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心率、血氧和體溫都是人體重要的生理信息,設計出體積小和便攜式的系統測量裝置,將會有較大的社會和臨床經濟效益。嘗試以STM32F103C8T6為控制器,設計一種便攜監測設備。通過MAX30102、GY-MCU90615模塊采集心率血氧及體溫數據,經藍牙模塊將數據發送到Android智能機解析顯示,實現了基于Android系統的心率、血氧、體溫監測系統。經測試驗證,該采集系統工作穩定可靠。
關鍵詞:心率血氧檢測; 體溫檢測; STM32F103C8T6; Android;藍牙通訊
心率和血氧飽和度是人體重要的生理指標[1],反映了人體的健康狀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健康佩戴設備普及度大幅提升[2-5]。薛俊偉等人設計了一種基于藍牙低功耗技術的可穿戴血氧飽和度監測設備,能夠連續檢測人體血氧飽和度和脈率[6],具有低功耗和可穿戴等特點,但是當模擬儀輸出血氧飽和度低于75%時,設備的檢測精度受到影響。張政豐等人針對現有可穿戴設備的心率檢測方法進行了研究,發現不同活動狀態下人體的心率變化很大,但是沒有給出相應的App程序進行實時的檢測[7]。
徐盼盼等人介紹了一種基于TI公司 AFE4400集成芯片的血氧模擬采集電路,他們的研究主要是簡化了電路設計、降低了系統功耗和減小了電路尺寸,提高硬件的便攜性,但在整個系統網絡操作開發方面略顯不足[8]。隨著網絡云平臺技術的發展,一些具有檢測人體生理參數功能的產品也在向可穿戴和網絡實時監測等方向發展。如小米公司的可穿戴產品“小米手環”,可以提供高精準的心率、睡眠質量監測;國內一些廠家生產的低成本指夾儀,可以進行血氧飽和度和心率的檢測,并通過OLED屏顯示數據。
筆者設計的基于Android系統的心率、血氧、體溫監測系統具有便攜、低功耗、無線傳輸等特點。該系統由硬件端和軟件端兩部分組成。硬件端由傳感器模塊,藍牙通信模塊,STM32核心電路以及電源穩壓電路組成。傳感器模塊由MAX30102心率血氧模塊和GY-MCU90615紅外測溫模塊組成,它將采集完成的數據,通過藍牙模塊發送至安卓端,解析數據并顯示在界面上。具體系統設計如圖1所示。
設備成品可以幫助用戶隨時隨地較為準確地測量其身體的血氧飽和度、心率等生理指標,從而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從醫學上分析,血氧飽和度和心率兩項生理指標作為醫院診治的重要數據,血氧飽和度在95及以上為正常指標,心率在每分鐘60~100之間為正常指標。當用戶在不同時間段多次測量結果均不符合上述兩項指標時,表明身體有異樣,建議就醫詳查。
1 檢測原理
1.1 心率血氧檢測原理
光電容積法作為監護測量中最常見的手段,具有方法簡單、佩戴方便、可靠性高等特點,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人體組織在血管搏動時產生的透光率差異來進行心率和血氧飽和度的測量,所使用的傳感器由光源和光電變換器[9-11]兩部分組成,通過綁帶或夾子固定在病人的手指、手腕或耳垂上。光源一般采用對動脈血中氧合血紅蛋白(HbO2)和血紅蛋白(Hb)有選擇性的特定波長的發光二極管(一般選用660 nm附近的紅光和940 nm附近的紅外光)[12]。當光束透過人體外周血管,由于動脈搏動造成血容積變化致使透光率發生改變,此時由光電變換器接收經人體組織反射的光線,轉變為電信號并將其放大和輸出。由于脈搏是隨心臟的搏動而周期性變化的信號,動脈血管容積也周期性變化,因此,光電變換器的電信號變化周期就是脈搏率。同時,根據血氧飽和度(SaO2)的定義,其表達為:
1.2 體溫檢測原理
紅外測溫廣泛應用于非接觸式溫度測量設備[13],其原理是將物體發射的紅外線具有的輻射能轉變成電信號,紅外線輻射能的大小與物體自身的溫度相對應,根據所轉變的電信號值來確定被測體溫度。
2 硬件系統設計
2.1 信號采集模塊
如圖3(a),Maxim公司生產的MAX30102是一種高靈敏度血氧和心率生物傳感器[14]。其集成了LED及驅動,光感應及AD轉換,環境光干擾消除及數字濾波部分,只留有數字接口,極大地減輕了開發者的設計負擔。
如圖3(b),GY-MCU90615是一種低成本紅外溫度模塊,具有低功耗、體積小等優點。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單片機讀取紅外溫度數據,串口通信方式輸出。采集模塊的電路連接如圖4所示。
2.2 藍牙模塊
HC-05是一款高性能主從一體的藍牙模塊,可直接作串口使用。實物與電路連接見圖5。
2.3 電源電路
在后續電路設計中,考慮到供電電池的電壓在3.7 V附近,選用TPS7333芯片穩壓,該芯片壓差在0.3~0.4 V內,較為穩定。電源電路見圖6 。
2.4 主控芯片電路
STM32核心電路主要包括4個部分:(1) 復位電路;(2) 晶振電路;(3) 串口下載;(4) I/O口。
STM32外接了兩個晶振為其內部系統提供時鐘源。一個8 M的高速外部時鐘(HSE),為系統提供較精確的主頻;另一個是32.768 M的低速外部時鐘(LSE),用于提供精準的時鐘功能。系統核心板具體原理圖如圖7所示。
推薦閱讀:醫學sci論文如何選題更容易發
如果您現在遇到期刊選擇、論文內容改善、論文投稿周期長、難錄用、多次退修、多次被拒等問題,可以告訴學術顧問,解答疑問同時給出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