地了解俄羅斯文學與藝術的特征;為實現與學習者的良性互動,舉辦了線上、線下講座;為迎合不使用電子設備的人群與回避線上平臺操作相對煩瑣的弊端,設計、制作并分發了紙質宣傳手冊[6]。
(二)運作平臺對文化學習的幫助
今年,在疫情的影響下,線上學習資源得到了更充分地開發利用,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學習知識、拓寬視野。作為文化推廣平臺,充分凝練推送內容,力求趣味性與知識性的統一,提高讀者的關注度與注意力,則能夠方便于讀者的碎片化、網絡化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四、結語
文化交流,或許就是對差異較多的他國文化的認識與接受,同時以其為映射,實現對本國傳統文化的審視與回歸。如今,中俄人文領域合作效果顯著,透過俄羅斯文學與藝術視角,介紹其代表性文藝作品,展示俄羅斯人文風貌,是俄羅斯文化推廣行而有效的方法。多媒體平臺下的俄羅斯文化推廣,兼具學習高效、風格統一、形式有趣、內容翔實的優勢,可以激發學習者自主學習的熱情。
參考文獻
[1]凌巖.基于全球化趨勢的中俄文化交融[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04):193–194.
[2]李雪瑩.俄蘇文學對 20 世紀中國文學的影響[J].俄語學習,2010(04):54–58.
[3]劉琦,王叢民.淺談俄羅斯文化對中國東北地區的影響[J].北方文學,2020(03):84–85.
[4]孫凌霄.俄羅斯繪畫藝術對中國繪畫藝術的影響[J].藝術評鑒,2020(17):167–169.
[5]李依陽,張迎燕.分析俄羅斯文學對中國文化的深層影響[J].北方文學,2017(27):106.
推薦閱讀:文化藝術研究雜志什么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