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不同雨型下泥石流松散物源體降雨入滲及衰減規律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生態學時間:瀏覽:

  摘要:降雨前后松散物源體含水率變化和衰減規律是泥石流啟動機理分析和預警模型建立的重要內容。以雨量和松散物源體含水率監測為手段,以累計雨量達100 mm的4場典型降雨為例,分析了雨強、初始含水率、累計降雨量以及雨型對含水率變化過程的影響,研究了雨后土體含水率衰減趨勢,建立了松散物源體含水率衰減模型。結果表明:當物源體含水率遠低于松散物源體穩定持水率(26%~30%)時,含水率隨雨強和累計雨量的增大而增大,并趨于正相關;但當含水率接近穩定持水率時,含水率表現為緩慢升高或降低,與雨強及累計降雨的相關性不明顯;雨型對降雨入滲過程具有重要影響,雙峰型降雨較單峰降雨更有利于水分入滲,峰值位于首尾部的雙峰型降雨較峰值位于中后部的降雨更有利于土體含水率的攀升;雨后含水率的衰減規律近似符合指數衰減規律,日衰減系數為e-0.023d。

  關 鍵 詞:松散物源體; 降雨入滲; 含水率; 衰減系數; 雨強; 雨型; 泥石流

環境科學論文

  推薦閱讀:《林業與環境科學(原:廣東林業科技)》(雙月刊)創刊于1985年,由廣東省林學會;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主辦。

  1 研究背景

  含水率是反映泥石流松散物源體飽和程度的重要指標,是土力類泥石流啟動的關鍵因素之一,對降雨入滲后的松散土體含水率變化趨勢進行分析是研究泥石流啟動機理和建立預警模型的可靠方法。松散土體的降雨入滲及其衰減是受地形地貌、土壤質地、降雨強度、初始含水率以及氣候條件等諸多因素影響的復雜過程。

  針對降雨入滲國內外學者對此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如Liu H采用徑流平衡法分析了降雨強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對土體入滲能力的影響[1];Hawke R M采用室內試驗分析了初始含水率和降雨強度對近地表土壤滲透能力的影響[2];Rudolph A等分析了前期含水率和降雨類型對微地貌變化的響應[3];You W分析了粗顆粒土坡角及前期土壤含水率對土壤侵蝕的作用[4];Nciizah A D分析了土體封蓋效應對降雨入滲率產生的影響[5]。

  朱煦通過大型土柱降雨滲透試驗[6],分析了恒定前期降雨強度下,松散堆積體內部不同深度土體的初始含水率與基質吸力隨著降雨時間的變化規律;劉目興[7]、袁建平[8]、衛喜國等[9]分別探討了初始含水率、降雨強度以及坡度等因子對降雨入滲規律的影響;朱偉等設計了室內降雨入滲土柱試驗[10],在初步揭示降雨入滲過程和規律的基礎上,探討了準確反映降雨入滲量的有限元計算方法;楊強等通過借助于滑坡體土體含水率實時監測技術[11],分析了含水率對降雨的響應;馬鵬輝以淺層黃土為例[12],研究不同降雨強度下的入滲規律;陳洪凱等開展了人工降雨土柱實驗[13],對強降雨作用下的強風化泥巖的降雨入滲特性進行了研究。

  薛凱喜等以非飽和紅壤土為對象[14],開展了降雨入滲的室內模擬試驗研究;薛強以延安市寶塔山的典型黃土自然斜坡為例[15],開展了土體含水率和降雨聯合監測,分析了斜坡土體中的含水率對降雨入滲的響應;郭元軍探討了泥石流源區土體的降雨滲流特點及其與泥石流啟動的關系[16],并對現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后續研究方向進行討論。

  在含水率衰減規律分析方面,一些學者將含水率的衰減同泥石流災害前期有效雨量相關聯,用于計算泥石流前期有效雨量。如崔鵬根據蔣家溝降雨與含水率觀測數據對前期降雨的衰減系數k進行了計算[17];韋方強在對云南蔣家溝土壤含水量和降水的觀測數據分析[18],提出了該流域前期有效降水量的計算公式。

  上述研究取得了許多有價值的成果,但存在兩方面的不足:第一,研究方法偏重于人工降雨試驗,采用的降雨強度、雨型等指標與實際天然降雨形態相差大;第二,對雨后含水率衰減規律的分析和研究不多,僅限于研究程度較高的西南地區。西南地區泥石流物源體以第四系松散堆積物及破碎巖體為主,殘坡積物厚度較大,一般在0.5~10 m,泥石流高發,泥石流相關機理的研究程度較高,而北京地區殘坡積物較薄,一般只有20~100 cm,屬于以水石流為主的低頻泥石流,泥石流的研究程度較低,且未曾系統開展過類似試驗和研究。基于此,本文以北京市密云區石城鎮沙坨子西溝松散物源體為對象,以泥石流形成區松散物源體降雨和含水率實時監測為手段,以4場天然降雨為基礎,分析了不同降雨條件下的土體含水率變化過程及衰減規律,建立了雨后土體含水率衰減模型,為泥石流預警模型的建立提供技術支持。

  沙坨子西溝位于密云區石城鎮捧河沿村,溝長0.687 km,流域面積為0.6 km2,溝道內松散物源體發育。1969年沙坨子西溝發生暴雨泥石流,沖毀兩戶民房,死亡4人。

  為提高泥石流監測預警精度,在物源區布設雨量計和含水率儀各一臺(圖1),對不同降雨條件下的含水率變化進行實時監測。其中,含水率傳感器埋設深度為30,60,100 cm。同時,為了解松散物源體的基本物理、力學性質,對含水率監測點處松散物源體采樣并開展了室內篩分、天然含水率以及滲透試驗。結果表明:沙坨子西溝松散物源體主要為細粒土砂,級配良好,其土樣顆粒的特征參數為d60=2.878 mm、d50=2.024 mm、d30=0.666 mm以及d10=0.088 mm。土樣的不均勻系數Cu=32.657,曲率系數CC=1.751,天然含水率為5.05%(質量含水率),密度為1.05 g/cm3,飽和入滲系數為2.003×10-4cm/s。

  3 典型降雨雨型分析

  降雨強度隨時間的分配被稱為雨型模式,不同的雨型對泥石流的爆發具有不同的影響。選取累計降雨量均超過100 mm的4場降雨(2016年7月20日、2017年6月22日、2017年7月7日以及2017年8月22日)為研究對象。借鑒前人對雨型劃分依據[14],除2017年7月7日降雨屬于峰值位于前部的單峰型降雨外,其余3場降雨均為雙峰型,其中2016年7月20日和2017年6月22日降雨峰值位于中部和后部,2017年8月23日降雨峰值位于前部和后部,各場降雨相關統計指標見表1和圖2。

  4 降雨入滲規律分析

  根據北京地區歷史泥石流調查成果[19-20],大部分泥石流是淺層松散土體在降雨作用下飽和后而產生的,深度一般在20~30 cm左右。因此,本文選擇埋深30 cm的傳感器進行含水率變化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邑县| 松潘县| 泗阳县| 德昌县| 木兰县| 神池县| 洛川县| 正蓝旗| 长治市| 衡山县| 甘孜| 汨罗市| 东方市| 丹江口市| 贵州省| 磐石市| 巴塘县| 康平县| 绍兴市| 电白县| 白玉县| 福建省| 城口县| 乐东| 湄潭县| 高雄市| 鹿邑县| 阳曲县| 襄垣县| 延吉市| 湛江市| 香格里拉县| 朝阳区| 德兴市| 卓尼县| 东乌珠穆沁旗| 鸡西市| 金华市| 巴林左旗| 高尔夫| 苏尼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