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習近平同志指出,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是黨中央、國務院促進產業興旺做出的重要決策,從2017年開始連續5年在“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里都強調了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重要性。
一、建設現狀
近年,商丘市立足農業大市實際,把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強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一)推進措施有力
全市各縣(市、區)緊緊圍繞各個園區的產業特色和發展定位,加速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強資金、人才、科技等發展要素聚集,園區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截至2021年2月底,全市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31個項目已開工108個,已完成63個,累計已完成投資42.76億元,占計劃投資總額的47.2%。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已累計完成投資40.69億元,占計劃投資總額的45.5%。
(二)典型特色突出
永城市小麥省級現代產業園積極推動發展訂單種植模式,實現企業和農戶的雙贏。訂單企業為農民提供優良品種和低于市場價位的種子、化肥、農藥,為其繳納農業保險,同時,以高于市場價10%的價格進行訂單收購,解決農民種植難題。柘城縣辣椒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積極打造區域公用品牌、農業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特色明顯、競爭優勢突出。“柘城辣椒”通過“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榮登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區域品牌百強榜,品牌價值為44.17億元。
(三)體系初見雛形
截至2021年初,全市已創建永城小麥、夏邑食用菌和西瓜、虞城大豆、柘城辣椒、民權葡萄、寧陵酥梨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6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5個。2020年積極推薦柘城辣椒等特色農產品申報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021年初全市又啟動了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當前以國家級為目標、以省級為龍頭、以市級為骨干、以縣級為基礎的四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體系已見雛形。初步統計,全市現代農業產業園主導產業平均總產值占園區總產值的60%以上,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在75%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795元,高于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500元)的17%。
商丘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成效雖然已經初步顯現,但也存在諸多問題,距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抓好產業振興載體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一是主導產業不突出。有的產業園選擇的主導產業規模不大,加工能力也偏弱,參與主導產業的就業人數不多,沒有帶動力。二是產業融合不深入。部分產業園精深加工環節薄弱,科技支撐能力不強,市場流通體系不健全,休閑生態文化等多功能設施開發不健全。三是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產業園與農戶的利益聯結很簡單,即土地租賃、商品買賣。在資產入股、二次分紅、保底收益等聯結帶動機制創新不足,農民沒有充分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四是經營管理有待加強。園區發展主體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依然嚴重制約發展。各地不同程度存在重創建輕管理的問題,創建初期工作熱情高漲,被評為市級、省級產業園后存在松懈現象。
二、對策與建議
(一)科學規劃,明確發展方向
在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時要堅持規劃引領,進一步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園有序發展,制訂縣域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總體規劃,科學選址,合理布局,打破行政區域界限,按照規劃時序進度,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充分利用商丘市特有物種資源,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特色農業,鼓勵建設專業園區、特色園區。
(二)益企惠農,強化利益聯結
農業產業園區要培育市場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提升園區農業組織化程度。完善聯農帶農激勵機制,采取股份制、合作制、訂單農業等多種形式,積極探索農民以土地、產品、技術、資金等要素入股,逐步與園區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保障農民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三)科技引領,提高綜合效益
園區領導應充分利用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規模優勢、產業優勢、載體優勢,圍繞種源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重要領域,加強農業高新技術自主創新和關鍵技術集成創新,使農業產業園區成為高水平的農業生產基地和農業科技創新中心。
(四)落實政策,形成建設合力
政府應建立領導干部抓落實責任制。各級有關部門的“一把手”應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上來,親自抓調查研究、抓總體部署、抓組織實施;分管同志要真正抓起來、抓到底、抓出成效。優化工作機制,各部門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加快建立健全與現代農業發展更加適應的管理體制機制;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定期開展觀摩活動,強化考核獎懲,建立完善激勵機制,不斷完善監測、評價、淘汰機制,真正讓考核認定發揮“指揮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