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淺析煤盆地構造展布規律及對煤層的控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能源時間:瀏覽:

  摘要:通過對南票煤田的褶皺、構造等構造展布規律的分析,進一步闡述煤盆地構造展布規律與對煤層控制的關系。
  關鍵詞:含煤地層;煤層;三角洲;湖泊;沉積;聚煤規律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old, tectonic Nanpiao Coal Field tectonic distribution, further elaborated coal basin tectonic distribution law of coal seam and controlling relationship.
  Key words: coal; coal; delta; lake; sediment; the rule of coal gathering
  中圖分類號:F407.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南票煤田位于華北賦煤區(Ⅰ級)、錦州—南票含煤區內。
  南票煤田位于金嶺寺—羊山盆地的東南翼,與頭臺子—黃土坎—楊家仗子斷隆帶接觸。
  該盆地細分為三個賦煤構造單元:
  ①南票單斜(南票煤田石炭二疊系含煤建造);②根德營子向斜(中生界構造層為南票向斜);③西北為麒麟堡背斜。見下圖 “南票煤田賦煤構造分區圖”。
  1. 褶皺構造
  1.1 南票單斜(南票煤田)
  上古生界石炭二迭系含煤地層出露呈單斜構造,地層走向N25-60°E,傾向NW,傾角20-70°。-800m以淺葦子溝井田—三家子井田間呈向東南突出的弧形構造,葦子溝井田處于弧形構造的內側。沙金溝附近向北西傾沒的前寒武系背斜構造,中石炭系本溪組與饅頭組地層呈不整合沉積接觸。
  1.2 根德營子向斜
  又稱南票向斜:為中生界構造層。
  位于根德營子—松嶺門一線,為中生代火山-沉積向斜,東南翼為中、上元古界、古生界地層,走向N45°E,傾向NW,傾角25-45°,其上為侏羅系火山—沉積巖系覆蓋,西北翼為麒麟堡背斜的東南翼,侏羅系中統蘭旗組地層走向N50°E,傾向SE,傾角10-12°,長約30km。
  1.3 麒麟堡背斜
  位于麒麟堡大營子附近,軸部為南票組地層,兩翼均為蘭旗組地層,為短軸背斜,兩端均不明顯,長約15km左右。
  2.斷裂構造
  斷裂構造有兩組:一組走向N40-60°W,傾角70-80°的正斷裂;另一組走向N30-60°E的逆沖斷裂,如大西溝逆沖斷裂,走向NE,傾向NW,傾角50-76°左右,石炭、二迭系含煤地層重復出現。
  南票煤田各井田斷層分述如下:
  2.1 三家子井田斷層特征
  三家子井田位于南票煤田的西南部,南票煤田是羊山盆地的一部分,位于盆地的東南側。羊山盆地的大地構造位置,處于羊山東西向復雜構造帶與大興安嶺—太行山北東向構造帶交接部位的東緣。傳統叫法為華北地臺燕遼沉降帶的東段。地層產狀基本上是北東南西走向,傾向北西。煤田的西南部三家子井田由于受次一級構造—歪桃山東西向構造的阻擋,在南石場附近地層由北東向轉折成東西走向的一個弧形,形成一個向北傾伏的寬緩向斜。由嶺底下至沙金溝,井田地層產狀由近東西向轉折或近南北向,傾角在18°~35°之間。
  經勘探和深部生產水平實際揭露來看,井田內大、中型斷裂構造主要賦存于井田的東部,即12~24號勘探線之間,方向多為北東向,同大地構造線一致,性質多為扭性逆斷層,切割較深,主要影響太原組六、七、八煤組,其中較大的延展在500米以上的主要有三條,具體見下表:
  三家子井田主要斷裂構造一覽表
序號 性質 走向 傾向 傾角 垂直斷距 水平斷距 延展 位置
F1 剪扭性逆 N20°W 南西 53° 20m 20m 900m 15、~16
勘探線
F6 剪扭性逆 N40°E 近南北 87° 20~70m 100m 1150m 16、21
勘探線
F9 剪扭性逆 N15°E 北西 29~85° 30m 60m 700m 11、~23
勘探線

  井田西部即12號勘探線以西,沒有發現破壞井田煤層賦存形態的大型斷裂,但經過上部生產水平揭露表明,小型斷裂構造較為發育,但對生產影響都不是很大。
  2.2 葦子溝井田斷層特征
  本區共探明六條斷層,敘述如下:
  F1號逆斷層:位于11’~18線地表見斷點,82-4號孔南部,山西組逆于上石盒子組白色粗砂巖之上。斷層走向近于南北~北30度東,傾向西或北西,斷層傾角55度,斷距10-85米。走向長1500米左右,西部進入閃長斑巖侵入體內,東部消失于18~19線之間。
  F6號逆斷層:位于16~21線,地表見斷點,在82~31號孔以北大窩鋪窯附近,上石盒子組紫色粗砂巖逆于石千峰組地層之上,斷層走向北40°東至近于南北,傾向北西或西,傾角87°,見圖21大窩鋪煤礦附近F6斷層斷點示意圖。
  圖2 大窩鋪煤礦附近F6號斷層點示意圖
  F9號逆斷層:位于18~22線,走向長1100米左右,斷層走向北15°東,傾向北西,傾角79~85°,垂直斷距20~60米,水平移距100~150米。
  F5號逆斷層:位于12~12’線,82~3號孔見斷點為311.86米,主要是六煤組二層厚度增大,相當于距離50米B04號孔的2倍左右,推定有逆斷層。附近的-100零號石六見有逆斷層,與82~3號孔所見相同。
  F7逆斷層:位于9~11線,82~45號孔六煤組二層底板等高線為-412.91米,82~10號孔煤層底板標高為-374.44米,兩孔煤層底板相連,則82~45號孔煤層底板臺起,似有斷層存在,六煤組二層煤層底板等高線畸形,且82~24號孔抬起,似有斷層。推定為逆斷層,走向長700米,走向N75°E,傾向北西,傾角82°左右,水平移距約110米左右,向兩側消失。
  F8號斷層位于11’~12線,82~44號孔于560.77米山西組底部礫巖結束,其附近煤層底板等高線畸形,故推定有正斷層存在。走向長700米左右,走向N25°W,傾向北東,傾角84°左右,垂直斷距約30米,水平移距60米。
  2.3 大窯溝井田斷層特征
  本區大斷層不多,但從礦井資料看,小斷層是比較發育的,如西二區E19號鉆孔附近走向70米就有斷層4條,根據斷層走向可分兩組:一組為NW向,另一組為NE向,該兩組方向的斷層與本區兩組節理方向相同。
  大窯溝井田斷層一覽表
斷層編號 性質 走   向 傾向 落  差 走向長度 可靠程度 備注
F1 N40~70°E NW 98 700 較可靠  
F2 N20°W SE 0~39 500 可靠  
F3 N10°E NW 0~96 900 可靠  
F4 N50~53°W NW 0~48 210 可靠  
F5 N20~40°E SE 30~162 2300 較可靠  
F8 NE NW 32   可靠 井下見
F9 NE NW 61   可靠 井下見
F10 NE NW 0~142 900 可靠 井下見

  2.4 邱皮溝井田斷層特征
  本井田內特別是大西溝區落差大于30米以上斷層較多,F1、F2和F8等三條主要斷層,控制點較多,斷層性質及產狀清楚,位置可靠。
  F1壓扭性斷層:在二佛廟子村北及東地段地表有斷裂出現,并可延至鐵橋以東小凌河邊,向西可延到大窯溝井田第27號勘探線至第26號勘探線深部,走向為北40~60°東,在本井田走向沿長6000米以上;傾角71~80°,垂直落差100~300米,水平移距200~350米。
  F2張扭性斷層:本斷層位于井田第43號勘探線至第31號勘探線之間,走向43~70°東,在本井田走向沿長1700米以上;傾向東南,傾角75~84°之間,垂直落差38~150米,水平移距120~150米。
  F8張扭性斷層:本斷層位于井田第43號勘探線至第34號勘探線之間,走向北35~40°東,在本井田走向沿長2400米以上;傾向南東,傾角76~83.5°之間,垂直落差44~143米,水平移距80~100米。
  3.構造展布規律及對煤層的控制
  南票煤田所在的南票~羊山向斜帶位于虹螺峴~楊家杖子向斜帶之西北,也就是指石炭二疊系和下中侏羅統構成的北東向展布的向斜帶。南從南票的三家子起,經巴圖營子、上園等,由于大面積的蘭旗組和部分義縣組覆蓋,其向斜北延方向和下伏有無煤系尚不很清楚,故以前常將南票視為單斜構造。即已控制的南票礦區為本向斜帶的東南翼,走向為北東45°,呈弧形變化,東南翼為下古生界和薊縣系,軸部石炭二疊系和下中侏羅統。由于擠壓巖層傾角變化較大,石炭二疊系及其基底多呈波狀起伏。巖層傾角在20°~65°間,在三家子一帶為20°左右,葦子溝變為40°~65°,在東北端小凌河礦的巖層傾角也很大。向斜西翼推斷在根德營子~松嶺門一線以東,向斜軸在雙塔子溝北東方向一線。巴圖營子為南票的北東走向延伸部分,也有向斜的東南翼,北西傾斜,傾角25°~30°。區內斷裂不甚發育,據南票區所見有兩組,一組為北東40°左右的逆斷層,與巖層走向一致,傾向北西,傾角50°~70°,使石炭二疊系重復出露,如在水泉附近由寒武系逆沖在奧陶系上,在白石地~嶺底下見山西組重復出現,傾角40°~45°,其斷層也截斷了中侏羅統;另一組為走向北西的張扭性正斷層,落差數十米。煤田內還有石英斑巖、閃長斑巖、輝綠巖侵入煤系和煤層中,對煤層煤質有較大影響。另外在南票~巴圖營子向斜之西可能還存在羊山~藥王廟向斜,賦存石炭二疊系和下中侏羅統含煤地層。
  南票煤田侵入巖以中性、中酸性和酸性為主體,侵入部位與構造有密切的關系,一是在地層走向變化轉彎及隆起區構造應力比較復雜集中的部位,斷裂、裂隙比較發育,是火成巖侵入的良好通道。侵入巖對煤層的破壞以中酸性和酸性火成巖為最嚴重,煤田西部的葦子溝和東部的綱戶屯區為火成巖破壞劇烈區。以復式層間侵入為主,將煤層楔開、吞蝕煤層,穿層或與煤層互層存在,其結果造成煤層間距過大,分割了可采煤層,使其煤層結構更加復雜化。煤層受火成巖侵入影響,以氣煤變質為弱粘煤、貧煤及天然焦。
  [1] 崔盛芹. 華北陸塊北緣構造運動序列及區域構造格局[M]. 北京:地質出版社,2000.
  [2] 曹代勇. 煤田構造研究—思路與方法[J]. 中國煤田地質. 2006,18(6).
  [3] 錢光謨,曹代勇,徐志斌,等. 煤田構造研究方法[M]. 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4.
  [4] 童玉明. 成煤大地構造學[J]. 地球科學進展,1996,14(3):312-315.
  [5] 魏懷習. 華北晚古生代煤系古地理演化[J]. 中國煤田地質,2001,13(4):14-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宁| 昭觉县| 招远市| 奉化市| 呼图壁县| 楚雄市| 灵石县| 田东县| 晋城| 大竹县| 若羌县| 滨州市| 平乐县| 扎兰屯市| 山丹县| 开封市| 贵南县| 渝中区| 德昌县| 越西县| 宁南县| 平度市| 凤翔县| 井研县| 成安县| 和林格尔县| 余江县| 化德县| 双鸭山市| 大悟县| 普洱| 宁国市| 盘锦市| 体育| 阿克陶县| 额济纳旗| 虞城县| 毕节市| 马龙县| 永和县| 遂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