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在提高。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環境問題也日漸突出,霧、霾和沙塵暴的頻繁出現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又由于環境污染與氣象條件息息相關,為此,能夠監測氣象條件的環境氣象業務飛速發展,包括環境氣象客觀預報技術、環境氣象監測能力、環境氣象評估水平、污染氣象條件診斷技術,等等。通過氣象業務水平的提升,大氣揭開了神秘的面紗,人們用更加科學的目光對待環境,運用手中掌握的環境數據和信息,處理環境污染問題,從而更加科學的對待環境,進而凈化大氣環境。本文就大氣環境影響評價中污染氣象需關注的問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污染氣象;大氣環境;環境影響評價
引言
所謂污染氣象分析主要是研究與污染物在大氣中擴散稀釋及濃度變化有關的氣象因子、原因和條件等。通過污染氣象分析,說明該地區大氣污染特點,描繪該地區大氣污染狀況,分析工程的污染潛勢;為大氣擴散模式提供符合該地區實際情況的模式輸入參數,以使預測結果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更符合實際。
1污染氣象分析在大氣環境影響評價中所起到的作用
分析污染氣象工作中,主要的研究內容是大氣中的污染物出現濃度變化以及產生擴散稀釋現象的氣象因子,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以及造成這些現象的條件。《大氣環境影響評價中現狀監測存在的問題和建議》中闡述,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過程中,重在分析污染氣象,其作用在于,通過對大氣中所含有的污染物進行分析,對區域范圍內的大氣污染特點予以明確,對大氣中的潛在污染態勢進行分析。為了保證大氣污染預測獲得精確的結果,可以使用大氣擴散模式,將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的參數輸入其中,使得所預測的結果更具有代表性,能夠在具體的應用中切實地發揮作用。
2分析污染氣象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2.1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體系構成
由總綱、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環境要素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專題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和行業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等構成。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和其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遵循總綱確定的原則和相關要求。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包括污染源源強核算準則和火電、造紙、水泥、鋼鐵等行業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環境要素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指大氣、地表水、地下水、聲環境、生態、土壤等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專題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指環境風險評價、人群健康風險評價、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固體廢物等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行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指水利水電、采掘、交通、海洋工程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2.2按照相關文件規定進行資料收集
(1)一級評價項目:調查項目所在區域環境質量達標情況,作為項目所在區域是否為達標區的判斷依據。調查評價范圍內有環境質量標準的評價因子的環境質量監測數據或進行補充監測,用于評價項目所在區域污染物環境質量現狀,以及計算環境空氣保護目標和網格點的環境質量現狀濃度;(2)二級評價項目:調查項目所在區域環境質量達標情況。調查評價范圍內有環境質量標準的評價因子的環境質量監測數據或進行補充監測,用于評價項目所在區域污染物環境質量現狀;(3)三級評價項目:只調查項目所在區域環境質量達標情況。
2.3確定大氣環境防護距離的方法
確定大氣環境防護距離的方法是以污染源為中心點,計算出控制距離,確定污染源的控制范圍。超出廠界的范圍就是需要保護的區域,需做好大氣環境防護工作。如發現無組織源排放,需根據計算確定最大值,據此將防護距離確定下來。如果根據計算結果所做出的預測出現超標的問題,就必須強削減排放源。之后計算污染物排放源強。居民不得長期居住在大氣環境防護距離范圍內。對于項目選址以及總圖的布置,要根據大氣環境影響做好預測結果工作,對于各項方案都要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根據預測結果對污染源的排放強度以及排放方式都要進行準確低預測,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方案,保證方案的可操作性。污染源的排放控制要按照有關規定執行,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以使得指標與環境管理要求相符合,對于總量控制指標的來源予以明確。
2.4分析污染氣象條件,做好大氣環境污染應對工作
為了治理大氣污染,我們就需要對大氣環境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由于污染排放在一定的時間維度內是不變的,所以,分析氣象條件成為掌握最終污染狀況的關鍵,可以幫助我們準確了解和判斷大氣污染發展趨勢。可以說,分析大氣污染氣象條件是氣象部門開展環境氣象業務的重要支撐。它既可以對大氣污染進行中長期的預報,為業務人員提供定量判斷的依據;又可以通過定量分析大氣污染與氣象條件的關系及其變化趨勢,為政府大氣污染防治提供科學決策依據。那么,氣象業務是如何分析污染氣象條件的呢?一般包括兩種分析:污染氣象條件診斷分析,污染氣象條件綜合指數。(一)污染氣象條件診斷分析。由于污染氣象條件分析主要是運用氣象觀測和大氣模式預報產品對反映大氣污染物擴散、輸送、沉降、清楚等作用的氣象因子進行診斷、詳悉,從而為大氣污染分析提供數據。比如混合層高度、垂直交換系數、通風系數、理查孫數、小風區和空氣滯留區等,這些診斷產品為霧、霾及空氣質量等環境氣象預報提供了重要的分析依據。(二)污染氣象條件綜合指數。污染氣象條件綜合指數也是氣象業務的重要組成,它是指環境氣象中心根據不同天氣過程的特點,對典型霧、霾和污染過程進行分區域的統計、分析,并提煉典型天氣學特征和概念模型的一種分析。通過對污染氣象條件的綜合指數的研究可以反映影響氣象條件作用的關鍵指標。借助分析污染氣象條件,對PM2.5排放源強度、污染物輸送概率等因子進行判斷、分析,構建表征污染物傳輸強度指數,了解大氣污染輸送能力的空間分布狀況,從而對靜穩天氣、重污染、霾的形成機理產生一定的認識,進而從根源進行分析做好大氣污染環境應對工作。
2.5大氣擴散參數
對于一般項目,通常用平衡球法確定大氣擴散參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其一,觀測的設計,原始資料的篩選,數據的處理統計等。這里涉及和存在的問題較多,另文論及。應嚴格按照《環評導則》要求進行,如:基線選擇應垂直于主導風,長度一般應500m~1000m,有的則不是這樣,使觀測精度受到影響;其二,應按不同穩定度給出實測擴散參數圖并與國標比較,并說明模式如何選取擴散參數。在實踐中,中性可用實測擴散參數;但不穩定、穩定類,往往取得的有效資料較少而代表性較差,《報告書》中應針對這種情況,說明如何利用擴散參數,以及利用實測、國標或是依據實測對國標進行修正并說明理由。
結語
近年來,污染氣象觀測與分析受重視的程度在降低,這與污染氣象觀測和分析存在問題不無關系。污染氣象是大氣環境影響評價中的重要指標,需要高度重視,以保證環境評價質量。
參考文獻:
[1]安楊.大氣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污染氣象探討[J].環境與發展,2018(07):8+11.
[2]李明高,李松炳,周超平.大氣環境影響評價中污染氣象分析[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9(02):186~188.
[3]王占山,李曉倩,王宗爽等.空氣質量模型CMAQ的國內外研究現狀[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8,36(6):386-389.
[4]薛文博,王金南,楊金田等.國內外空氣質量模型研究進展[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9(3):14-20.
推薦閱讀:環境檢測類SCI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