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土木工程時間:瀏覽:

  摘要:在現代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材料,在使用上也極及廣泛,但混凝土卻容易產生裂縫,混凝土的裂縫直接影響著工程的質量和使用壽命,本文分析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提出如何防止裂縫產生的措施。

  關鍵詞:混凝土;裂縫;控制措施;

  一、產生裂縫的原因

  混凝土產生裂縫產生的原因有很多,只有找出裂縫產生的原因才能從源頭找出對策,降低裂縫的產生率,確保工程的質量,以下幾點是筆者總結出易引起混凝土產生裂縫的原因。

  1.設計不合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功能的多樣性及建筑外形的美觀,這就要求建筑的平面布置更為復雜,故在設計中會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例如,過分地進行成本控制造成了混凝土結構中的板過薄、節點設計不合理、受力鋼筋的截面過小、構件斷面突變,引起應力過度集中而導致構件裂縫。另外,對構件的收縮變形考慮不充分、對構件施加的預應力不合理、施工中所選的混凝土等級過高導致用灰量偏大、對板的約束應力考慮不充分等不合理的設計因素都會導致混凝土結構產生裂縫。

  2.混凝土材料質量的差異。混凝土的原材料粗骨料所采用的粉砂含泥量大或者含泥量太大,都會導致所配制的混凝土收縮率增大。另外,混凝土顆粒級搭配不均勻,外加劑摻量使用不合理都會導致混凝土產生裂縫。

  3.施工工藝的影響。施工工藝對混凝土裂縫的形成的影響是多方面的[1]。混凝土攪拌過長、攪拌不均勻、運輸時間過久、澆筑速度過快、順序混亂、輸泵送料時造成了配合比的變化等因素都會降低混凝土的性能和質量,在后續的混凝土時易引起混凝土結構產生裂縫;在進行現場振搗時,若振搗使用不當,過振、漏振或振搗抽撤速度過快,振搗棒直接放在鋼筋上進行振動,鋼筋位置被擾動,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混凝土的均勻性和密實性,會導致裂縫的產生;在太陽暴曬或風力過大的條件下施工,會致使混凝土的收縮值增大,體積較大的混凝土構件在澆筑后,未做好保溫工作或抹面的次數過少,這些都會造成混凝土表面收縮而導致裂縫產生;施工過程中拆模過早、將管架、模板等工具集中堆放,這會造成樓板局部承受的載荷過大,致使混凝土樓板發生彈性變形,混凝土結構在早期的強度較低,承受拉、壓、彎應力會導致樓板產生斷裂或內傷,從而導致樓板底面出現裂縫。

  4.養護不到位。有些施工單位不按規范要求實施,不重視混凝土結構的養護。對混凝土結構進行合理的養護能夠有效的改變混凝土發生水化反應的速度[1],保證混凝土正常地硬化和凝結,從而提高混凝土結構的強度。養護時要有較高的濕度和較低的氣溫,還應保證有較長的養護時間,這樣能大大的減小了混凝土的收縮。在養護時要特別注意控制好混凝土產生的水化熱。為了降低溫度應將攪拌完的混凝土進行預冷卻,這樣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澆筑后混凝土所達到的最高溫度,降低外界對混凝土產生的約束力。若混凝土保持的濕度太低或養護時間太短會造成混凝土的收縮率增大,并最終導致裂縫產生。基礎得不均勻沉降或模板發生變形這些都會導致混凝土結構產生裂縫。模板的變形大多是因為模板剛度過小,模板底部不均勻沉降或模板之間的支撐的間距過大造成的。出現不均勻沉降的主要原因是結構地基的土質過于松軟、不均勻、回填土浸水而引起的。

  5.溫度的影響。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的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溫度。混凝土硬化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熱量釋放,這些熱量可導致內部產生裂縫。在鋼筋混凝土的邊緣或混凝土結構的內部,如在結構內出現了拉應力就只能依靠原本只承受壓應力的混凝土自身來承擔。設計時要求不能存在有很小的拉應力。但在混凝土冷卻的過程中常會在混凝土內部出現較大的拉應力,當拉應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后,便會產生裂縫。另外在夏天時,建筑物的外墻的表面溫度一般都會高于內墻的溫度,外墻受高溫影響發生膨脹,會造成墻壁混凝土產生裂縫[2]。

  二、防止混凝土產生裂縫的措施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經常會出現裂縫,如何防止裂縫的產生就變的越來越受到施工方所重視,筆者根據實際經驗總結如下幾點防止混凝土產生裂縫的措施。

  1.在設計混凝土配合時,配合比的設計人員也應深入到施工現場中去,根據施工現場的操作水平、澆搗工藝、構件截面等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設計,既要保證混凝土具備良好工作性能,同時還應盡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單位用水量。在設計強度上最好將混凝土的強度在控制在C20 ~ C35之間。

  2.增加構造筋提高抗裂性能,在配筋時應采用小間距、小直徑。全截面的配筋率應控制在0.3~0.5%之間。

  3.避免結構突變而產生應力集中,對易產生應力集中的薄弱環節采取加強措施[3]。

  4.在容易裂的邊緣部位設置暗粱,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拉伸,提高該部位的配筋率。

  5.在結構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到施工時的氣候特征,合理設置后澆縫,一般在正常施工前提下。后澆縫的間距二十到三十米。保留時間一般不低于六十天。如果無法預測出施工時的具體條件,也可以臨時根據施工時的具體情況作出變更。

  6.嚴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技術標準和質量,選用粗細骨料的含泥量應盡量減少控制在(1~1.5%)以內,選用生產批量大、水泥質量可靠、口碑好的大型水泥生產廠所生產的水泥。

  7.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在滿足泵送的坍落度下限的條件下降低水灰比。攪拌站對砂石骨料的含水控制波動較大,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水灰比。

  8.采用綜合措施,對混凝土的初始溫度、混凝土溫度以及溫度變化要把關。避免引起溫差裂縫,故澆筑時間盡量安排在夜間,盡最大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溫度。在白天施工時需要在石、沙堆場搭設的遮陽裝置下進行,也看用濕麻袋覆蓋,在必要時還應向骨料噴冷水。在混凝土泵送時,應在垂直及水平泵管上加蓋稻草袋,并噴冷水。

  9.根據工程的特點,我們可以利用混凝土后期強度,減少用水量,減少收縮和水化熱。(1)加強對混凝土的澆灌振搗,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2)混凝土應盡可能的晚拆模,在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溫度應控制在15℃以下。采用兩次振搗技術,提高抗裂性,改善混凝土強度。(3)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采用UEA補償收縮混凝土技術。(4)對于高強度凝土,應盡量使用中熱微膨脹水泥,摻膨脹劑和超細礦粉,使用高效減水劑[3]。通過試驗滲入粉煤灰,滲涼15%-50%。

  三、結束語

  混凝土裂縫是工程中常見的現象,但它的出現會降低建筑物的抗滲能力以及承受能力,影響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并且還經常會引起混凝土的碳化、鋼筋的銹蝕、降低材料的耐久性,降低建筑物的承載能力[4]。故在施工中應盡可能的減少裂縫的產生,所以要做到混凝土的配和比設計、切縫時間和深度、施工工藝、混凝土的養護等,每個環節都要把好關,通過改善混凝土的本身的質量并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5]。降低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可能,采用預防處理措施,其實很多的混凝土裂縫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參考文獻:

  [1]王建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原因及控制措施,經營管理者,2010年10期;

  [2]譚侃,徐建軍,簡述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與預防措施,民營科技,2011年第1期;

  [3]井雪鋒,趙科立,魏武強,淺談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縫原因及防治措施,河南建材,2011年第4期;

  [4]任會軍,談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縫控制原因及其預防,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5]徐文杰,淺談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產生原因及預防措施,價值工程,2010年15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高县| 固安县| 宜黄县| 綦江县| 兴仁县| 新田县| 曲阳县| 嘉义市| 平安县| 凌海市| 五家渠市| 桑植县| 平陆县| 弥渡县| 彝良县| 阿拉善右旗| 新泰市| 十堰市| 广安市| 湖南省| 龙门县| 岳阳市| 珲春市| 大冶市| 东海县| 靖州| 黔江区| 河北区| 凤凰县| 平塘县| 巨鹿县| 阿城市| 辽中县| 仙桃市| 安乡县| 安达市| 阜南县| 扎鲁特旗| 辉南县| 冀州市| 阜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