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新技術在水庫測繪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不僅降低了測繪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作業時間,而且測繪的精度也有較大的提高。測繪成果的快速提供,有助于降低工程造價成本,增強社會與經濟效益。跟蹤測繪新技術,加強測繪新技術在水庫測繪中的應用,將更好的服務水利水電開發建設使用。
關鍵詞:水陸一體化測繪;無人測量船;北斗導航定位系統;機載激光測深
《水利科技》(季刊)創刊于1978年,由福建省水利廳;福建省水利學會主辦。主要宣傳貫徹黨和國家關于水利水電建設的方針政策,刊登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社會經濟效益的創造性和綜合性的水利、水電、水運方面的學術論文、專題、綜述、工程技術總結、科技動態、研究成果和新技術應用與推廣工作經驗等文章。
1關于水庫測繪新技術的概述
1.1原有水庫測繪技術
科學技術的進步,水庫測繪加入了新技術和設備,之前常用的測繪裝備主要有全站儀、水準儀、單波束測深儀以及GPS-RTK等。傳統的測繪技術外業工作量大、勞動強度高、成圖時間較長,給水庫的測繪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麻煩。隨著水陸一體化測繪、無人測量船、北斗導航定位系統以及機載激光測深技術的發展,提高了測繪的效率和精度,勞動強度有所降低,也提升水庫測繪的質量。
1.2水庫測繪新技術
測繪技術的發展,新的技術加入到了水庫測繪當中,水庫測繪新技術的內容主要包括水陸一體化測繪、無人測量船、北斗導航定位系統以及機載激光測深等。其中水陸一體化測繪可同時獲取陸地和水下的地形。無人測量船吃水小,使用靈活,操作簡單,在淺水區域優勢明顯。北斗導航定位系統的使用,結束了我國長期以來依賴國外衛星導航系統的歷史[1],隨著“北斗”系統的不斷完善,今后還將提供厘米級的服務。機載激光測深技術的發展,對于水庫測繪及相關研究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2測繪新技術在水庫測繪中應用的研究
2.1水陸一體化測繪技術
常規的水庫測繪一般采用陸地和水域分開測繪。陸地一般采用GPS-RTK和全站儀測繪,精度較高,但效率偏低;水下采用船載測深儀進行測繪,再進行陸地和水域地形圖的拼接,完成測繪工作。隨著激光三維掃描儀的出現和運用,提供了水陸一體化無縫測量的方式,通過船載方式,搭載多波束測深儀、GNSS接收機、姿態傳感器和激光三維掃描儀等設備,充分利用載體的機動性能,實現走到哪測到哪,同時實現了水下和陸地的地形測繪,在一定的時間可以生成高精度的點云數據、DLG數據,成果豐富。
目前水陸一體化測繪技術優勢明顯,適用一定的范圍,同時也存在著一些限制條件和不足之處。系統由多波束測深儀、姿態儀、GPS和三維激光掃描儀等組成,可同時采集地上水下高密度的三維空間數據,測量船行動較靈活,視角開闊,對于水庫和河道地形測繪,優勢明顯,快速采集遠處目標數據的同時,可保障作業安全。限制條件和不足之處,設備投入較高,需要有經驗的技術人員來操作完成,儀器安裝調試要求較高,需要有一定的經驗。在進行數據采集時,建筑物、植被覆蓋區的地形地物等處容易被遮擋。多波束的測量覆蓋范圍受水深和儀器測量開角影響較大,淺水區作業效率較低,在水邊線附近區域,船只難以靠近,易產生盲區。水淺區域可使用GPS-RTK進行補測,對于陸地測量盲區,可使用GPS-RTK、全站儀或地面三維激光掃描等技術手段補測。
2.2無人測量船
在水下地形測量過程中,淺水區域是測量難點,人工涉水使用GPS-RTK測量,有一定的風險,可能會造成人身意外傷害或儀器受潮進水;采用船只搭載測深儀測量,受船只吃水和測量盲區的影響,數據獲取較困難,難以達到水域測量全覆蓋。智能化無人測量船,在水下測量方面優勢明顯,安全性較高、水深精度也較高。無人船適應河流、湖泊、水庫等多種水域作業,體積小、重量輕、吃水淺、易控制,搭載單波束或多波束測深儀,可提前布置測線采用自主導航,在復雜地區可以通過手動操作完成測量任務,安全性較高。
無人測量船和人工測量及傳統船只搭載測深儀相比,具有安全、高效、便捷,覆蓋面較好。采用無驗水位,利用河北CORS系統進行水下地形測量方法,平面和高程精度高,可以獲得高精度的數據,在水庫測繪時,相比傳統的驗水位模式精度提高。無人船重量輕,吃水淺,采用無驗潮模式,可不考慮動吃水與靜吃水差值的影響。無人船精度較高,但仍然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1)無人測量船在養殖、水草較多等區域,推進器抗纏繞能力較差,可進行改進,提高躲避和抗纏繞能力。
(2)一般在天氣和水況較好的情況下進行外業測量,抗風浪能力有待提高,可考慮采用三體船的方式進行。
2.3北斗導航定位系統
北斗導航定位系統不僅具有定位與導航、授時功能,還具備獨特的短報文通信功能[2],是獨立自主、開放兼容、技術先進、穩定可靠覆蓋全球的導航系統,可實現全天候快速定位,2020年組網完成以后,面向全球服務,實現我國衛星導航應用的歷史性跨越。隨著北斗導航系統產業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設備支持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其技術研發和行業標準制定等還在探索當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展會越來越好。在水庫測繪中,加入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定位的精度會越來越高,測量的盲區也會減少,在一些偏遠的水庫測繪中,短報文通信功能作用也很明顯。
2.4機載激光測深
機載激光測深技術屬于主動測深系統,采用掃描測量方式從空中發射激光來探測水深,具有覆蓋范圍廣、作業周期短、測量點云密、點云精度高、低消耗、高機動性等特點[3]。在進行測量作業時,發射紅外光和藍綠光兩種光,其中紅外波段不易穿透水體,探測到水面后就進行回波,而藍綠光穿透水體時的衰減最小,穿透性強且方向性好,故藍綠波段可探測到水底,反射后被傳感器接收。機載激光水深測量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測深技術,與傳統的聲吶、遙感等水深探測技術相比,水深點的密度更高,水下地物的探測能力更強。未來,機載激光測深系統會向小型化、低成本化、安裝方便、探測能力提升、水深數據處理速度提升等方向發展,提高探測深度和在渾濁水域的探測能力。
3結語
水陸一體化測繪、無人測量船、北斗導航定位系統以及機載激光測深等技術在水庫測繪中的使用,提高了測繪成果質量,降低了測繪人員的勞動強度,縮短了測繪工期。測繪成果的快速提供,有助于降低工程造價成本,增強社會與經濟效益。跟蹤測繪新技術,加強測繪新技術在水庫測繪中的應用,將更好的服務水利水電開發建設使用。
參考文獻:
[1]李陽,董濤.“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概述與應用[J].國防科技,2018(3):74-80.
[2]唐金元,于潞,王思臣.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應用現狀分析[J].全球定位系統,2012(12):26-30.
[3]時振偉,陽凡林,劉翔,等.用簡述機載激光測深系統及其在海底底質分類中的應用[J].中國水運,2013,13(10):29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