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有關水彩畫的藝術表現形式有哪些呢?什么樣的材質管理是現在繪畫中所需要的呢?對于目前水彩畫的發展建設上有什么新的不同及管理形式呢?通過什么方式能更好的加強對水彩畫的藝術建設呢?本文選自:《天津美術學院學報》,《天津美術學院學報》本刊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文藝方針,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堅持學報的高品位和學術性。本刊以美術為主,兼顧人文社會科學;主要服務對象為高校師生、科研工作者以及廣大的外語愛好者。2000年學報編輯部被評為全國優秀報工作單位。研究和探討我院各專業基礎教學、專業教學理論問題,立足“北方”面向全國,通過探討北方美術界存在的問題引發對中國美術創作問題和美術教育問題更深層的思考。
摘要:繪畫藝術以創新求變,是一個萬古永恒的主題,有觀念形態的變,題材樣式的變及材料技法的變,新的材料和技法的產生,是創造更富有表現力,時代感和藝術個性和繪畫新品種、新形式、新效果所不可缺少的條件。這些新形式,新效果的出現勢必順應并作用于當代繪畫藝術觀念和審美趣味,它們之間是互相儲存,制約和促進的關系,不斷推動繪畫藝術趨向進步和發展。當今水彩畫藝術也面臨著發展與演變的許多問題。
關鍵詞:水彩畫,藝術性表現,材質
一、水彩基本特點及其藝術特征
1、水彩畫的特點
繪畫領域所包含的眾多畫種都因其有各自的藝術特色而具有存在價值。它們的特點是由于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形成的,是特定的工具材料和獨具個性的藝術觀念和藝術手法融合的產物。
水和彩構成了水彩畫語言的基礎,借助“水”和“色”的相互作用,使畫面具有透明、輕快、滋潤、流暢等特點,能獲得特殊韻味的效果。19世紀英國著名水彩畫家和理論家拉斯金曾作過如下描述:“水彩在畫家的處理下,水滴和它明快性質所形成的幻想與造化,濺潑的痕跡,凝結的色塊,以及斑斑的粒狀雖然對于畫面的表現沒有什么意義,但由它偶然產生的夢境似的造化,清新的趣味,明麗的色調與松柔的感覺,是其它材料所沒有的。”這正好闡明了水彩畫的特點。
2、水彩畫的藝術性表現
水彩畫的歷史上,有許多大師運用水彩畫藝術語言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充分展示了水彩畫藝術的魅力。文藝復興時期德國偉大的油畫家,版畫家丟勒,同時也是水彩畫的先驅。他認為水彩畫最能表現色彩和氣氛,既可以淡彩薄涂,又可以用不透明水彩刻畫入微,充分表現抽象與質感。傳世的《幼兔》和《草地》很好地體現了他的技法特點。十九世紀前期英國的透納和康斯坦布爾的水彩畫表現了強盛的英國工業革命時期雄心勃勃的生命力及對生活的強烈感受。康斯坦布爾在表現鄉間景色的作品中,成功地創造了一種精致細膩層次豐富的色彩結構,以其質樸、真實的藝術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向往。透納則以更加犀利的目光,更富于幻想的頭腦來進行創作,他的作品不僅著力于大自然外表的描繪,而且深入自然深處以寫意的手法捕捉大自然的光和色的變化。法國印象主義就是從康斯坦布爾和透納那里獲得了豐富的營養和有益的啟示。透納創造的水彩畫狀麗炫目。在《威尼斯從捷迪卡向東看日出》和《從內塔河對岸上看海的寶》中,我們根本無法尋求細節,無法知道當時的場景是否和他所繪一樣,但是它表現了我們對于自然景象的真實感受。而這種感受正是我們在讀浪漫主義詩篇和聽浪漫主義音樂所感到的東西。強調氣氛與光的再現,對迷人色彩的運用,變幻莫測,活躍而流利,纖細而肯定的重復皴、擦、點、染是透納技法的最大特點。他還把透明色的技巧從水彩畫轉移到油畫中,使兩者交融、各取所長、同步發展,使之得到了最完善的表現,以致水彩擔負著十九世紀英國畫壇的主角。
運用水彩作畫,在繪畫技法中是較為古老的一種方法。古埃及時代就有人以水為媒劑調和顏料在草紙上作畫,中世紀的歐洲人使用類似的方法,繪制祭祀用的手抄本里的插圖,形成水彩畫的雛形。后來傳入英國,在眾多水彩畫家的共同努力下,水彩畫逐步成為獨立的畫種,距今已有四百年歷史。下面我將從水彩畫基本特點及其藝術特征;水彩畫的材料、表現方法、韻味及其本體語言;水彩畫的當代形態及未來發展趨勢等三個方面分析探討水彩畫材質與藝術性表現的關系。
二十世紀法國畫家塞尚的水彩畫體現了畫家對印象派的改革,這種改革使其實現“把印象變得成功美術館里的藝術那樣堅實恒久的東西”的藝術理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他的水彩畫系列中,塞尚強調對畫面的結構和平面性進行探索。一方面,追求強烈的色彩節奏,而這種并排細碎的筆觸成了塞尚水彩畫的技法特點,這正體現出了他的“將色彩和形狀統一在某種和諧的結構中”的想法。
畢加索賦予了素描淡彩的新意義,使這種古老的技法顯示出強烈的靈活性和現代感。而這些技法伴隨著黑色時期,玫瑰色時期、藍色時期的變化。經常使用不同工具和方法進行嘗試,注重意味,很少重復是畢加索最大的特點,在他的作品中充分體現了對于傳統的思考。而這些晶瑩明快、充滿力量的水彩畫技法面貌無不顯示出他高超的造型能力和非凡的藝術氣質。席勒在水彩中運用充滿欲望的色彩和線條體現了對于現實的絕望。賈克梅蒂的水彩同其素描和雕塑一樣,表現了外在空間對個人的侵蝕,德國表現主義畫家表現了對于現實生活的思考和批判,安德魯·懷斯則把水彩的題材引向寧靜的鄉土空間…….
二、水彩畫的材料、表現方法、韻味及其本體語言
1、畫紙和畫筆
水彩畫作為一種獨立的繪畫形式存在于藝術領域當中,其載體是有著自身特點的,水彩畫紙是水彩畫制作的首要載體,畫紙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繪畫效果,因而對于水彩畫紙的選擇是極其講究的。理想的水彩畫紙,紙面白凈、質地堅實,吸水性適度,著色后紙面比較完整,紙紋的精細根據表現的需要和個人習慣選擇。太薄的紙著色后高低不平,水色淤積,影響用筆。吸水太快的紙,水色不易滲化,難以達到表現意圖,太光滑的紙水色不易附著紙面,都不適合畫水彩之用。至于畫筆,其選用也關系到水彩的所能達到的藝術效果。水彩畫筆一般是由貂毛、牛毛、羊毫及豬鬃或尼龍等制成。在形狀上有扁形筆、圓形筆及線筆之分。在作畫過程中,各種形狀的畫筆會畫出不同的效果與情趣。在水彩畫筆的選用上,首先應考慮到所要表現的形式或技法。如寫意風格的就要吸水性強一些的柔軟而富有彈性的羊毫畫筆、中國畫筆或水粉畫筆;如果想表現寫實風格,就要選擇一些像狼毫之類比較挺實的畫筆。
2.顏料及輔助媒介
水彩色從原料上說是從動物、植物、礦物等各種特質中提取制成的,也有化學合成的。顏料中含有膠質和甘油,使其能附著畫面。水彩顏料最大的特點是色粒很細,與水溶解可顯示其晶瑩透
明,把它一層層涂在白紙上,猶如透明的玻璃紙迭落之效果。水彩淺色不能覆蓋底色,不象油畫,水粉顏料有較強的覆蓋力。水彩顏料的群青、赭石、土紅等色屬礦物性顏料,單獨使用或與別的色相混都易出現沉淀現象,巧妙運用可產生新穎的效果。不過也有易干、易變色的弱點,在作畫和保存過程當中也需要特別的注意。
近年來,由于藝術觀念的拓展,姊妹藝術間的相互溝通,東西方藝術間的相互借鑒,使不同的畫種無論是在材料上,還是在表現技法上都會有一種融會間的貫通。例如油畫棒原是油畫的一種作畫顏料,當它介入水彩畫中時,不僅豐富了水彩藝術的表現語言,而且還形成了它的特性,它所表現出來的凝重飽和的色彩感覺,斑駁絢麗的質感效果,是單一的水彩所達不到的。也正是它的這些特點,吸引了一些水彩畫家進行努力的探索與研究,并使這一有獨特藝術形式的新技法,得以更加完善的發展。
除油畫棒外,常常用來與水彩顏料混合使用的還有色粉、蠟筆、彩鉛、松節油等等。進一步豐富了水彩畫的語言。 3、水與彩的特點及韻味
前面已經談到水彩畫的基本特點,水作為水彩畫區別于其他畫種的特定界線,其地位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水彩畫是通過水彩顏料、水及其他輔助材料工具,按照畫家作畫意圖,利用媒介物相互滲溶造成的獨特藝術效果,水和彩的恰到好處的運用形成了水彩畫獨特的水韻和色彩韻味。 水彩畫中水的韻味,有種種不同和差異,水的流動韻味,水的沉漬韻味,水的滲化韻味,水的沖洗韻味等都是水彩畫的常見效果。 水的流動韻味,是指水的流向,造成畫面有一種動感,或急或緩,使觀者心緒為之歡愉激蕩。比如畫家作畫時,一般情況下,畫天空、畫浮云、畫云彩,通過將畫板按畫面的需要向不同角度傾斜,使水色自然流淌……。水的滲化韻味,即水與色相互滲化而產生的生動渾然的效果,這種效果給人以自然柔美的藝術情態,通過水、色滲化,使藝術作品血脈流暢,經絡舒展,神情充沛,通體和諧,水彩畫中的濕畫法就是這種方法。用此法表現雨景、云霞以及朦朧之物象最為合適。水的沉漬韻味,就是因水色在畫中沉漬而造成周邊有斑斑駁駁的水印痕跡,其形態多姿多彩,非畫筆所能表達,為畫面增添了生動的斑斕之美,此法最適宜表現雨天泥濘的道路和破舊殘斷景物。在關維興的水彩畫中就常常有大量的沉淀效果,使畫面厚重而沉穩。水的沖洗韻味,就是用水沖洗、滴灑畫面,從而產生畫面撲朔迷離,隱約變幻的藝術效果,增加了畫面的神秘感和偶然趣味,通過沖洗、滴灑,還可使畫面產生豐厚感和層次感。如水彩畫家侯安智的許多作品均運用了洗的技法,使畫面肌理效果豐富,厚重含蓄富有力度感,成為他個人富有特色的藝術語言。至于色彩所包含的韻味,我做了一個簡單的歸納,主要可分為色彩的整體感、色彩的透明感、色彩的新鮮感、色彩構成感等等。
色的整體感,色彩整體感的把握,是最能顯示畫家色彩功力的,一幅畫,色彩整體感的關鍵在于色調,在于處理好色的和諧與對比關系,色彩是美的,美在和諧。 色彩整體感講的是色調,色調是色彩總體關系的一種傾向,色調的形成只有與作品的總體構思,主題以及畫面形象有機地統一起來,聯系起來才能產生無窮的韻味。
色的透明感,水彩畫色彩具有通透、明亮、空靈的效果,透明是水彩畫的一個重要特征,油畫用色多以厚重為美,水彩畫則講究輕松、歡快;畫面色彩的透明感來自于對色調的準確性,層次性的把握,來自于用色的合理性和作畫的程序性,來自于對顏料性能以及顏料的調合效果的了解。由此,方可成就水彩畫用色達到黑里透亮,濁中見清的藝術魅力。王涌的許多水彩畫都充分反映這一藝術特質。
色的新鮮感,清新亮麗是水彩畫的又一特征,水彩畫色彩的新鮮感來自于水色的綜合作用,來自于色彩間的相互對比,來自于色彩的純潔性,新鮮感傳達給人的是一種活力。
色的構成感,畫家將色彩根據需要在畫面上進行有機地組合以產生美感,不同的組合可產生不同的美感,畫家根據需要將客觀色彩加以強化、抽象、變成主觀色彩,有機地重組于畫面,用以表達一定的內容,體現出畫家藝術的創造性。例如:老一輩水彩畫家王肇民先生的水彩畫就充分顯示了色彩的構成意識。
色的裝飾感,色彩的裝飾性來源于作者的設計意識,畫家通過對色彩的概括,提煉和夸張,使色彩富有簡練、單純、含蓄的整體性,形成極強的視覺沖擊力,讓人感受到一種別樣的美感。
4、水彩畫的本體語言
(1)從媒材方面來看水彩畫的本體語言
畫種的界定首先在于其表現媒材,不同媒材,不同技巧創造出不同效果,從而形成不同畫種各自的風貌。水彩畫作為一個獨立畫種,它的面目首先就是取決于材料:水﹑溶于水的透明顏料﹑具有吸水性能的特制紙張以及可以充分蘸水的軟毫筆,正是水彩畫這獨特的物質媒材,構成了水彩畫有別于其它畫種的材質美感,水的流動性﹑色的透明性﹑水色交融的偶然性,由此而產生透明、流暢、輕快﹑滋潤等藝術情趣,既是水彩畫獨特魅力之所在,也是水彩畫本體語言的首要因素。
(2)從技法方面來看水彩畫的本體語言
如果我們僅從媒材特點來看待一個畫種的本體語言,顯然是不夠的。中國水墨畫,日本畫,波斯細密畫都有著與今天水彩畫相同或相似的工具媒材,但我們并不把它們稱為水彩畫。水彩畫之所以成水彩畫,除了材質特征,還有其特殊的技法體系。這種技法體系既是由媒材衍生,又是歷史形成的。從十五世紀開始,一些油畫家發現,水溶性顏料易溶快干,且材料輕便,于是利用它來作收集素材的速寫,或用它來繪制油畫的草圖。例如丟勒、荷爾拜因和魯本斯。這一時期,水彩畫技法與油畫技法有相當的一致性,是油畫的附庸。然而,水彩畫最終得以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就在于其與油畫技法的分道揚鑣。十五、十六世紀時的英國殖民者,為了軍事上的需要,要求畫家們繪制軍事地形圖,水彩畫正好適應了這一需要。由于顏料品種少,紙張簡陋,當時水彩畫技法主要是以鋼筆或墨筆勾線,然后以藍、褐、赭等簡單色彩進行平涂,構圖嚴謹,輪廓清晰,設色簡單。十八世紀時,被譽為現代水彩畫之父的保羅﹒桑德比,突破了水彩材料的局限,運用干濕不同的筆法,以多種色彩進行點染、薄涂和重疊,賦予水彩畫表現空氣、陽光的能力,把水彩畫的技巧,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十八世紀中葉的抒情主義水彩畫家,打破了地形畫注重形體,輪廓確實的“著色素描”式水彩,努力拓展色彩的效果,他們發展出“渲染”、“洗擦”、“筆觸”、“潑色”、“點彩”、“陰影描寫”等技法,為加深水彩藝術的表現作出了巨大貢獻。格爾丁、透納等水彩畫大師則進一步拓寬了水彩畫的表現能力。透納注重研究自然,他充分運用水分和紙張的本色,利用水彩顏料在濕紙上自然混合來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長期的歷史積淀,形成了水彩畫獨特的技法體系。水彩畫家通過對紙面的干濕、水分多少的控制,通過筆法的涂、染、洗、擦、點、潑以及用筆的輕重緩疾等方法,構筑了與油畫、版畫和水墨畫等其它畫種相區別的整套技法。這種技法體系及其所蘊含的美學價值成為水彩畫本體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藝術逐漸多元化的今天,我們如何看待水彩畫的本體語言,怎樣重新認識水彩畫自身語言是極為重要的。一方面我們不斷探索新的表現方法來拓展水彩畫的語言。有的畫家為了表現對象豐富的質感,沙粒、蠟筆等材料也被用于繪畫的操作中。這些不同材料的特殊性質大大地拓展了水彩畫語言的表現力。有的畫家為了表現山勢的嶙峋,在顏色中加松節油,潑在玻璃上再對印到畫面上,其效果傳神富有意味,這可以說是水彩畫繪畫材料和手法的革新擴展了水彩畫語言的表現力。 畫家劉壽祥先生的水彩畫面上的背景多半是先畫成重色塊后洗成淺色,這樣的操作方式有助于更好的表現物象的質感和量感。使人看到畫面上淺色布的顏色是那么厚重,微妙而豐富。另一方面,我們應該能夠認清水和彩的恰到好處的運用永遠是水彩畫發展的主流,這也是保持水彩畫存在于眾多畫種之間的根本。正如吳冠中先生所說:“水彩,其特點就在于水和彩的結合,不發揮水的長處,它比不上油畫和粉畫的表現力強;不發揮彩的特點,比之水墨畫的神韻又見遜色。但它妙在水與彩的結合”.
三 、水彩畫的當代形態及未來發展趨勢
水彩畫經過幾個世紀的積淀,其材料、技法與藝術性的表現性都已經有了較成熟的發展。目前一些水彩畫家為了探尋水彩畫新的發展領域,對材料和技法有了進一步的拓展。首先從紙材料來說,卡紙、有色紙、高麗紙、宣紙、工業用紙,甚至在木板及各類畫布上,都可能允許進行嘗試。由于這些材料對顏色的附著力和吸水性能各異,以及質地的粗細不同,別開生面。其次在顏料的使用方面,水彩畫采用一些有利于畫面效果的輔助材料表達到某種特定的藝術效果,例如前面所提到的油畫棒、色粉筆、馬克筆等等。再次,在藝術表現手法方面,水彩畫的操作方式借鑒了大量其它畫種的表現手法,使得水彩畫結合更加豐富多彩。如水色作用于紙上的技法操作已有多種操作方式(潑色、轉印等)出現,最后隨著各畫種互相滲透和借鑒,藝術的發展已逐漸趨于多元化,這也使水彩畫有了一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國水彩藝術,扎根于中國深厚的文化土壤當中,經過了百余年的沿革與發展,幾經周折,再度振興,時至20世紀末的今天,已經形成了空前繁榮的新局面。中國水彩畫家繼承了以十九世紀英國水彩畫為代表的西洋傳統水彩畫傳統,充分運用中國畫當中大量的技法和文化內涵來豐富水彩畫的語言,前面提到的潑色、轉印及飛白等方法都是在繼承西洋水彩畫的基本特質的同時而又使其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很好見證。水彩畫和中國畫有極其相似之處(水分的運用),這也勢必是中國水彩藝術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動力基礎,我們期待著中國水彩藝術在未來的時空當中能有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
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的不斷進步使當今水彩畫的發展有了更廣闊的領域,當代水彩畫吸收了早期荷蘭、英國的傳統技法精華,德國人精辟的描寫,冷靜的設計性,歐洲的浪漫風格,美國的現實觀感和美式寫實,中國人正以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哲學觀念,生活體驗,揉和科學精神與自然,內在的觀照,作逐步的探尋,認清自我,醞釀著水彩畫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