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藝術教育是要提高人們對美的感受和理解,培養對藝術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藝術教育必須進行必要的技術訓練,不能停留在單純的知識傳播、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而是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能。 文章發表在《學子》上,是教師職稱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高校教育,藝術教育,教學模式
在當代社會中,“藝術教育”具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和內容。狹義的講,“藝術教育”可理解為對培養藝術家或專業藝術人才所進行的各種理論和實踐教育,如各種專業藝術院校正是如此,戲劇學院培養出編劇、導演和演員,音樂學院培養出作曲家、歌唱演員和器樂演奏員等。
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藝術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已經確立。藝術教育不僅在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創新能力和強化思維的靈活性方面,有著其他學科教育不能替代的作用,也是彌補升學教育帶來的人才培養缺陷的重要方法,是培養受教育者具備健全的人格,具有崇尚自由、平等的理念。
具有對生命意義的深刻認識的不可或缺的環節。缺乏藝術的教育絕不是真正的教育。眾多學者多著重在藝術教育的意義與重要地位方面進行了探討,筆者作為一名高校藝術教育的從教者,愿從藝術教育的教學方法方面與同行“論劍”。
一、用真情實感打動、吸引學生,令其有強烈自覺學習的欲望
藝術教育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絕不能用灌輸和強迫的方法,只能采用啟發和誘導的方式,才能讓受教育者用心靈去體會藝術之美,才能蕩滌其心靈,健全其人格,陶冶其情操,達到育人之效果。其次,高校藝術教育重在審美教育,而不能僅僅是作為技能來學習,僅僅要教會受教育者使用藝術工具就大錯特錯了,那只能是小學生的樂器知識教育。大學生的藝術教育要立足培養其審美能力,培養其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其獨立人格,培養其具有高尚的情操。
藝術本身就是情感升華的產物,傾注情感、投入生命激情進行的藝術教育,才會感動受教育者,打動并吸引他們,令其有主動學習的欲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從事藝術教育工作的教師是否投入真情決定了教育的效果。真誠的傳授與表達作品內涵,做到忠實于作者原本的意圖。
不拔高也不貶損,就要充分理解作者的生平和歷史背景。筆者在教學中嘗試讓學生欣賞一首樂曲時,首先介紹曲作者的生平和時代背景,然后讓學生去多聽,互相交流,不用好壞高低評判學生的理解,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作品表達的作者的心境,這樣才能做到真誠。
情感有善美、惡丑之分,教師就要用人格的力量、真實的情感表達對藝術作品中善良美好情感的追求,同時表達出對邪惡丑陋情感的唾棄,讓學生在學習藝術的過程中升華情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自覺地追求善良與美好
的藝術,也就是追求善良與美好的人生,自覺地壓抑、唾棄邪惡與丑陋的情感。
二、采用開放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創新能力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強調學生是一個具有思想、意識、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種能力的活生生的人,教育與教學研究的基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都應該是人,是成長中的人,是獨一無二的人。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意味著不僅將學生視作教育的對象,更切實地將他們看作教育過程的平等參與者、合作者、教育與自我教育的主體。
教師還要教會學生改變以往的學習方法,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在這些學習方式中,培養學生主動創造、創新的欲望,去與他人互動,與環境互動,與人類的文化互動,達到自身提高、發展的目的。這樣的教育就是開放式的教育。
藝術教育和自然科學教育最大的區別,就是不能拘泥于規范。過于規范、講邏輯程序就違背了藝術教育的原則。所以藝術教育最適合采用開放式教學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能力。葉圣陶說:“凡為教育必期達到不須教。教師職務唯在啟發導引,使學生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執筆而自能合度。”面對時代的要求,最重要的不是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每個學生都“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合作”。
藝術教育的開放式教學方法,就是要帶領學生走入生活,去體會生活中的美,去尋找、發現生活中的美,并激發學生的原創力,去領悟、創作藝術,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自由精神、自主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目的。例如,講授交響樂,就要安排學生進音樂廳聆聽,才能取得震撼效果,才能感受音樂思維和科學思維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三、藝術課程體系要面向全體學生,力爭實施通識教育
進入21世紀,從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出發,社會對教育的過度專業化和功利性傾向提出了批評和質疑,通識教育改革應運而生。通識教育就是對所有大學生普遍進行的共同內容的教育,即“通”“寬”“全”式的博雅教育,藝術類課程是其重要內容。
普通高校藝術教育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才能達到通識教育的目的,才能達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要讓每個學生都能有自己的藝術專長,就要求高校藝術課程體系越寬泛越好,音樂、舞蹈、美術、雕塑、書法、戲曲、話劇、影視欣賞、文學、手工工藝品制作等等,要有必修課、選修課和講座。
四、大量開展社團活動,為藝術愛好者鋪設展示與提高自我的舞臺
社團活動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藝術教育開放式教學的重要方法。藝術的魅力在于舞臺和劇場的親身體驗,學生在舞臺上和舞臺下對藝術的領悟和體驗有著質的差別;在劇場外和劇場內有著鮮明的對比。要充分創造條件,讓具有特長的學生展示才華、體驗藝術的魅力并鍛煉自身。
五、加大藝術教育投入,提高師資水平和教學設備水準
高校從事藝術教育的教師不僅要進行教學,還要負責指導藝術實踐;不僅要有藝術專長,還要有較高的鑒賞美、體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不僅要有以人為本的理念,還要有廣博的知識、一專多能的本領;不僅以教為主,還要不斷提高,并進行定期培訓、進修。高水準的師資是高校藝術教育取得優良效果的保證。
教育論文投稿須知:《學子》雜志是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黑龍江省招生考試辦公室主管主辦的專業教育期刊。國際刊號ISSN1672-3481,國內刊號CN23-1519/G4。現出版《學子》及《學子(教育新理念)》。
參考文獻:
[1]張燕 《藝術教育在強化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和特點》,原載于《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
[2]張道一《論普通高校的藝術教育》,原載于《中國音樂教育》,199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