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guī)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yè),沒有后顧之憂
現(xiàn)在生物科技中的新發(fā)展模式有什么轉變呢,要如何來促進現(xiàn)在生物科技的新改革呢?本文是一篇生物教學論文。在現(xiàn)代生物技術部分,轉基因技術和克隆技術這些高科技手段對于學生來說顯得高深莫測,我們用flash課件步步展示了外源基因是如何被轉入DNA中,從而改變了被轉入基因生物的性狀的過程;對于“多莉”羊的培育過程中涉及到的核移植、細胞培養(yǎng)和胚胎移植等環(huán)節(jié)通過多媒體的呈現(xiàn),使學生對于科學家培育“多莉”羊成功的奧秘、對于克隆技術,尤其是體細胞克隆技術有了清晰的認識。
摘要:信息技術包括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將它運用在生物教學中,是教育改革的新思維,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它以其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的特點,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了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能彌補課堂教學與實際之間的差距,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有效整合,能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關鍵字:信息技術,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生物教學論文
隨著信息技術的全面應用,“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成為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教育部也提出了要加快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課程的整合,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的要求。在網絡環(huán)境的不斷完善下,以網絡和計算機為核心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引入教育領域后,不僅帶來了教育技術上的更新,更促進了教學結構模式的發(fā)展。新課標的理念證明,以往傳統(tǒng)的生物學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課堂教學忽視了學生情感、價值觀、能力素養(yǎng)等多方面的發(fā)展,忽視了學生的個體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課堂上“滿堂灌”,過多地強調對生物學知識的死記硬背,制約了學生的嘴巴、雙手和頭腦,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終使生物教學課堂變得沉悶、機械和厭煩。這限制了學生與生俱來的個性和潛能,不利于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近幾年來,教師不再以黑板和粉筆為武器進行“一講到底”式的教學,而是根據網絡教學的需要,通過多媒體教學信息控制臺,利用計算機、投影機、大屏幕和電視機,調用自己在校園網上的教學站點和智能雙向閉路電視系統(tǒng)中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展開研究性、探索性的學習。然而,如何恰當運用信息技術,使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這是個值得深入探索的課題。
生物論文:《激光生物學報》,《激光生物學報》是由中國科協(xié)主管、中國遺傳學會主辦、湖南師范大學承辦、華南師范大學激光生命科學研究所、安徽農業(yè)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上海交通大學激光與光子生物醫(yī)學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物理系、福建師范大學激光與光電信息科技學院、甘肅亞盛集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分站等協(xié)辦,由國內外有關專家、學者組成的《激光生物學報》編輯委員會編輯部編輯、激光生物學報雜志社出版的學術性刊物。
1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生物教學中應用的優(yōu)勢
1.1 網絡資源在教師備課中的作用
計算機和網絡中蘊含的大量資源,為我們進行電子備課提供了豐富的參考,這大大拓寬了傳統(tǒng)的教材和教參的狹小范圍,能讓教師在互聯(lián)網中不斷獲取最新的資源,從而設計出具有時代氣息的電子教案。通過這種對信息的不斷加工和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質量、藝術水平和可操作性會不斷地提高。備課時,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參外,還可以通過網絡資源獲取更多的信息和資料,特別是那些優(yōu)秀案例,得獎教案,讓我們開闊眼界,拓展上課的思路。在此基礎上,再結合自己的教學特色,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對信息整合,使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更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不斷地提高工作的成效。
1.2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學生物學教學中所涉及的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如果只靠教師用語言進行講授描述,難免會使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學生容易失去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是一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便快捷而又有效的好辦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有效的學習狀態(tài),取得最有效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講解達爾文的進化論的時候,可以通過大量的圖片、視頻等來展示地球地質環(huán)境的變遷,以及各個時期的生物的進化與淘汰的過程,這不但有效地向求知欲極強的中學生了解到了生物學的意義,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再如,在講《生物圈到細胞》一課開始時,先播放一段人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到神奇生命的誕生過程。再講到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時,可以播放一段《人與自然》的視頻,展現(xiàn)動植物的千姿百態(tài),特別是一些罕見的珍稀動植物,并配以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會立即引起學生的興趣,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信息資料,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探索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之間的關系。
學生一旦被激發(fā)起興趣,就會對新知識有一股熱情和渴求,學會自己學習,舉一反三,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巧妙的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1.3 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
在生物教學中,往往遇到難講的內容,知識點瑣碎抽象,與生活聯(lián)系小,學生很難理解,講的口干舌燥,學生還是毫無反應,結果課堂氛圍死氣沉沉,尷尬的情景可想而知。而我發(fā)現(xiàn)如果在課堂上引用多媒體課件就會使難講的內容變的生動易懂。可以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能夠拓寬課本知識體系,拓寬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拓寬和加深課堂學習的內涵和外延。
例如: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的知識點對于高中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因此在講授“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這一節(jié)內容時,可以將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制作成flash動畫來演示;把拍攝的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細胞的圖片與教師畫的示意圖對照著同時呈現(xiàn)給學生;將受精部分內容通過播放生理衛(wèi)生科普片的形式介紹給學生,可以輔助學生對重點、難點知識的理解。另外,講述DNA的復制一節(jié)也是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難點,在這節(jié)中加入動畫演示,學生就會在記憶中形成一個具體形象的復制過程,而不是干澀的抽象的理解。這些圖文并茂、繪聲繪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所模擬出的事實和現(xiàn)象是中學生物實驗或其它教學手段無法實現(xiàn)的,有利于突破重、難點的良好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授DNA復制的過程,如何理解復制過程所需要的原料以及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是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對這一內容感覺很抽象,生活當中接觸不到,雖然DNA復制在人體內非常常見,但只要不是直觀的內容,他們就會很難理解。因此,我在這節(jié)課里引用了多媒體課件,開篇以人猿圖片的對比來吸引他們的注意,然后以為什么細胞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使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保持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性這個問題導入新課,引發(fā)他們的思考,復制需要哪些條件,是以一條鏈作為模板還是兩條鏈作為模板。然后播放視頻直觀展示DNA復制的整個過程,通過視頻看到解旋酶打開氫鍵,也就是先打開部分雙螺旋結構,然后兩條鏈分別作為模板,游離的脫氧核苷酸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站好隊伍,最終聚合酶聚合起一個個游離的脫氧核苷酸,使雙螺旋結構重新恢復,結果一個DNA分子就變成了兩個相同的DNA分子,整個過程耗能,由ATP提供,這樣他們從視頻中就能總結出復制的模板,條件,特點,結果,充分生動細致掌握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當堂反饋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