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能源建設管理新方向制度的意義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能源時間:瀏覽:

  在當前能源建設發展上應該怎么做呢?目前的能源管理方向又是怎么處理的呢?在當下能源技巧的新方向上我們該如何管理呢?能源的新制度又有哪些措施呢?本文從能源安全中遇到的問題和如何去預防和建設等各個方面做了闡述。本文選自:《能源研究與管理》,《能源研究與管理》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能源研究與管理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能源研究與管理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能源研究與管理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對能源需求量的增加,我國的能源需求與供給必然產生缺口。我國經濟20年來的迅速發展是以能源的大量消耗為代價的。1980年以來,我國的能源總消耗量每年增長約5%,是世界平均增長率的近3倍。中國的能源儲量與未來幾十年的發展需求之間已經存在一個巨大的缺口,而且這個缺口將越來越大。有專家測算出我國國內能源的缺口量:在21世紀初期將超過1億噸標準煤,2030年約為2.5億噸標準煤,到2050年約為4.6億噸標準煤。這種估計的準確性到底有多大我們可以暫不考慮,但我國的能源缺口在逐年增大,進口依存度將逐步擴大,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也是未來我國能源安全的最主要問題。僅在石油需求上,我國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幾乎要全部依靠進口,到2020年前后,我國的石油進口量有可能超過3億噸,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油品進口國。

  關鍵詞:能源安全,能源科技,資源管理

  能源、交通是重點,農業也是重點。"鄧小平將能源放在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第一位,體現了他規劃經濟發展格局的遠見卓識,也說明了能源對我國國計民生的至關重要性。2001年3月15日九屆人大四次會議上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提出了"發揮資源優勢,優化能源結構,提高利用效率,加強環境保護"的能源建設方針。這也是中國政府"十·五"期間推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項基本方略。如何認識我國能源安全的基本問題,采取何種應對策略保證我國的能源安全,這是關系到能否全面貫徹"十·五"計劃綱要,保持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本文從規避危及能源安全的風險出發,就我國能源安全中的若干突出問題作些探討。

  我國已經實現了鄧小平確定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的前兩步,正在開始實施第三步戰略,即在本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基本上實現現代化。實現這樣一個宏偉的目標,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而這一目標的實現,也必將伴隨著能源消費的激增。

  能源安全的最重要的標志是能源的供給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在過去的20多年里,我國經濟年均增長9.7%,而能源消費的增長率僅為4.6%。據估計,我國煤炭剩余可采儲量為900億噸,可供開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采儲量為23億噸,僅可供開采14年;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為6310億立方米。可供開采不過32年"‘(當然,這種估計的準確性也值得商榷,因為它可能忽略了新的礦藏能源的不斷探明)。我國能源安全的一個制約性因素是人口眾多,導致能源資源的相對匱乏。我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20%,已探明的煤炭儲量占世界儲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氣僅占1.2%,人均煤炭資源為世界平均值的42.5%,人均石油資源為世界平均值的17.1%,人均天然電資源為世界平均值的13.2%,人均能源資源占有量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由于我國能源自給能力無法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我們必須實行對外開辟海外能源渠道和對內節能并重的方針。我國要積極參與國際能源資源的開發,參加國際能源市場的競爭,在全球能源領域占領戰略制高點。要積極開展"能源外交",加強能源的國際合作,在日趨激烈的能源爭奪戰中占據主動地位。然而,根據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從長遠來看,在全球范圍內必然會出現某些資源絕對稀缺的問題。我們只有通過節約能源、開發替代和節減消費來解決這一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國內節約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力度。

  據專家分析,我國節能潛力巨大。其一,我國產品能耗高。中國主要用能產品的單位產品能耗比發達國家高25~90%,加權平均高40%左右。例如,我國火電廠供電煤耗為每千瓦時404克標準煤,國際先進水平為317克標準煤,高出27.4%;我國每噸鋼可比能耗平均為966公斤標準煤,國際先進水平是656公斤標準煤,高出47.3%;我國每噸水泥熟料燃料消耗為170公斤標準煤,而國際先進水平為107.5公斤標準煤,高出58.1%。我國國內企業主要耗能產品的單耗,落后的與先進的相差1~4倍。其二。產值能耗高。中國的產值能耗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我國每公斤標準煤能源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僅為0.36美元,而日本為5.58美元,法國為3.24美元,韓國為1.56美元。印度為0.72美元,世界平均值為1.86美元。經測算,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降低高能耗行業的比重、增加高附加值產品的比重以及居民生活用能優質化等措施,近期國民經濟產值能耗節能潛力達3億噸標準煤左右。我國"十·五"期間總的節能潛力約為4億噸標準煤。

  能源節約對我國實現跨世紀的經濟和能源發展目標。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經過科學的預算分析。我國每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將由1995年2.33噸標準煤,降低到2010年的1.25噸標準煤,2030年的0.54噸標準煤和2050年的0.25噸標準煤。由于節約使用能源可以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所以大力節能、提高能源利用的經濟效益,是我國解決能源安全問題的突破口。節約能源被我國專家視為在我國與煤炭、石油、天然氣和電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可以大大節省能源開發的投資。在未來的中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基本格局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消耗量減少的直接效果就是煤炭運輸量的減少和污物排放量的降低。因此,節能是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國各行各業都必須重視的工作,是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面對我國在世界能源領域競爭中的不利地位,我國應該加快實行能源儲備制度

  當前,國際能源命脈仍然掌握在西方發達國家手中,在日趨激烈的國際能源競爭中,我國長期以來處于劣勢。以石油資源為例,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大型石油公司壟斷了全球已探明優質石油儲量的81%。發達國家利用其對石油資源控制的優勢大搞戰略石油儲備,實際上是對世界能源資源的掠奪。仍然以石油為例,發達國家一般有120~160天的戰略儲備。去年9月份油價高漲,美國政府就通過動用戰略儲備平抑油價。由于中國沒有這一方面的戰略儲備,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前幾年油價大幅走低,甚至跌破10美元每桶的時候,我們應該大量購進原油才是,但實際上我們并沒有買;相反,去年油價大幅上揚,我們的原油進口量竟然突破7000萬噸,花去近150億美元。這大概是我國外匯儲備的9%。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儲備國,其儲量占經合組織國家中政府戰略石油儲備總量的60%。其石油儲備體系包括民間的商業儲備和政府的戰略儲備兩部分。戰略石油儲備完全由政府承擔,并授權能源部具體負責。美國于第一次石油危機后的1975年,由國會授權政府開始興建龐大的應急石油儲備體系。到1991年已為戰略石油儲備撥款190億美元,其中用于購買原油160億美元,其余用于儲備設施建設。在儲備規模方面,初期戰略儲備目標為5億桶,相當于90天的進口量。后來將儲備目標修訂為7.5億桶。1997年美國實際戰略儲備量為5.64億桶,相當于67天的進口量。美國的戰略儲備主要用于國家安全的需要,如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動用了石油戰略儲備,每天向市場投放112萬桶原油,起到了穩定市場、平抑價格的作用。石油儲備是日本一項基本的國策。日本的石油儲備也分為政府的戰略儲備和民間的商業儲備兩種。政府儲備目標為90天的進口量。目前已建立了10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并采取統一的管理模式。日本用于石油儲備的事業費,加上給予民間的儲備補貼,合計己達2萬億日元。這筆龐大的開支被認為是必不可少的"國家安全成本"。到1997年,日本政府儲備可供154天使用。加上民間儲備,總量達到9722萬立升。也就是說,即使石油進口中斷,日本利用戰略儲備也可以維持半年左右的需求量。

  國外的石油安全戰略對我國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我國目前沒有戰略儲備油田或天然氣田。我國在石油天然氣方面目前探明的儲量遠低于美國和俄羅斯。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劃,未來20年中國能源消耗需求較之目前增長一倍左右,其中煤炭將會達到26億噸,石油3億噸,天然氣800億立方米。中國自己的資源前景并不樂觀,除煤炭資源尚能滿足21世紀的需求外,如果不考慮進口,石油、天然氣和鈾礦資源只能維持到2010年的能源消費增長。在1996年中國石油進口達到2262萬噸,超過出口,從而使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預計在本世紀中期,中國的能源進口將超過能源總需求量的50%以上。如果不盡快扭轉目前大量開采和使用國內資源的做法,不僅會使中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動力不足,而且不利于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會影響到子孫后代,損害中國的長遠利益。在一個能源主要依靠進口的國家,資源的儲備就更加重要。國家應有計劃地將某些勘探好或開發好的油田或天然氣田封存或減量開采,作為戰略儲備資源和儲備庫。還要根據國際石油價格的變化,抓住時機以低價購進更多的石油,充實我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庫。同時,應鼓勵企業實行能源商業儲備。

  為建立能源儲備基地,首先要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在實現技術方面,儲備的選址和布局要從地理環境、接卸條件、動用效率、建設投資和運行成本等多方面考慮,還要適當分散和規模適度,遵循進出油方便、靠近輸油線、煉廠和集中消費區的原則。

  我國的能源結構對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構成不利影響,要把能源結構調整的重點放在潔凈技術和替代能源的開發上

  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經歷了幾個階段:18世紀以前,木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長期占據首位;到19世紀下半葉,煤炭取代木材等成為主要能源;1965年,石油首次取代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據首位,由此開始了"石油時代"。石油、煤炭等這些當前人們使用的主要能源都屬不可再生的礦物燃料。在當今世界,礦物燃料提供世界91%的一次商品能源,其中煤炭占28%,石油超過40%。

  在我國能源的品種構成中,優質能源比例很低。目前,煤炭消費量已經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75%以上,近乎世界同類平均值3倍。煤炭是一種骯臟的燃料,它每產生一單位能量所釋放出的二氧化碳比石油多29%,比天然氣多80%。如果大量使用將會給環境造成嚴重后果,甚至還會引發與周邊國家外交關系的緊張。我國的煤炭資源又存在著固有的質地差、運輸距離長、污染嚴重、熱量不足等問題。更在我國的能源消費的不利結構方面雪上加霜。很難想象一個依靠以煤為主要能源的大國其經濟發展不受到嚴重制約,也很難想象劣質能源可以支撐一個國家的工業化,并從工業化走向現代化。雖然據估計到21世紀中期我國煤炭占一次能源供應量的比重可能降至50%以下.但煤炭仍將在我國的能源結構中扮演最主要的角色。由于煤炭消費量的80%是原煤直接燃燒。由此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非常嚴重,已經影響到了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除一些城市煙塵污染外,我國酸雨現象也頻頻發生,每年由于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已達到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2%以上。能源生產和利用對環境的損害,是我國環境問題的核心。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此外,我國由于廣大農村商品能源短缺,薪柴消耗超過合理采伐量,造成大面積森林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劇;大量秸稈不能還田,導致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肥力下降。

  改善以燃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是我國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迫切要求。但是,中自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是由能源資源條件決定的。在中國的能源資源中,煤炭占絕對的優勢,達到常規能源資源總量的85%,而水能占12%,石油和天然氣僅占不足3%。長期以來我國形成的能源生產格局就是以煤炭為主,未來煤炭工業仍將在整個能源過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應當著重在煤炭生產、加工和利用上作文章,其重點是提高原煤的入洗比例,減少原煤直接燃燒的數量,增加煤炭用于發電、制氣等二次能源生產的數量,加快潔凈煤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但是,我國能源技術比國際先進水平大約落后15年至20年,還不能適應增加能源供給、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的要求。這是制約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的技術因素。這一問題的解決,歸根到底還要依靠技術進步來完成。在同國外的能源合作中,我們應該把能源技術作為優先發展目標。

  此外,要加強新的清潔能源的開發,替代煤炭的過多使用。目前的煤炭替代能源除了石油、天然氣外,在替代能源的開發方面要加大非礦物燃料的研究和應用,如核能、水能、氫能、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生物質能、高溫地熱資源等比較潔凈的能源。目前,這些能源在世界各地都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利用。當然,由于受地域、時間、技術和資源多寡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上述能源在大規模推廣方面還存在一定困難。面對世界經濟的飛速發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斷增加,加快能源研究步伐、開發礦物燃料的替代能源。已成為擺在全人類面前的一項日益嚴峻的課題。人類已經進入21世紀,最終解決能源的需求問題顯得越來越緊迫。尋找和開發利用清潔高效可再生能源,走能源與環境和經濟發展良性循環的路子,是解決未來世紀能源問題,為自己和子孫后代創造一個能源豐富、環境優美的地球家園的主要出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华市| 宜城市| 澳门| 清水县| 九江市| 临清市| 房产| 景洪市| 昭觉县| 康保县| 宣武区| 忻城县| 铁岭市| 怀远县| 惠州市| 饶平县| 平乐县| 习水县| 汽车| 镇江市| 华坪县| 科技| 漳州市| 石泉县| 修文县| 桦川县| 祥云县| 四平市| 罗山县| 延安市| 玉林市| 武威市| 博罗县| 伊金霍洛旗| 永和县| 府谷县| 阿合奇县| 广昌县| 马鞍山市| 昭通市| 和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