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排水是“治本”之舉。只有通過排水才能實現土壤脫鹽并降低和控制地下水位;在排水脫鹽基礎上的土壤培肥和結構改良,才能為園林植物提供適宜的“水、肥、氣、熱”條件。同時,針對沿海地區土壤鹽堿和海風、鹽霜等氣候特點采取相應的種植、養護和管理措施。
關鍵詞:濱海鹽土,圍海造陸吹填土,排鹽改土,技術規程
由天津海林園藝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編制完成的“濱海鹽土綠化的排鹽改土技術規程”作為天津市地方標準(DB12/T441-2011)已由天津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于2011年2月21日發布,2011年5月1日實施 [1]。
1制定標準的必要性
中國有11個省(區)市分布在海岸線上,大陸海岸線18 340 km,島嶼海岸線11 159 km,并擁有沿海灘涂面積2萬多km2 [2]。
中國長江以北多為鹽漬化淤泥質海岸。江蘇省1 039 km海岸線有857.7 km是淤泥質岸線,全省灘涂5 100 km2,且每年淤長成陸1 333hm2[3]。天津市海岸線153.3 km,潮間帶灘涂370.3 km2[4]。
潮間帶灘涂是受潮汐、潮流和波浪周期性浸漫的海陸交接的灘地,土壤為濱海潮灘鹽土。濱海潮灘鹽土是濱海鹽土成土母質的鹽漬淤泥,是濱海鹽土形成過程中的初級階段,其土體平均含鹽量在10.0 g·kg-1·m-1以上[2]。
灘涂圍墾(江蘇、浙江沿海地區)和圍海吹填成陸(環渤海地區)是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土地后備資源。以天津濱海新區為例,到2020年圍海吹填造陸面積將達300~400 km2。正在建設中的南港工業區,規劃面積200 km2,其中圍海造陸124 km2,占總土地面積的62.0%。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區總體規劃(2008─2020年)填海造地(灘涂造地、鹽田造地等)487 km2,占可使用土地總面積(630 km2)的77.3%。江蘇啟東濱海工業園規劃面積30 km2,其中19 km2是待圍墾灘涂,新圍涂地占園區土地總面積的63.3%[5]。
濱海鹽土(含鹽量≥6.0 g·kg-1)分布在由海向陸延伸10~20 km范圍內的潮間帶灘涂,海退地和海積平原。據筆者統計,中國長江以北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和上海6省市的濱海鹽土面積達11 467.6 km2[6]。天津濱海新區的濱海鹽土面積為996.5 km2,占總土地面積(2 270 km2)的43.9%[7]。
中國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度大,城市群密集,屬于優先開發和重點開發區域,特別是環渤海的天津濱海新區,河北曹妃甸新區,遼寧沿海經濟帶和長三角的上海浦東新區,江蘇沿海經濟帶,都已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成為帶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火車頭”。各地濱海新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原則都是以“生態、環保、可持續”為發展目標。不論是天津南港工業區和曹妃甸新區的圍海吹填新陸地,還是江蘇啟東濱海工業園和大豐港經濟區海港新城的新圍涂地,規劃提出的綠地率與綠化覆蓋率都分別達到30%和35%。
濱海鹽土被視為“綠化禁區”,新圍涂地和圍海吹填新陸地的綠化是國際公認的“世界性難題”。濱海鹽土和吹填土綠化已經成為制約沿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
目前,濱海鹽土綠化仍普遍采用更換種植土的做法,這不僅“綠了一方,毀了一方”破壞土地資源,而且還因為地下水埋藏淺,礦化度高,即使更換的是耕地非鹽化土,也會很快“次生鹽化”而危及苗木生長并導致綠化失敗。
制定并實施不換種植土的“濱海鹽土綠化的排鹽改土技術規程”,不僅是沿海城市和濱海新區(城)園林綠化與沿海防護林建設的需要,也是堅守“耕地紅線”,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2標準制定的原則
2.1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快速高效相統一的原則
要使濱海鹽土(包括濱海潮灘鹽土)在半年至1年時間內快速演進為輕度鹽化潮土并使喬、灌、草成活率達到
95%,只能依靠排水脫鹽和農、林、生物等多項集成技術的人工干預才有可能實現。
不換種植土對鹽土進行就地改造與回填利用,可以保證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不受破壞。采用伏雨洗鹽,先咸水后淡水灌溉沖洗以及做畦打埂平整地面和沙柱孔群等農田工程,可以攔蓄雨水,節省淡水,并提高降雨和灌溉的水分利用率。不換種植土的施工工藝還可以節省工程成本和縮短施工周期。由此,達到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快速高效相統一的目的[8]。
2.2農林水多項技術集成的原則
濱海鹽土綠化的主要障礙是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礦化度高,土壤含鹽量高和土壤水分物理性狀差。據此提出改土綠化的技術路線是:遵循水鹽運動規律,采用以排水為基礎的水利、農業、林業、生物等多項集成技術,以收到既治“本”又治“表”的綜合治理效果。
只有因地制宜,綜合治理,農林水多項技術并舉,才能達到“表、本兼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