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自從20世紀60年代,人們認為在8.5到6.3億年前的新遠古代曾出現冰河期,冰雪覆蓋了大半個地球。這個假說被稱作“雪球地球”,這個假說的有趣之處在于,它正好出現在寒武紀大爆發(多細胞生物種類開始迅速增多)之前。文章發表在《科技傳播》上,是環保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地球,地球未來,未來展望
地球提供了截止至2014年為止已知唯一能夠維持生命進化的環境。通常認為,大約40億年前,高能的化學分子就能自我復制,過了5億年,最后共同祖先誕生。光合作用使得太陽的能量能夠被生物直接利用。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在大氣層聚集,從而在大氣層上層形成了臭氧層。
相似的小細胞聚集形成更大更復雜的真核細胞(內共生學說)真正由細胞組成的多細胞生物開始逐漸分化。由于臭氧層抵擋了來自宇宙的有害射線,生命布滿了地球表面。
從古至今,地球的狀況不斷被改變,從遠古茂密的雨林,到現今貧瘠的荒漠,這一切的一切,不是別人造成的,而是我們自己。
我們長久以來一直呼喚環保,呼喚我們的母親——自然的本貌,但其實我們沒有發現,自然并不是因我們的暫時舉措而轉危為安,盡管人們在這一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依然是事倍功半。舉一個例子:專家的調查表明,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今后20年內亞馬孫原始森林最多剩下28%,更壞的結果是4.7%。
要知道亞馬孫原始森林的面積是是世界森林的五分之一,這一森林消失了,我們還能依靠什么?不,我們無權依靠任何事物,造成之一現象的是我們人類,據統計,在消失的森林面積中,有極大部分是人為造成,但這給了我們什么好處呢?什么也沒有!
專家指出,熱帶雨林的減少不僅意味著森林資源的減少,而且意味著全球范圍內的環境惡化。如果亞馬遜的森林被砍伐殆盡,地球上維持人類生存的氧氣將減少1/3。如果地球上真有這么一天,那么我們就會隨那些樹木成為宇宙的塵埃。
自從20世紀60年代,人們認為在8.5到6.3億年前的新遠古代曾出現冰河期,冰雪覆蓋了大半個地球。這個假說被稱作“雪球地球”,這個假說的有趣之處在于,它正好出現在寒武紀大爆發(多細胞生物種類開始迅速增多)之前。
為了讓這一幕不發生我們應該做好切身可行的事情。我們可以少用一張紙,少用一個塑料袋,在植樹節的時候隨爸爸媽媽一起植一棵樹,這些等等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每人都堅持做下去,或許可以阻止地球的生態消亡。
第二個導致地球環境污染的是水污染。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于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
地球的礦物和生物等資源維持了全球的人口生存。地球上的人類分成了大約200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和地區,它們通過外交、旅游、貿易和戰爭相互聯系。人類文明曾有過很多對于這顆星球的觀點,包括神創造人類、天圓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
這是多么驚人的數字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生活上不可缺乏之物質、人體組織中水份占人體重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其他動物或植物其體內的水份也占百分之五以上,可見水是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但人們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反而變本加厲的破壞環境。
為了我們的環境我們不應該這樣做,更何況對待我們的環境母親如此不公,相必自己心里也會不好受。我們應積極行動起來,珍惜每一滴水,采取節水技術、防治水污染、植樹造林等多種措施,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
這些還只是保護環境的一小部分,真正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而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從小事做起,絕不浪費,讓環境不因我們而被破壞。
期刊VIP職稱論文投稿網推薦:《科技傳播》(國內統一刊號:CN11-5820/N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4-6708),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主辦的一本面向科技界、學術界、傳播界以及大專院校師生等廣大讀者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跨學科的科技類學術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