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掌葉覆盆子組培快繁技術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農業科技時間:瀏覽:

  摘 要:為掌葉覆盆子的組培快繁篩選最佳培養基配方。以掌葉覆盆子優良單株NS8一年生枝條為外植體,在不同激素成分及濃度水平下進行組織培養試驗。結果表明:最適宜的誘導培養基為MS+6BA 1.5 mg·L-1+NAA 0.15 mg·L-1+GA3 0 mg·L-1,誘導率達到68%,芽苗健壯;最佳增殖培養基為MS+6BA 1.5 mg·L-1+NAA 0.1 mg·L-1,苗勢健壯,增殖系數達到4.87;最佳生根培養基為1/2MS+NAA 0.6 mg·L-1+IBA 0.2 mg·L-1+活性炭0.8 g·L-1,生根率達到95.3%,生根數達到5.7條,根長達到5.8 cm,根系發達,苗勢健壯。結果表明篩選出的最佳培養基配方適宜本土掌葉覆盆子品種的組培快繁,為在短期內獲得大量優質種苗及大規模商業化生產提供依據。

  關鍵詞:野生資源;掌葉覆盆子;組織培養;快速繁殖

植物保護論文

  掌葉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為薔薇科Rosaceae懸鉤子屬Rubus L.多年生漿果類藤本灌木,其未成熟的干燥果實具有益腎、固精、縮尿等功效[1-2],是重要的傳統中藥材,在治療亞健康及中老年保健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成熟果實酸甜可口,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藥食兼用,被譽為繼柑橘、獼猴桃之后的第三代新型水果[3]。福建省武夷山市和浙江省淳安縣是掌葉覆盆子的重要發源地,擁有豐富的野生掌葉覆盆子資源[4-5]。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從2016年開始調查和收集兩地野生掌葉覆盆子,并從大量的群體中篩選出生長勢強,株型挺拔,果實碩大,果心小、風味濃郁、色澤艷麗、抗病性強的藥用和鮮食采摘型品種,可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南方丘陵山地種植。

  掌葉覆盆子傳統的繁殖方式為采挖野生苗、種子繁殖、根蘗繁殖、分株繁殖等[6-8]。過度采挖野生苗對野生資源破壞大,種子繁殖發芽率偏低[9],根蘗和分株繁殖對母株的傷害較大,影響母樹的產量。傳統的繁殖方法,或繁殖系數過低,或株間差異較大,群體良莠不齊,同時長期采用無性繁殖,會促使病毒積累,往往造成產量和品質下降。通過組織培養方式繁殖種苗,可以對植株進行脫毒復壯,固定優良品種性狀,防止品種退化,具有繁殖周期短、繁殖速度快、繁殖系數高、植株性狀整齊一致,種苗質量好等優點。劉計權[1]研究認為,掌葉覆盆子的生根培養中無須添加外源激素也能生根,且其生長勢明顯高于非組培苗;孫長清[10]對掌葉覆盆子的生物學特性進行了較為細致的研究,發現根插條用50 mg·L-1的ABT1生根粉浸泡0.5、1 h后,可提高生根率,但出芽率下降;潘彬榮等[2]研究認為,利用莖段能誘導出不定芽,最佳誘導培養基為MS+6BA 1.5 mg·L-1+NAA 0.2 mg·L-1,最佳分化培養基為MS+KT 2.0 mg·L-1+NAA 0.4 mg·L-1,最佳生根培養基為1/2MS+NAA 0.2 mg·L-1,平均每株生根4.8條;王利平等[11]研究認為,當年生莖段可誘導出不定芽,最佳誘導培養基為MS+6BA 0.5 mg·L-1+NAA 0.01 mg·L-1,最佳繼代培養基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最佳生根培養基為MS+NAA 0.1 mg·L-1+IBA 0.1 mg·L-1。

  目前福建省掌葉覆盆子組培快繁技術的研究較少,而隨著地域和品種的不同,往往導致研究結果差異較大,所以其他地區和品種的研究只能為福建省掌葉覆盆子的組培快繁技術提供一定的數據支持。為此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在調查、收集、選育野生掌葉覆盆子及前人工作的基礎上,開展組培快繁技術研究,期望篩選出適宜本地掌葉覆盆子品種的各培養階段最佳培養基配方,為在短期內獲得大量優質種苗及大規模商業化生產提供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以自選的南平市野生掌葉覆盆子優良單株NS8作為供體材料,以其一年生帶芽嫩枝莖段為外植體。

  1.2 試驗方法

  1.2.1 外植體處理和消毒 在晴天,選擇無病蟲的健康植株,剪取一年生帶芽枝條,剪去所有葉片,用柔軟牙刷輕刷洗凈,放在洗衣粉溶液下浸泡30 min,撈起洗凈后,放在自來水下沖洗2 h,在超凈工作臺上用無菌水清洗2次,用75%酒精消毒30 s,然后用0.1%升汞溶液消毒6~12 min,再用無菌水沖洗6遍,將帶芽莖段用無菌紙吸干后接種于誘導培養基中培養。

  1.2.2 不定芽的誘導 采用L16(43)正交試驗設計,對帶芽莖段最佳誘導培養基進行篩選。共選用3個激素,每個激素設4個濃度水平(mg·L-1),6

  BA 0.5、1.0、1.5、2.0 mg·L-1,NAA 0、0.05、0.15、0.25 mg·L-1,GA3 0、0.3、0.5、0.7 mg·L-1,共16個處理。每個處理接種30瓶,每瓶接種2個帶芽莖段,3次重復,30 d后調查誘導率。

  1.2.3 不定芽的增殖 6BA濃度為1.0、1.5、2.0 mg·L-1,NAA濃度為0.05、0.10、0.15 mg·L-1,完全隨機區組設計,共9個處理。每瓶接10個不定芽,10瓶為一重復,設3個重復,30 d后調查其增殖系數。

  1.2.4 不定芽的生根培養 NAA+IBA的濃度分別為0.3 mg·L-1+0 mg·L-1、0.6 mg·L-1+0 mg·L-1、0.9 mg·L-1+0 mg·L-1、0 mg·L-1+0.2 mg·L-1、0 mg·L-1+0.4 mg·L-1、0 mg·L-1+0.6 mg·L-1、0.3 mg·L-1+ 0.1 mg·L-1、0.6 mg·L-1+0.2 mg·L-1,共8個處理,每處理接種10瓶,每瓶接10個不定芽,設3個重復,45 d后調查其生根數、根長(cm)、生根率。

  1.2.5 培養條件 將消毒處理好的外植體接入誘導培養基,35 d后將誘導出的帶3~4節的小苗剪成帶芽莖段,轉接到增殖培養基上,培養15 d左右,芽苗基部長出大量的不定芽,當不定芽長到2~3 cm時,轉接到生根培養基上。誘導和增殖階段以MS為基本培養基,食用白糖30 g·L-1,卡拉膠7 g·L-1,pH 5.8。生根階段以1/2MS為基本培養基,食用白糖20 g·L-1,卡拉膠7 g·L-1,活性炭0.8 g·L-1,pH 5.6。培養條件為:培養溫度(25±1)℃,光照每天12 h,光照強度2000 lx。

  1.2.6 統計及分析方法 試驗結果用Minitab 19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Fisher LSD多重比較,顯著性水平為P<0.05。誘導率為出芽株數/無污染株數, 增殖系數為總芽數/接種芽數, 生根率為生根株數/總株數。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培養基對外植體誘導率的影響

  帶芽莖段接種10 d后開始出現芽點,20 d后芽苗長至2~3 cm(表1)。

  從表1可知,誘導率主要受6BA影響,隨著6BA濃度的升高,其誘導率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6BA濃度在0.5~1.0 mg·L-1時,誘導率為0.26~0.46,當6BA濃度為1.5~2.0 mg·L-1時,誘導率為0.64~0.77,和6BA濃度在0.5~1.0 mg·L-1相比,誘導率明顯提高,達到顯著水平。NAA會加速泡沫狀愈傷的形成,濃度越高,泡沫越多,當NAA濃度為0.25 mg·L-1時,泡沫愈傷過多,蓋住了整個外植體基部,影響誘導芽的形成和生長。GA3主要影響芽苗的長勢,對外植體的誘導沒有影響。當GA3為0.5~0.7 mg·L-1時,芽苗偏細、高。綜合來說,誘導培養基以處理Y11為最佳,誘導率達到68%,芽苗健壯。

  2.2 不同培養基對外植體增殖效果的影響

  增殖培養基接種7 d左右,小苗基部開始出現小芽點,15 d左右增殖苗慢慢長出。從表2可以看出,6BA和NAA對不定芽增殖系數都有先升后降的趨勢,當6BA濃度在0.5~1.5 mg·L-1時,隨著6BA濃度的增加,增殖系數也隨著增加,當6BA濃度在1.5~2.5 mg·L-1時,隨著6BA濃度的增加,增殖系數開始下降,因此過高的6BA濃度不利于增殖。NAA也有類似的規律,當NAA濃度在0.05~0.10 mg·L-1時,隨著NAA濃度的增加,增殖系數也隨著增加;當NAA濃度在0.10~0.15 mg·L-1時,隨著NAA濃度的增加,增殖系數開始下降。NAA雖然有利于不定芽的增殖,但濃度過高會產生大量的泡沫狀愈傷,覆蓋整個不定芽基部,影響不定芽的增殖和生長。

  從表2和表3可知,6BA和NAA是影響增殖的最主要因素,6BA×NAA的P值=0.07>0.05,因此,6BA和NAA基本沒有互作,獨立地對增殖發揮作用。各處理之間增殖系數有先升后降的趨勢,6BA是影響增殖系數的主要因素,NAA次之,以處理Z5綜合表現最好,增殖系數為4.87,增殖苗健壯。

  推薦閱讀:國外植物學領域的sci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尔康县| 黔西| 阿拉善右旗| 垫江县| 平江县| 鸡泽县| 阜阳市| 张家港市| 潢川县| 长乐市| 都江堰市| 金山区| 文登市| 仁化县| 洛阳市| 饶河县| 全椒县| 独山县| 青冈县| 京山县| SHOW| 台中县| 化隆| 秦皇岛市| 孟村| 资兴市| 富裕县| 桃江县| 策勒县| 新巴尔虎右旗| 杨浦区| 嵊州市| 六枝特区| 大渡口区| 新宁县| 金乡县| 陵川县| 平定县| 永城市| 万荣县| 疏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