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形態產品源于自然、取自自然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人們向往自然的心理。以海洋生物為載體,運用合理的設計手法,對創意產品的功能、結構、形態、色彩和材質等要素進行設計表現,可以很好地展現海洋文化所具有的符號和文化內涵,增加人們對海洋文化的認識。另外,形態仿生的宜人性,具有親和力,可以拉近人與產品之間的距離,喚起人們關心海洋、熱愛自然與愛惜海洋生物的潛意識。
關鍵詞:仿生;設計;休息用椅
一、仿生設計學
仿生設計是在仿生學和設計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主要涉及數學、生物學、電子學、物理學、控制論、信息論、人機學、心理學、材料學、機械學、動力學、工程學、經濟學、色彩學、美學、傳播學、倫理學等相關學科[1]。仿生設計學的研究范圍非常廣泛,研究內容豐富多彩,特別是仿生學和設計學涉及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許多交叉學科[2]。
二、仿生設計在燈具中的運用
燈具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產品。將仿生設計融入燈具設計中,材料、色彩以及形態造型等方面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使現代的燈具產品設計更加具有個性與多樣性。回歸自然的設計理念,增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仿生設計看似平常卻能很好地反映設計師對產品功能和審美能力的把握。
丹麥著名設計師保羅·漢寧森設計的PH燈,采用多遮光片的原理進行設計,并用設計師首字母來命名該燈具。PH燈形似貝殼狀,重疊排列。光線在燈罩內進行多次反彈,反彈多次后的光線倍增、強度變弱,從而均勻地散落在四周,燈罩邊緣過亮得以削弱,從而獲得柔和的照明效果(如圖1)。PH燈造型簡潔優美、富有變化,線條流暢,同時燈光在傳遞過程中產生不同的光色,整體給人以質樸、韻律的美感。PH燈不僅可以單獨使用以營造局部氛圍,還可以與大型枝形吊燈混合使用以營造整體氛圍。PH燈打破了傳統燈罩類似圓形的固有形態,對其進行解構與重構,形成大小不一的弧形狀,然后對弧形狀的塊面進行重組,如“PH系列松果燈”“PH系列Snowball”、PH系列“3/2”壁燈等,其組合的可能性近乎無限。
“月球吊燈”是沃納爾·潘頓早期的設計作品,是一個遮光吊燈,由10個可以調節的白色或乳白色環片組成,采用鋁或丙烯酸塑料制成,吊燈中間的金屬轉軸將其環片串聯起來。環片全部打開時,呈現出一個三維的白色或乳白色球體,隨意撥動環片,光線隨之發生變化,給人帶來無限遐想(如圖2)。吊燈中的環片打開后,環片的位置、角度和疏密關系使吊燈的變化極為豐富,再借助燈光和10個環片之間的光線反彈,使吊燈產生韻律感十足的光影效果。除此以外,環片打開的角度不同產生的光影效果也不同。
湯姆·迪克森設計的錐形燈具是受影視燈啟發的,運用簡單的造型元素,燈光投射出的光線到達圓形的燈口被一片亞光半透明的遮光罩阻擋,使得照射出來的光線比較柔和與均勻(如圖3)。“Cone Light”其外形僅僅是一個錐形,有一胖和一瘦兩個樣式,設計師將胖瘦隨意結合,可以營造出很多不一樣的視覺感受,帶給消費者更多的視覺驚喜。錐形燈的燈身結構采用鋁制品,黑色的燈罩顏色和支架融為一體,光線經過多次反彈后,微弱的燈光會反彈到燈身側面,在燈身轉折處可以看到有小的灰面,加上燈光的顏色,黑白灰賦予了錐形燈更多的感性色彩。除此以外,錐形燈還有節能效果。運用錐形燈內表面反射的原理,燈泡經過大面積擴散使得單一的光源可以產生更加強烈的光照效果,甚至可以模擬自然光。湯姆·迪克森把一個比較簡單的造型和普通的結構元素進行點、線、面的結合,塑造出極具個性的燈具風格,給平淡的生活帶來全新的視覺感受。
哈里·科斯基寧設計的冰塊燈充分體現了玻璃工藝、光線變化以及靈感創意的完美結合(如圖4)。冰塊燈制作屬于人工澆鑄而成,經長時間的冷卻,即使燈泡溫度過高也不會使燈具出現裂痕等現象。厚實的玻璃,不僅體現了玻璃的質感,而且還表現出冰塊自身的裂紋感。冰塊燈的造型設計看似是一個燈泡被冰塊包裹住,事實上其燈光的幻影效果才是設計師特別想營造和表達的。冰塊燈所使用的燈泡為常見的小夜燈,設計師將放置燈泡的凹槽位置做了噴砂處理,觀察時不易發現凹槽中放置的燈泡,只能看到燈泡光線所產生的光影效果。冰塊燈是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結合,充分體現了設計師極簡而又精致的藝術風格。2000年1月冰塊燈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
三、仿生設計在坐具中的運用
坐具仿生的模仿主要包含結構仿生、形態仿生、色彩仿生、功能仿生、材料仿生和肌理仿生等,使用不同的仿生設計手法所產生的仿生效果也不同,從而使得坐具仿生效果多種多樣。在當下坐具仿生設計作品中,形態仿生設計的手法常常應用于坐具仿生設計當中,除此之外,還會看到形態仿生設計手法與色彩仿生、肌理仿生或功能仿生等設計手法的結合使用。坐具的仿生設計與傳統坐具存在差異,坐具仿生活潑、可塑性強,極具趣味性。
圖5的香蕉椅是波蘭設計工作室WamHouse完成的設計作品。外形如同剝了皮的香蕉,露出白色的果肉。左右兩側的香蕉皮設計成椅子的扶手;前面的香蕉皮設計成坐面;果肉部分則設計成椅子的靠背;底座部分是模仿大猩猩蹲坐時的形態進行局部仿生,整個椅子給人以柔軟、舒適的觸感。
Designarium 的創意總監Stephane Leathead 設計的一款仿生飛魚的原木椅,線條流暢,粗中有細并且相互穿插,加強了椅子的趣味性(如圖6)。模擬靜止狀態和動態下魚的基本形態并運用到休息椅的設計當中。根據使用者的習慣,可以將其折疊成不同的角度,同時還能滿足人們在休息椅上坐、躺、倚、趴等活動需求。設計師將水中魚的無拘無束、左右搖擺和靈活多變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加之使用原木進行整體制作,自然之美愈加凸顯。
推薦閱讀:仿生學論文發表sci怎么選刊
如果您現在遇到期刊選擇、論文內容改善、論文投稿周期長、難錄用、多次退修、多次被拒等問題,可以告訴學術顧問,解答疑問同時給出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