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小麥寬幅精播高產配套栽培技術集成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農業科技時間:瀏覽:

  一、選用優質高產小麥良種并包衣

  小麥選擇已通過國家或本省審定,適應當地生態條件、綜合抗逆性強、品質高、后期不易早衰的品種為宜。播前精選種子,用21%戊唑?吡蟲啉懸浮種衣劑或27%苯醚甲環唑?咯菌腈?噻蟲嗪按照種子量的0.5%~0.6%拌種,預防苗期病蟲害。注意,優良品種只是實現高產的一個方面,不能盲目地追求高產優質新品種。

農業種植論文

  二、培肥地力

  1. 秸稈還田

  絕大多數高產地塊耕層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在1.2%以上,土層深厚肥沃中,氮、磷、鉀營養豐富,中微量元素均衡,土壤團粒結構合理,保水保肥能力強,通透性好。如果土壤有機質含量太低,保肥保水透氣性能太弱,會影響小麥正常生長,植株生長不健壯,分蘗成穗少,抗旱抗病能力差,后期易早衰死亡,千粒重上不去,嚴重影響小麥的產量。而增施土雜肥(或商品有機肥)和秸稈還田均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實踐中應大力推廣。注意秸稈還田要趁青作業,長度5~10厘米,拋撒均勻,并撒施秸稈腐熟劑幫助分解,注意土壤墑情要適宜,深翻埋住秸稈,確保盡快腐熟分解。

  2. 配方施肥

  足量的基肥對培育冬前壯苗至關重要,優化氮、磷、鉀和微肥配比,合理配方施肥既能促進麥苗茁壯成長,為提高產量和品質打下堅實的基礎,又可達到節本、增產、降耗的目的。一般畝產300千克以下的低產田,需純氮(N)6~10千克,磷(P2O5)3~5千克,鉀(K2O)2~4千克,耕地時全部基施,或氮肥80%基施,20%起身期追施;畝產300~500千克的中產田,需純氮10~14千克,磷5~7千克,鉀4~6千克,耕地時磷鉀肥全部基施,氮肥60%基施,40%起身拔節期追施;畝產500千克以上的高產田,需純氮14~18千克,磷8~12千克,鉀5~10千克,磷肥基施,氮和鉀肥50%~40%基施,50%~60%拔節期追肥(氮肥后移技術)。分蘗多、苗情好、旺長麥田適當晚施并減少施肥量,弱苗麥田要提前至返青期追施。大力推廣化肥深施技術,深度7~10厘米為宜,堅決杜絕地表撒施,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三、提高整地質量

  耕層較深時,根系多分布在0~50厘米的土層內,養分吸收充分,抗倒能力強;耕層較淺時,根系多分布在0~15厘米的土層內,吸收范圍小,苗弱穗少不抗倒。目前大部分地區以旋代耕,秸稈掩埋不完全,不利于秸稈分解和腐熟,失墑快,影響根系下扎和麥苗生長,并且播種時秸稈擋耬腿,造成播種深淺不一,出現缺苗斷壟或疙瘩苗現象。有條件的要深耕或深松,破除犁底層,靶細靶勻靶平靶透,提高整地質量,為提高小麥播種質量創造條件。也可深耕與旋耕相結合,深耕1年,旋耕2~3年,以減少耕作次數,節本增效。

  四、提高播種質量

  1. 實行寬幅精量播種

  傳統播種為小行距(15~20厘米)密集條播,籽粒擁擠,爭肥爭水,個體發育不強,根少苗弱分蘗少,不抗倒伏;而等行距(22~26厘米)寬幅精播,播幅寬(8厘米),種子分散均勻,個體發育健壯,根系多而長,分蘗多,群體大,植株抗病抗倒能力強,無缺苗斷壟或疙瘩苗現象,極大地推動了傳統小麥種植制度和種植方式的變革,提高了小麥單產水平。播種時注意,播種機械要加裝鎮壓裝置,播深3~5厘米,行走以小于5千米/小時為宜,確保深淺一致、行距一致、下種均勻、不重播、不漏播。

  2. 適期適量足墑播種

  早冬前播種易旺長,引發冬季和早春凍害;播種過晚,苗弱、群體不足,不利于產量提高。一般黃淮海地區冬小麥年前主莖葉齡達到6葉1心為壯苗,超過者為旺長苗,因此合理確定適宜播期非常重要。旱地可適當早播,春性強的品種注意適當晚播,以免冬前旺長引發凍害。一般畦寬1.6~4.8米,畦窄省水土地利用率低,畦寬土地利用率高機械化作業方便,通常高產創建地塊都采用4米以上的大畦,不建議留套種行。在適期播種情況下,大穗型品種每畝適宜基本苗15萬~18萬,中多穗型品種每畝適宜基本苗12萬~16萬。晚于適期播種的,每晚播1天每畝增加基本苗0.5萬~1萬。注意不要隨意加大播量,否則密度大爭水爭肥透光差,苗小體弱不抗病,影響生長。在適期內應做到足墑播種,確保一播全苗。秋季氣溫高,土壤表層失墑快,對于不能足墑播種或播后失墑的麥田,建議先造墑再播種或加大播量,播后澆“蒙頭水”,待地表墑情適宜時劃鋤破板輔助出苗或隔2~3天再澆1次水,澆2次水保出苗,但播后澆水地塊容易死苗。

  3. 播后鎮壓或淺播壓水

  鎮壓能提高小麥苗期抗旱能力、保證出苗齊全、增強抗凍能力。要隨種隨壓,碾碎坷垃、踏實土壤,使種子和幼苗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提高種子出苗率和幼苗抗旱耐寒能力,或在小麥冬前出現旺長的情況下用專門的鎮壓器鎮壓1~2遍,促弱控旺,鎮壓保墑,防止后期倒伏。如播后沒鎮壓,土壤松暄失墑快,出苗率低,苗后次生根難以生長,越冬期易普遍出現干旱黃苗、死苗現象。根據試驗調查,播后鎮壓地塊比未鎮壓地塊起身期單株分蘗增加1個,四葉以上大蘗增加1.1個,單株次生根增加2.2條,單株健壯,大蘗成穗率高;后期考察畝穗數增加4萬~5萬,穗粒數減少0.3~0.4粒,畝產量增加52~65千克。由此可見,鎮壓能夠培育冬前壯苗,提高分蘗成穗率,提高產量。出苗后及時查苗補種,確保苗勻苗齊。

  五、抓好麥田田間管理工作

  1. 冬前管理

  ①冬前化學除草

  適期播后40天左右絕大部分越冬雜草已出土,此時草小抗藥性差,一次防治基本能夠控制麥田草害,對后茬作物影響小。選擇晴天,日平均氣溫在10℃以上時及時化學防除麥田雜草。以野燕麥、節節麥、雀麥、看麥娘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麥田,每畝選用6.9%精惡唑禾草靈乳油50~60毫升,或3%甲基二磺隆油懸劑20~25毫升,或15%炔草酯可濕性粉劑20~30克,對水30千克莖葉均勻噴霧防治。對抗藥性強的雜草,每畝可選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劑 12~13克或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3~5克,對水30千克噴霧防治。以薺菜、豬殃殃、播娘蒿、麥家公、澤漆、繁縷、婆婆納等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選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30~40毫升+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0克或15%噻磺隆可濕性粉劑10克,對水30千克噴霧防治。對抗藥性強的闊葉雜草,選用 56%二甲四氯鈉鹽粉劑30克+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0克或雙氟磺草胺、唑草酮等1~2種藥劑混合后噴霧防治。禾本科與闊葉雜草混生的麥田,可選用甲基二磺隆,或炔草酯+苯磺,或二甲四氯鈉鹽組合混用防治。

  推薦閱讀:農業推廣相關論文投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湟源县| 渭南市| 望城县| 元朗区| 三原县| 澜沧| 大厂| 青川县| 山西省| 于田县| 凤翔县| 鄂伦春自治旗| 离岛区| 马鞍山市| 霞浦县| 手游| 科技| 扶风县| 湛江市| 双辽市| 边坝县| 通海县| 清苑县| 晋城| 绍兴县| 屯门区| 德清县| 焉耆| 闻喜县| 丰台区| 辽宁省| 宁夏| 榆树市| 中西区| 弥勒县| 册亨县| 左权县| 华蓥市| 蛟河市| 双牌县| 武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