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近幾年來,在很多求職招聘場所出現了大齡研究生的求職碰壁,造成了用人單位潛在人才的流失,而對大齡研究生本身也形成一種挫敗感。本文探析了這些研究生起初的考研動機以及用人單位的招聘要求中最主要的是年齡限制對大齡研究生造成求職障礙,從用人單位,國家立法,大齡研究生求職者本身,以及社會方面提出一些對策,來緩解現存的此類現象。文章發表在《中國行政管理》上,是政工師論文刊發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大齡研究生 求職 年齡限制 對策
近幾年來,一般高校對研究生的報考都放寬了年齡限制,但在就業時,用人單位包括高校本身卻又將年齡作為一個硬性指標限制了門檻。在很多求職招聘場所出現了大齡研究生求職難的現象。今年2月份,筆者在一人才市場調查發現,不少招聘簡章都有年齡限制,百余家招聘單位中,有過半的招聘簡章上明確要求應聘者年齡在30歲以下。而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職位要求更是絕大多數都要求35歲以下。
與此同時,不知道我們的用人單位是否想過,對人才的年齡限制正使其失去了相當一部分優秀的人力資源。三十幾歲,原本就是人生中最富激情、最富創造力的年齡,而研究生經歷更增強了他們的判斷力、分析力,這時人生閱歷有了一定積累,心態還很年輕。隨著越來越多的大齡研究生們被多種職業拒之門外,不僅對招聘單位形成一種人才流失,而且對大齡研究生本身也造成一種挫敗感。因此,筆者認為對高學歷人才限制年齡的招聘方式不科學,同時對大齡求職者來說也很不公平。招聘中對年齡“一刀切”的處理未免武斷,是對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可是筆者調查發現,現實中年齡的限制,讓一些想再通過讀研提高自身水平的求職者只能安于現狀放棄考研。
探尋一下這些大齡研究生起初的考研動機,絕大多數是為了改善現有的工作條件,謀求更好的發展。也有部分是因為不喜歡自己以前的專業,跨專業考研,希望在研究生畢業后能從事自己喜愛專業的工作。還有少部分是在大學畢業后沒參加過工作,一心繼續深造而堅持考研。同時,隨著這些年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大學畢業后找不到滿意的工作轉而考研的人數也在隨之增加。但是不論上述哪種情況,這些大齡研究生往往比較上進,有所追求,有創新精神與進取精神,在研究生畢業時,他們的職業素養,思維模式已經比大學畢業的時候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往往具有閱歷豐富、工作踏實、忠誠度較高、家庭穩定,為人處事更成熟,責任心更強等優點,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而這些大齡高學歷者卻因年齡的原因找不到自己應該所處的位置,這是極不公平的。
對于企事業單位的招聘,首先應該根據職位來設置條件。某些銷售、娛樂等行業需要有活力的年輕人無可厚非,但選擇人才應該用人所長,因人而異,如果把年齡限制作為硬性條件,剝奪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工作機會和就業權利,是一種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也是對人的不尊重。對高學歷人才的聘用要求,筆者認為年齡不應是首要條件、必要條件,可作為一個參考條件,因為職業及工作內容的不同對身體條件的要求有所不同,對年齡的要求也不盡相同,社會應該為大齡研究生求職者創造一定的條件,讓他們充分施展才華、發揮優勢,也能為企業帶來客觀的效益。品德和能力也是人才的重要方面,不能只看年齡等“硬件”指標,而忽視對人性格品行的考察。而筆者在網上看到,事業單位、高校教師、金融、廣告行業等的招聘條件里,也有不少將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不少應聘者因年齡被拋棄。以前,有的企業可能會考慮年紀較大的人能做貢獻的時間比年輕人短,會對企業造成一定負擔,但現在社會養老制度已經比較完善,不應因為年齡而放棄可用的人才。
綜上所述,對于大齡研究生就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解決:
1、企事業等用人單位方面,對于人才的招聘最終應以企業單位的發展為長遠目標,在選拔賢能上,對求職者的道德品行,工作能力,職業素養應與求職者的身體條件同時考慮,切不要因為年齡流失掉優秀人才,年齡不應作為企業招聘的硬性指標,企業的發展還是應“以人為本”,而不是以“年齡”為本。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會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帶來很大益處。
2、國家立法方面。年齡歧視已經成為招聘行業的潛規則,急需解決,我們希望政府能夠從立法層面杜絕年齡門檻對就業者的傷害。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二條規定:“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不難看出是針對社會可能出現的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就業歧視現象而制定的法律,但沒有對“禁止年齡就業歧視”作出規定。因此,實踐中,因年齡歧視,勞動者的權利受到侵害時,勞動者很難獲得法律保護。在這方面,西方國家的一些做法值得關注。不少國家都對年齡歧視做出專門的規范要求。這些規范都從法律角度對用人單位的招聘內容中所涉及的年齡要求進行了統一規定。例如,美國有專門的法令,禁止任意的年齡歧視。而在中國,關于公平就業歧視的立法落后很多,也沒有獨立的機構來調查和受理就業歧視問題。
3、對于大齡研究生求職者本身。由于在雇主和應聘者之間,應聘者處于弱勢的位置,筆者建議,大齡研究生首要的是調整心態,繞開就業年齡歧視壁壘,理智就業,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盡量避免走彎路;降低就業期望值,先就業再擇業。此外,亦可投身于民營或私營企業,自我創業,尋求合伙開辦企業,開拓一片嶄新天地,實現人生價值。
4、社會方面。大齡研究生作為高學歷的求職者是我們社會大家庭既成的組成部分,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幫助。大齡研究生就業難是中國大學生就業難、中年以上人士就業難的一個縮影。因為我國家還沒有一部反歧視法,也沒有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違憲審查機制,年齡歧視問題不可能通過訴訟程序得到合理解決。年齡歧視現象的合理解決,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理解和認同。隨著社會越來越開放和步入老齡化社會,各類人才的流動速度越來越快,年長者求職的情況也將會越來越多。從立法、執行到人們的意識乃至于配套機制等多方面著手建立公平就業的社會環境,為所有人創造盡量公平的競爭環境,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參考文獻:
[1]蔡定劍.中國就業歧視現狀及反歧視對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6月.
[2]景永利.勞動法應增設禁止“年齡就業歧視”條款.法制網,2005年11月8日.
[3]徐笑君.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
[4]李薇薇、Lisa Stearns.禁止就業歧視:國際標準和國內實踐.法律出版社,2006年4月.
[5]鐘麗萍、陳繼林、周雪梅.擇業全攻略:大學生求職指南.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2月.
[6]張抗私.就業問題:理論與實際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8月.
[7]李旭旦、吳文艷.員工招聘與甄選.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年8月.
政工師論文刊發須知:《中國行政管理》雜志系行政管理學專業刊物。反映國內外行政管理改革的成果和經驗,探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政管理學理論。本刊由國務院辦公廳主管、中國行政管理學會主辦,是反映政府行政管理理論與實踐的國家級核心期刊;也是目前我國行政(公共)管理學科惟一大型綜合性權威學術月刊,位列中國核心期刊“管理學類”第一位、“中國政治類”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