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鋼筋混凝土施工質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和預防措施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土木工程時間:瀏覽:

  【摘要】:從混凝土蜂窩、墻體爛根和泵送混凝土墻體裂縫等質量通病的原因分析,提出預防措施。

  【關鍵詞】:混疑土工程;施工質量通病;原因分析;預防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quality defects of cellular concrete, wall rot and pumping concrete cracks in the wall o, preventive measures.

  Key words: mixed suspected so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defects; cause analysis; preventive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V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隨著我國《建筑法》及《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相繼出臺,各級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質量監督機構,建安公司及項目經理,對建筑工程的質量意識不斷加強。盡管如此,但由于施工企業及其項目經理的管理水平和建筑工人的實際操作水平所限,在工程建設施工中,質量通病屢見不鮮,這些通病的存在,雖然不至于導致建筑物的坍塌,卻常常影響工程整體質量的等級評定及其使用功能,最終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

  鋼筋混凝土施工在當前建筑施工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它具有施工快、質量好、抗震性能好等優點,但也存在著一些常見的質量通病,如混凝土蜂窩、墻柱混凝土爛根、泵送混凝土表面裂縫等。本文對上述通病形成的原因進行了認真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和措施。

  一、 混凝土蜂窩

  混凝土結構局部出現酥松、砂漿少、石子多、石子之間形成空

  隙等類似蜂窩狀的窟窿。

  1.1  產生的原因

  1) 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或砂、石子、水泥、水計量不準,造成砂漿少、石子多。

  2) 攪拌時間不夠,未拌和均勻,和易性差,漏振或振搗時間不足。

  3) 混凝土未分層下料或下料過高,未設串筒或溜槽造成離析。

  4) 鋼筋較密,使用的石子粒徑過大或坍落度過小;模板縫隙未堵嚴,水泥漿流失。

  5) 基礎、柱、墻根部未稍加間歇就繼續澆灌上層混凝土。

  1.2  防治措施

  1) 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做到計量準確,拌和均勻,坍落度適中;混凝土下料高度超過2 m 設串筒或溜槽,澆灌應分層下料,分層振搗,防止漏振;模板縫應堵塞嚴實,防止漏漿;基礎、柱、墻根部應在下部澆完間歇1 h~1. 5 h 后再澆上部混凝土,以免出現爛脖子”。

  2) 小蜂窩,洗刷干凈后,用1∶2 或1∶2. 5 水泥砂漿抹平壓實;較大蜂窩,鑿去蜂窩處薄弱松散顆粒,刷洗干凈后,用高強度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并養護好。

  二、 墻柱爛根

  主要表現在墻柱根部混凝土漏漿,造成蜂窩麻面,甚至出現露筋、孔洞等。混凝土外部的這些缺陷,在施工過程中非常普遍,不少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破壞也往往是從這些缺陷開始的。因此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

  2.1原因分析

  (1)骨料的級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不佳。骨料級配,要用不同粒徑的石子和砂配合使用,相互填充空隙,使混凝土中空隙率最小。它對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良好的和易性等均有很大關系。最佳混凝土配合比應具有良好的密實性、和易性。

  (2)澆筑離析。已攪拌均勻的混凝土由于各固體粒子大小比重不同,引起它們之間發生不同的運動,由于位移不同就會出現離析現象。但是適當的配合比和合理的操作,可以將其控制在允許范圍之內;否則混凝土不易振實。

  (3)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有一定的側壓力,當對此側壓力考慮不周時,如側模固定不牢、走形,就會振搗不密實;在安裝和綁扎鋼筋過程中,現場上常有木屑、木塊、塑料、水泥袋以及碎磚、垃圾土等雜物掉入模板內,澆筑混凝土前必須認真清理,去除雜物;模板表面不平,粘帶水泥漿灰,拆模時混凝土漿呈現麻面;模板拼裝不嚴密,混凝土表面也會產生麻面、蜂窩;模板不澆水濕潤,將導致混凝土拆模后缺棱掉角。此外,鋼筋過密,混凝土中粗骨料難以進入產生分離,不易振搗也會產生蜂窩、孔洞;鋼筋位移緊貼模板往往容易產生露筋現象。

  2.2預防措施

  (1)支模前將剪力墻部位的雜物等清理干凈。

  (2) 混凝土樓板澆筑過程中,將樓板振搗密實,拉線找平用,- 刮杠將表面刮平壓光。

  (3)支模前,在模板側面粘貼海綿條,以減少模板與樓板的間隙,防止漏漿。

  (4)嚴格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確保混凝土有良好的和易性。

  (5)混凝土內摻加外加劑,以提高其和易性。

  (6)澆筑混凝土前將模板用水濕潤。

  (7) 澆筑混凝土前, 先均勻澆筑一層50-100mm 厚的同強度等級的水泥砂漿或減石子混凝土,以避免混凝土在下落過程中石子落在下面,造成石子過多砂漿少的現象。

  (8)若是剪力墻根部板平整度較差,應先將模板支設部位用1:2 水泥砂漿找平壓光,或在模板底部砌筑120mm厚的磚2-3皮,表面用1:2水泥砂漿抹平壓光,模板側面貼好海綿條立在磚上能更好地堵住縫隙。

  (9)對于已經出現的“ 爛根”缺陷等現象應認真仔細處理,不留隱患。

  3 泵送混凝土墻體裂縫

  3.1生成原因

  (1)同一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水泥用量、摻和料用量較大,而水泥用量和摻和料粉狀用量越多,混凝土越易出現收縮裂縫。

  (2)為滿足泵送混凝土要求,采用高流動性商品混凝土,其坍落度值偏大,用水量大,混凝土也就容易出現干縮裂縫。

  (3)泵送混凝土配合比中粗骨料粒徑較現場攪拌的混凝土粗骨料的粒徑小,混凝土也易出現裂縫。

  (4)后澆帶留置數量不足,混凝土體積較大,累積絕對體積收縮量也較大,因此混凝土也易出現收縮裂縫。

  (5)同一強度等級的混凝土,采用相同水泥、粗細骨料等原材料,使用相同的混凝土振搗工藝,泵送的混凝土較普通干硬性混凝土更易出現裂縫。

  (6)施工中局部開孔,產生的應力集中也是引起混凝土開裂的一個原因。

  (7)溫度影響也是引起裂縫的重要原因。現在的水泥具有快硬高強、水化熱大的特點,如果澆筑混凝土時值高溫夏季,混凝土在高溫條件下凝固,冷卻過程中收縮又受到多方面限制,由于拉應力過大而開裂,溫度裂縫的形態與收縮裂縫完全相同,而且裂縫往往是兩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上述幾類裂縫多為非荷載間接作用引起的,一般不致影響結構的承載力。但是這種裂縫可能引起鋼筋銹蝕、混凝土侵蝕等問題,并且有礙觀瞻,甚至帶來不安全的心理壓力。因此必須給予妥善處理。

  3.2 預防裂縫措施

  (1)墻板的配筋。由于地下室混凝土墻板裂縫是豎向的收縮裂縫,因此防止其開裂主要依靠水平方向的分布筋。一般來說,設計圖紙均將分布筋設計在主筋內側,間距按構造要求在150-200mm 之間,由于分布筋保護層厚度達40mm左右,且間距偏大,對防止混凝土開裂作用不大,因此設計時可將分布筋置于主筋外側,以減少保護層厚度;同時采取小直徑、小間距的配筋形式。墻體洞口處增設45°斜筋,合理配置拉結筋等都能較有效地防止裂縫的出現。

  (2)增設后澆帶。高層建筑地下室側墻混凝土墻體裂縫與墻體長度有關,墻越長受溫度干縮變形影響越大,產生裂縫的可能性也越大。增設后澆帶是目前工程實踐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10-89 中第6.1.1 條規定了地下室墻壁伸縮的最大間距,對于露天條件下的外墻最大間距僅為20m,而一般情況下地下室外墻施工完畢后至回填土還有相當一段時間暴露在外,因此設計上應考慮適當增設伸縮縫和后澆帶。

  (2)混凝土原材料的選擇。水泥應選中低水化熱的水泥品種;粗骨料應選用大粒徑級配良好的碎石、卵石,含泥量不大于1%;細骨料應選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2%;合理科學地選用外加劑和摻和料。泵送混凝土進場后若不能及時泵送,必須嚴格控制二次加水。

  (3)加強混凝土的振搗。澆筑后的混凝土,在振搗時間界限以前,可以進行二次振搗,以排除混凝土中因泌水在粗骨料和水平鋼筋下部產生的水分和空隙,增強混凝土與鋼筋的結合力。另外夏季高溫施工中應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減少混凝土的內外溫差。

  (4)加強養護。對澆筑完成后的混凝土墻體應用濕麻袋覆蓋,并定人定時灑水保濕,防止水分過快蒸發,使養護期間混凝土表面始終保持濕潤;同時應注意澆水的溫度與混凝土表面的溫度之差不應大于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阳县| 宜州市| 高雄县| 聊城市| 玉环县| 天全县| 大悟县| 松阳县| 监利县| 安宁市| 琼结县| 津南区| 新源县| 法库县| 新绛县| 治县。| 镇巴县| 武夷山市| 梁平县| 乌兰浩特市| 乐昌市| 井陉县| 平谷区| 馆陶县| 许昌县| 当雄县| 吉安县| 清原| 黑龙江省| 山阴县| 丰城市| 铜山县| 沧源| 准格尔旗| 长治县| 永川市| 兰坪| 竹北市| 崇明县| 锡林郭勒盟| 定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