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Abstract: Based on the rural drinking water the reason analysis, the problem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and the source of health, construction guidance, financing, regulator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work to propose some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rural area;area;drinking water;safety
摘 要:文章通過對農村飲水面臨的原因分析,對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以及源頭衛生、建設引導、資金籌措、監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農村 地區 飲水 安全
中圖分類號:TU991.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農村飲水面臨的主要問題
首先要調查清楚農村地區的飲水現狀,地方政府及地方水務局應該即時組織有關業務專家和骨干在農村地區管轄范圍內開展農村地區飲水現狀調查,并對具有代表性的飲用水源進行抽樣衛生安全化驗工作。
對于至今仍延用傳統的井水進行取水的一些地區,由于水井沒有調節水量作用,加上遇上干旱時節,水源經常枯竭,致使水量不足。雖然部分地區安裝了簡易的自來水或集中供水點,但由于當時限于資金的不足,工程設施簡陋,工程供水能力差,加之管理不善,用水量嚴重不足等情況要據調查資料及化驗報告顯示,對水質、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及水源保證率等方面的比重做到數據準確、根據翔實。多種因素交互造成的技術問題:
1、工程設計規模偏大。
從表面看目前農村供水工程平均的實際供水規模只占設計規模的1/3—1/2,造成工程供水能力的浪費,其主要原因有:一是農村管網延伸需要一段時間,農民改變用水衛生習慣、接受用水付費更需要一個過程,用水量的增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二是《村鎮供水技術規范》宣貫力度不夠,工程技術人員對中的農民日用水定額的計算還存在誤解,并且期望供水工程能盡可能滿足未來新增的用水需求,超前量過大;三是全國有2億多農民外出務工,大部分也是工程的受益人口,但除過年時節務工農民不生活在農村,造成供水能力過剩。
2、凈水處理、消毒工藝不當或不全。
據衛生部門的統計,現行的工程中僅30%有消毒設施,高氟、苦咸水處理工程約有30%處理后水質不達標,其主要原因是:一是考慮到農村供水工程面廣、量大、單個工程規模小,《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8-2006)對農村地區日供水規模1000噸或者受益人口10000人以下的工程,在14項主要指標要求上有所放松,另外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受投資有限的制約,對一些水質較好的深井水、泉水等為供水水源的工程簡化了凈化和消毒工藝;二是一些高砷、高氟、苦咸水和微污染水處理工程,采用火山石、三氧化二鋁等吸附措施的,吸附劑再生工藝相對復雜,上世紀七十、八十年代衛生部門建設的一批降氟工程就是因為吸附劑再生復雜、難以徹底,農民放棄使用;采取電滲析、反滲透等先進工藝,降氟效果好,但膜需要三年更換一次費用較大,電耗、藥劑費高,總的運行成本較高,并且對運行環境、操作人員素質要求高,如果沒有財政補貼,農村地區接受起來尚有難度;農村用水量小工程難以連續運行引發膜更換頻率加快,大部分地區采取供水站供水,處理后的水易受二次污染造成細菌學指標超標。三是農村供水技術人員是在參考過去城市供水工程的工藝和技術,對一些正在轉化成生產力的新工藝、新技術還缺乏細致的了解,而對高砷、高氟等特殊水質處理在整個供水領域就是在不斷攻關的課題,探索中的一些失敗也是可以理解的。四是農村供水工程以縣為單位實施,部分工程由鄉鎮負責建設和管理,在凈水處理設備、材料選擇上視線優先,并且為了節省投資,往往是最低價中標,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小廠生產的質量不高的設備、管材進入農村供水工程,影響供水質量。
3、工程可持續運行面臨挑戰。
目前農村供水工程水價只能勉強達到運行成本,運行人員工資在500-800元/月,工程處于維持狀態。主要原因是:一是受投資制約,部分工程建設時就因陋就簡,先天不足,運行一段時間后維修費用高;二是水價不足以彌補成本,折舊、大修理費未計提,連按規范要求的定期水質化驗費用也難保證;三是農村特別是南方地區供水管網長,道路與村莊的建設以及耕作等影響,人為破壞加大,漏水損失大,維修費用高;四是在水價不到位、農村供水水廠分散、規模小、受益人口和用水量小,單方水運行成本較大,受農民經濟承受能力、付費意識的影響,基層地方政府官員和農民接受起來還有一定困難。
二、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必要性
獲得安全飲用水是農村地區人畜飲用的基本需求。其中,保障農村地區居民的飲水安全,事關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穩定,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前提條件,是農村地區水利工作中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的飲水安全仍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這勢必影響了我國農村人口的生命和生活安全,給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不便,嚴重制約了農村地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
三、解決農村飲水安全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
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以提高農村供水質量、改善農村飲用水條件、加強農村地區供水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供水社會化服務體系、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為目標,統籌規劃,使農民群眾可持續地獲得安全飲用水,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新農村”奠定堅實的基礎。
根據國家水利部工作的安排部署,結合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思路和農村供水工程的發展特點,按照“輕重緩急、分步實施”的原則制定分階段目標。提出“十二五”期間在與總體規劃相一致的前提下,重點解決飲用水中鐵、錳超標問題及其它飲水水質問題;無供水設施、用水極不方便、季節性缺水嚴重問題。
1水源保護與水質凈化相結合,防治并重
保障飲水安全,首先要從源頭抓起,要保護好飲用水源。要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的要求,劃定縣域規劃項目供水水源保護區,加強對水源地周邊環境的保護,防止污染,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飲用水源。
今后對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應根據具體情況,設置必要的水凈化設施,向用水戶提供水質達標、衛生的生活飲用水。同時,應建立社會化的水質監測服務體系,對供水水質進行監測、提供水質檢測服務,完善供水水質保障體系。對適度規模的水廠要設專門技術型化驗室,做好人畜飲用水水質的常規檢測和抽查。
2因地制宜,近遠結合,合理確定工程方案
根據各地要解決的用水問題以及當地農村區域自然、經濟條件和社會發展的狀況應合理選擇飲水工程的類型、規模及供水方式。首先考慮當前的現實可行性,同時兼顧長遠發展的科學性。水源地帶選擇應符合當地水資源管理的要求,根據區域水資源條件選擇水源,優質水源優先滿足農村人口生活用水的需要。對水源有保證、人口居住較密集的自然村落,應設法集資建設集中式供水系統,并盡可能適度控制規模,做到供水到戶;對于建設資金不足、農民收入比較低的自然農村區域,供水系統可暫先建到集中給水點,待經濟條件具備后,再解決自來水入戶的問題。
3政府積極引導,社會多渠道籌資
由于縣域經濟的發展不平衡,使得自然村寨分布不集中,且都是依山而傍,條件惡劣、施工難度較大、工程建設費用高。為解決好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就必須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眾共同負擔的相應原則制定有效的資金籌措計劃。按照城鄉統籌的科學發展觀要求,各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并在資金上給予一定的扶持,確保飲水工程所需資金足額、及時到位;從我縣農村現實情況出發,受益農戶也要在負擔能力允許的范圍內,承擔一定的投勞投資責任;通過引入市場機制,多方位吸納社會資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
4加強質量監督,確保工程早日發揮效益
農村供水工程是農村重要的基礎設施,其質量直接關系到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施工,應由當地縣水利局通過招標確定符合條件的施工單位。施工前,應進行施工組織設計、編制施工方案、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技術員要認真細致地做好前期準備工作,針對不同的飲水不安全類型,詳細調查和搜集區域資料,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規劃,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制定規劃設計方案,并且明確施工質量負責人和施工安全負責人,經批準取得施工許可證和安全生產許可證后,方可實施。施工過程中,應作好材料設備、隱蔽工程等中間階段的質量檢驗和驗收,作好材料設備采購、設計變更驗收等記錄。施工單位應按設計圖紙和技術要求進行施工,需要變更設計時,應征得建設單位同意,由設計單位負責完成。通過層層管理,確保工程持久發揮功能。
5嚴抓建后管理,保正工程良性運轉
水利工程發揮自身的效益關鍵在于管理。由于農村飲水工程項目多、規模小、分布面廣,群眾管理觀念淡薄,建后管理難度也較大。為確保工程長期運行,就必須根據工程類型和規模,按照有利于群眾使用,有利于工程發揮效益和有利于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原則,明確工程產權和管理方式,落實管理機構和人員,建立用水戶參與的自主管理體制。建立科學有效的供水水質監測體系,同時積極鼓勵用戶參與水質監督,加大公眾宣傳力度,提高公眾信息獲取程度和公眾的參與程度。以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為目標,以提供優質供水服務為宗旨,建立適應縣域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符合農村飲水工程特點、產權歸屬明確、管理主體到位、責權利相統一的管理體制和社會化后勤保障體系。
四、結束語
積極引導農民建立了農村供水基金會或協會,建立水費收繳專賬,實行水費收繳制度,走以水養水之路。由協會對工程設備進行定期檢測、維修和保養,充分發揮農民的積極性,保正工程長期運行。
參考文獻
[1]檀建輝. 關于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思考[J]. 河北水利.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