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果蔬采摘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進展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農業科技時間:瀏覽:

  摘 要:相比于果蔬生長期,在其采摘之后會更容易出現病害問題,這對于果蔬的最終食用以及農民的經濟收益來說會有極大的不利影響,因此在果蔬采摘后要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防治。傳統的藥物防治雖能發揮出比較好的效果,但會損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探討了應用生物方式對果蔬采摘后進行病蟲害防治,供參考。

  關鍵詞:果蔬;采摘后;病害;生物防治

  果蔬采摘后發生病害會導致其逐漸腐爛,由此造成的損失是非常巨大的。無論是從果蔬販賣的商戶,還是從國家資源的角度來講,這都是一種極為不好的浪費現象。為了減少這種浪費與損失,過去人們會在果蔬表面噴灑化學殺菌劑來幫助延緩果蔬的腐爛,從而達到防治其病害的目的。

  1 常見的應用于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的微生物

  全球最早使用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的微生物是木霉菌,其主要是對草莓的灰霉病進行防治。此后,有其他的細菌、酵母菌以及類酵母菌等逐漸發現并應用到了不同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工作中。到目前為止,微生物在蘋果、柑橘、梨等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中應用最為成熟,同時部分拮抗微生物已經商品化,比如丁香假單胞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等[1]。除此之外,不太常見的、仍處于實驗室階段的拮抗微生物,比如多粘芽孢桿菌、巨大芽孢桿菌、洋蔥假單胞桿菌等,還需對其進行更多研究才能早日將其應用到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工作中。

  2 生物防治的作用機理

  不同微生物對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的作用機理是不同的,相關的作用機理主要可分為4大類,分別為抗生作用、競爭作用、寄生作用以及誘導抗性。

  2.1 微生物的抗生作用

  微生物抗生作用是指用于進行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的微生物會在作用過程中分泌出抗菌素,從而對病原菌有效抑制,最終達到防治病害的效果。這方面最為典型的是枯草芽孢桿菌,能夠分泌出伊枯草菌素來抑制果蔬病原菌的生長。除此之外,洋蔥假單胞桿菌可以產生吡咯烷酮類抗菌素,能夠對果蔬病害產生較好的防治作用。

  微生物在對果蔬采摘后病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發揮抗生作用的主要是細菌,因為細菌相較于其他類型的菌種所產生的抗菌素會更多樣。一般來說,同一種細菌在不同的生長環境下可以產生多種不同的抗菌素,并且相同的抗生素也完全可以由不同的細菌來產生[2]。這意味著抗菌素的獲取會相對容易一些。就枯草芽孢桿菌來說,當前已經能夠從菌株中分離出的抗菌物質多達幾十種,從小分子到復雜化合物應有盡有,對細菌的抗生作用也各不相同。

  2.2 微生物的競爭作用

  微生物的競爭作用是指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群體去搶奪同一種物質。果蔬之所以會出現采后腐爛的問題,就是因為其營養物質被病菌消耗,從而逐漸出現病害。利用與之存在競爭關系的微生物,搶先一步占據果蔬表面的營養物質或者侵染位點,那么原本會對果蔬產生病害影響的病原菌在缺少外部養分的情況下就很難萌發,即使已經萌發,在生長過程中也難以對果蔬的病害產生影響。

  酵母菌以及類酵母菌通過競爭為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工作發揮作用,這類微生物可以與病原體進行營養位置以及氧氣的競爭,搶先一步占據相應的物理或者生態位點,使得病原菌“無處下腳”。除此之外,酵母菌的優勢,是其繁殖的速度極為迅猛,可以在極為短暫的時間里迅速擴張其菌群數量,在“搶位大戰”中占據數量上的優勢,能夠發揮出更大的阻擾作用,最終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效果也會更好。

  2.3 微生物的寄生作用

  寄生作用是指一種生物寄居在另一種生物的身體上或者身體內部,通過汲取被寄居者的養分來幫助自己生長的目的。這種寄生的關系在大自然中是普遍存在的,而微生物之間也存在著這種關系。一般來說,用于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的微生物會通過吸附、纏繞或者侵入等方式對病原菌的生長進行抑制。因此某種程度上寄生與抗生是類似的,但前者的方式會更間接。比如拮抗酵母菌,能夠分泌出泌胞外水解酶,促使病原菌的細胞壁被降解,最終造成其整個細胞骨架被破壞,其能夠很好地防治病蟲害。

  微生物在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中發揮的寄生作用與抗生作用是比較類似的,但前者的方式可能會更柔和、更間接,這就造成了寄生作用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顯著的病害防治效果,因為其起到的防治效果過于緩慢,病蟲害已經對果蔬產生了較大的侵害,才開始發生作用,這對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很難發揮出顯著的作用,因此一般不采用這種方式。寄生產生作用必須要存在一定的病原菌,而果蔬采摘后病害防治則是需要完全去消滅這種病原菌,二者間存在一定的矛盾。

  2.4 微生物的誘導抗性

  誘導抗性是指幫助生物發生變異。植物在受到誘導后會發生一定的變異,原本不具備病原菌抗性的植物在被誘導后會擁有抗病能力,對果蔬采摘后病害的防治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使用病原物或者非病原物來進行植物誘導,植物在此過程中會獲得木質素、羥脯氨酸糖、植物抗菌素等,最終增強其細胞壁的抗性,比如假單細胞誘導植物抗性,有些真菌也可以完成,還有芽孢桿菌,雖然與之相關的研究較少,但這些都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

  一般來說,在使用微生物進行植物誘導后可能會出現3個方向的結果:①產生具有抗病性的代謝物,因此植物有了更強的病原菌抗性。②細胞組織結構發生變化,比如出現乳突結構,擁有了與病原菌進行對抗的武器,就能有效抑制其對果蔬的入侵。③誘導植物產生原本不能產生的一些物質,從而使其擁有抗病性。

  當然,果蔬采摘后病害的生物防治仍然非常復雜,除了以上所述的4種作用機制之外,可能還存在一些未被發現的作用機制,仍然需要更適合的條件以及更多的研究去對其進行深入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州市| 娱乐| 南木林县| 长海县| 来宾市| 棋牌| 囊谦县| 南投县| 布尔津县| 绥宁县| 淮阳县| 木兰县| 石景山区| 龙川县| 平定县| 崇阳县| 平顺县| 吉隆县| 长白| 黄龙县| 天气| 安岳县| 延安市| 汉源县| 嵊泗县| 汽车| 岚皋县| 合作市| 新乡市| 明光市| 屯留县| 福州市| 德钦县| 铜山县| 洪江市| 米脂县| 衡东县| 旺苍县| 越西县| 松溪县| 周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