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1 縣級農村土地變更
縣級數據變更及更新是指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依據外業調查結果,利用建庫軟件對縣級數據庫進行變更與更新,并輸出增量數據庫及相關統計報表。生成增量數據之后,使用國家統一下發的更新數據上報軟件檢查增量數據庫及相關統計報表,通過后生成更新數據包,匯交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
1.1 更新目的與原則
為了保證土地調查數據的現勢性,遵照以下原則對縣級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進行年度更新:
(1) 真實性原則:以各要素實際變更數據為依據,做到數據、圖件、實地三者一致;
(2) 高精度優先原則:當更新數據源與本底數據庫的精度不一致時,低精度數據服從高精度數據;
(3) 質量檢查原則:要對數據庫更新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進行檢查,使其滿足《規程》、《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和本規范規定的各項質量要求。
1.2 更新方法及要求
(1) 根據更新技術規定,制定科學合理的更新技術方案;
(2) 經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批準,有行政區劃調整的,調整相應的行政界線及控制面積;
(3) 土地權屬、土地利用、基礎地理等信息發生變化的,應對變化信息進行采集處理,并對數據庫進行相應的更新;
(4) 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應同步更新,保持圖屬的邏輯一致性;
(5)更新數據源為多源數據時,應保證數據間的相互銜接;
(6) 建立完善的文檔管理制度。保存更新過程中的各種文檔,并進行記錄備案,以備查閱。
2變更流程
農村縣級數據變更及更新完成后把更新數據包上報到市級數據變更數據庫;再由省級變更數據庫匯總完后打包更新數據成果上報到二調國家級數據庫。
3 數據預處理
3.1變更前數據處理
3.1.1數據結構調整
① 增加缺少的屬性字段,如地類圖斑增加更新草圖、新增建設用地狀況分析、新增耕地類型、耕地減少類型、圖幅號、更新說明字段。
② 各個圖層的屬性結構可以查閱土地調查數據庫更新標準。
③ MDB數據轉換為MAPGIS數據后圖層屬性字段是中文字段,使用數據升級中的“由中文屬性結構升級到標準屬性結構”;使用數據升級中的“由英文屬性結構升級到標準屬性結構”。
3.1.2 零星地物編號
農村二調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中零星地物編號字段帶有分子分母,分子為零星地物所在的圖斑號+零星地物編號,分母為零星地物地類編碼,變更上報數據中必須統一采用數字形式重新編號。
3.2變更前數據檢查
3.2.1 拓撲檢查
縣級農村變更時,一定要保證數據拓撲的正確性,必要時還可以借助平臺進行拓撲檢查和修改。
3.2.2屬性檢查
(1) 數據檢查中特別要注意標識碼唯一性的檢查,各個圖層的標識碼必須有值且唯一,否則會導致導出的更新數據vct中出現拓撲錯誤。
(2) 務必保證數據庫中以村為單位的圖斑編號是唯一的,不能有重復值。
(3) 確保數據庫中標識碼屬性值沒有重復或為空的情況。
(4) 設置數據庫的地圖參數,坐標系設為西安80坐標系,其他的設置按相應的規范設置。
3.2.3數據庫屬性修改與填寫規范修改
(1) 原二調數據庫標準中耕地類型為T、P,當耕地類型為P時,屬性值為空。因此需要將原始數據庫中T改為TT,空值或P改為PD
(2) 可補充為耕地的園地,地類備注中填KB。“可視為補充耕地的園地”包括可視為補充耕地果園(021KB)、可視為補充耕地茶園(022KB)、可視為補充耕地其他園地(023KB)
(3) 新增耕地類型填寫規則:ZL(土地整理),FK(土地復墾),KF(土地開發),QT(其它原因)
(4) 建設用地類型填寫規則:PJ(本年度以前批準本年度建設(即本年度以前批準未建設,本年度建設)),B(本年度批準本年度建設),P(本年度批準本年度未建設),W(本年度未批先建);其中PJ為變更前地類備注中帶P,變更后為建設用地且不帶P,其中B、 P、 W是在新增建設用地情況下必填,建設用地內部變化不填寫。
(5) 土地分類編碼,更新標準中刪除該字段。但系統中保留該字段,變更時可以錄入細化值,以便匯總輸出新增建設用地細化分類面積匯總表。
3.3 數據匯總
變更前,先對歷史數據庫匯總數據,導出相應的各類面積表,并檢查一級、二級地類面積表是否與數據庫相對應。
4 數據變更與問題處理
4.1 數據變更
數據變更操作流程:建立變更項目→變更→提交入庫。
(1) 建立變更項目
變更項目范圍的獲取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鼠標直接點擊圖斑選取,另外一種是通過解析編輯導入外部測好的范圍。變更范圍的選擇應盡量避免產生碎小圖斑,否則可能會導致變化量為負值。
(2) 變更
提供了多種變更方式,包括針對土地利用的變更和針對權屬的變更等變。按照數據庫要素類型劃分,數據庫變更分為四種類型:單圖斑內單起變更、單圖斑內多起變更、多圖斑內單起變更、多圖斑內多起變更。
更新數據庫是由變更后數據和變更前數據疊加分析產生,因此在數據變更前一定要備份變更前數據。在變更前需要進行設置的幾個地方:
a.圖斑編號的規則設置
使用工具菜單下的【最大值查詢配置】功能,設置圖斑編號代碼級別以及圖斑編號長度。當圖斑圖形發生變化時就依照最大圖斑號續編。
b.變更專題設置
點擊“變更在辦”右鍵使用【變更設置】進行配置。主要配置以下幾項:
變更的專題:要進行變更的專題。依據圖層:獲取變更范圍時依據的圖層。
(3) 輸出更新上報成果數據
① 變更:將工程進行變更操作后提交入庫。
② 導出增量數據:使用管理系統中增量數據包菜單下的【導出增量數據】,選擇沒有進行過變更操作的工程,系統自動將變更后的工程和沒有進行過變更操作的工程疊加,點擊輸出后就可以得到更新數據VCT和更新過程數據VCT。
③ 編輯變化量:按照土地調查數據庫更新規范,當圖斑變更后地類為新增建設用地時,根據外業調查結果記錄,填寫“新增建設用地狀況”;在導出增量數據包后使用管理系統中【編輯變化量表】功能編輯這些屬性值。
④ 數據匯總:使用管理系統中【數據匯總】功能對進行過變更操作的數據匯總。
⑤ 表格數據輸出:使用管理系統中【變更數據匯總表】功能輸出變更相關表格。耕地變更情況匯總表以公頃為面積單位,變更一覽表以平方米為面積單位。
4.2 存在的問題與處理
(1)導不出增量包
檢查方法:
a. 工程xyz索引中scode的值。發現歷史工程中,例如:文件“北流二調工程.xyz”中scode的值為“4503289”,而北流市實際行政區劃為“450981”。變更工程中scode不正確。
b. 歷史工程和變更工程中均未設置地圖參數。
c. 歷史工程中有“標識碼唯一性檢查”錯誤。
修改方法:修改錯誤后,重新導增量包。
(2) 輸出面積不等
a. 輸出的“地類變更一覽表.xls”中建設用地的面積與“建設用地變更匯總表.xls”、“新增建設用地變更匯總表.xls”中建設用地面積不相等。
b. 輸出的“地類變更一覽表.xls”中耕地的面積與“新增耕地情況匯總表.xls”中耕地面積不相等。
檢查方法:
a. 在地類變更一覽表中查到部分建設用地的【新增建設用地類型】的字段值未填寫,經手工累加統計,此類錯誤的建設用地面積正好等于缺少的建設用地面積。
b. 在地類變更一覽表中查到部分耕地的【新增耕地類型】填錯,或者未填值。經手工累加統計,此類錯誤的耕地面積加上“新增耕地情況匯總表.xls”中耕地面積,正好等于所有新增耕地面積。
修改方法:導出增量包后,編輯變化量屬性一覽表,然后數據匯總,輸出變更上報表。
(3) “建設用地變更匯總表.xls”和“新增建設用地變更匯總表.xls”中的【本年度批準本年未建設的面積的建設占地面積】不相等
解決方法:
在地類變更一覽表中查到建設用地“本年度批準本年未建設”的數據中,有一條記錄是從205地類變更為201地類,所以本條記錄不屬于新增建設用地記錄。正好等于“建設用地變更匯總表.xls”中的“本年度批準本年未建設的面積的建設占地面積”。
(4)做變更后地類圖斑中會有重疊弧度
問題應該在于作業員做項目變更時,選取的項目范圍太小,在變更過程中引起了拓撲錯誤。相鄰變更范圍建議使用共同的項目范圍,即把項目范圍劃大些,在一個項目范圍內可以做多個變更。
5 小結
總之,二調縣級農村數據庫的變更對于我國國土部門建設與規劃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以筆者多年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與工作感受寫了這篇文章,希望能給讀者的工作帶來便利,
參考文獻
[1] 高壽峰,馬友華,朱兆明,王強,劉曉莉,梁紅霞;安徽省土壤地理信息系統的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2003年06期
[2] 樊志全;永遠的地籍管理[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1年
[3] 徐潔;南京啟動土地利用現狀更新調查[N];江蘇經濟報;2001年
[4] 劉聚軍;南京四縣區土地利用現狀更新調查通過驗收[N];中國測繪報;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