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探索低碳經濟管理新發展制度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能源時間:瀏覽:

  當前煤炭科技的發展最重要的標準就是要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同時煤炭的科技應用也是對現在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措施,加快經濟科技的新發展的同時也要對環境的治理提高。

  摘要:加快發展低碳技術及建立多元化的低碳技術體系是低碳轉型和增長方式轉變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通過自主研發和國外引進相結合,整合優勢科技資源,建設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中試基地、企業技術中心等,搭建低碳科技研發平臺。重點推進煤炭綠色開采、清潔高效燃煤發電、煤炭綜合利用、煤層氣/乏風氣開發利用、新能源汽車、CO2捕捉封存及轉化利用、分布式能源、電網智能化等技術研發。

  關鍵詞:低碳技術,煤炭科技,環境

  引導廣播、電視、報刊、書籍、網絡等媒體,及時發布低碳技術和政策信息。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宣傳。在社區街道和農村鄉鎮,開展各種形式的低碳知識普及活動,引導全社會形成低碳消費觀念和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加強教育培訓,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低碳生活等內容滲透到教育教學中,引入到職工培訓中。

  論文網推薦:《煤炭科技》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煤炭科技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煤炭科技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煤炭科技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一、 山西面臨的碳排放壓力與挑戰

  山西作為中國最大的煤炭基地與典型的資源型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高資源消耗、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三高特征,碳排放總量與碳排放強度居全國前列。山西省社科院所做的《山西碳排放現狀與“十二五”應對舉措研究》表明:山西省碳排放總量呈逐年增長趨勢,由2005年的3.68億噸增至2010年的4.69億噸,6年中增長27.3%;山西碳排放強度居于全國前列,從2005年至2010年,山西省萬元GDP碳排放量年均為6.99噸/萬元,也遠高于中國2.4噸/萬元的平均水平。事實上,以煤為主的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是導致山西高碳排放的主要原因。

探索低碳經濟管理新發展制度

  發展低碳經濟,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已逐漸成為全球性共識。山西作為煤炭大省,碳排放總量與碳排放強度居全國前列,應重點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建設以低排放為特征的生產消費體系,推動全省實現低碳轉型。

  在低碳經濟時代,山西承載著前所未有的溫室氣體減排壓力,高碳產品與高碳產業的發展也將面臨碳稅、碳貿易壁壘、碳排放管制的重重限制,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可謂步履維艱。當前,隨著國家級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發展改革試驗區的建設,山西省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處于轉型發展的重大歷史關頭,積極、適時地向低碳經濟轉型既是實現可持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歷史機遇所在,也是緩解外部環境壓力和內部資源約束的重要途徑。

  二、山西低碳經濟發展路徑

  2014年,山西省發改委發布的《山西省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3—2020年)》提出,“十二五”時期,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7%,到202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05年累計下降45%。為實現上述目標,山西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推動低碳經濟:

  1.調整產業結構,培育低碳產業

  進一步提高高碳產業準入門檻,限制高耗能產業發展,繼續淘汰落后產能,同時大力發展資源回收利用的“靜脈”產業。加快改造提升煤炭、焦化、冶金、電力等傳統產業,在重點碳排放企業強制性推廣低碳技術工藝和裝備,加快推廣高效節能鍋爐。加強企業能源計量,推進能源管理體系建設。積極培育低碳產業,制定低碳產業發展目錄,重點發展新能源裝備、新型節能材料、新一代信息產業,發展文化創意、工業設計、現代物流、軟件開發和計算機服務等高端服務業,建設低碳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引導服務業向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方向發展,努力建設生產性服務業和旅游文化大省,并將旅游業打造成重要的低碳支柱產業。

  低碳經濟是以能源的清潔開發與高效利用為基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本經濟特征,順應可持續發勝理念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要求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發展低碳經濟,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已逐漸成為全球性共識。山西作為煤炭大省與碳排放大省,經濟社會發展既面臨資源環境日趨強化的制約,也面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走綠色低碳的發展路徑,是山西統籌國內外形勢,實現資源型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和戰略選擇。

  2.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

  優化能源結構、促進能源供應多樣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發展低碳經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手段。應該充分利用豐富的太陽能、水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資源,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促進能源產業結構新型化,提高清潔能源消費比例,改善低品質能源消費占比重大的能源消費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山西優化能源結構的重點在于推進地面煤層氣開發和井下瓦斯抽采,充分利用焦爐煤氣和煤制天然氣,力爭到2020年,實現燃氣在民用領域全面替代燃煤,重點工業領域部分替代燃煤,設區城市公交車和出租車基本實現燃氣化,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力爭達到12%左右。

  在當前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積極防治霧霾天氣的國內外形勢下,山西以煤炭開發為主的高資源消耗、高能耗、高碳排放的粗放式發展路徑已難以為繼,加快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的調整與升級是山西轉型發展的長期戰略選擇,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和希望之路。

  3.建設低碳城市,加強節能減排

  加強城市節能減排,建設以低碳發展為理念的低碳城市,是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首先,合理制定城市及用能規劃,構建多中心、緊湊型、網絡化的城市布局,將居住、就業、購物、娛樂有機結合,通過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減少能源的使用量和使用率;其次,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積極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發展大運量的快速交通系統來優化交通結構,以有效降低交通能源需求所造成的碳排放的增加;第三,促進城市用能方式轉變,推進大型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城鎮居民供暖節能改造,推廣新型墻體材料和新型節能保溫建筑結構體系,加大節能燈具、高效冷卻塔等節能低碳產品的應用。政府投資建筑、保障性住房及大型公共建筑率先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建設綠色建筑生態城(區)試點和綠色建筑集中示范區。

  4.開發碳匯潛力,推進生態固碳

  碳匯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體,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通過植物造林、草原修復、濕地保護、土地利用調整和海洋管理等措施,發揮碳匯潛力,改善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是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清除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利用山西碳匯專項基金平臺,山西力爭每市每年新建一批碳匯林基地,推進碳匯林業快速發展;同時積極探索林業碳匯交易機制,構建林業碳匯交易平臺。

  制度創新和政策支持是低碳經濟發展重要驅動因素。推進低碳制度創新,首先應研究制定山西低碳經濟發展規劃,探索制定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配額制度。其次,通過建立財政稅收優惠、信貸融資優惠等激勵機制,刺激和引導企業增加低碳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投入,建立發展低碳經濟的長效機制。第三,建立低碳統計核算與考核評價制度。嘗試建立溫室氣體核算體系,定期編制省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建立相關統計指標體系,摸清全省溫室氣體排放底數。建立各級政府和重點企業低碳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制度,細化目標任務和考核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城县| 民县| 昭苏县| 黄骅市| 类乌齐县| 金山区| 普安县| 泌阳县| 上饶县| 洪江市| 揭东县| 西乌珠穆沁旗| 交城县| 永春县| 武安市| 康保县| 丘北县| 汝阳县| 临高县| 伊宁县| 浠水县| 东莞市| 宽甸| 吉隆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临桂县| 巴青县| 仙游县| 吴堡县| 正阳县| 阿巴嘎旗| 龙里县| 南安市| 安岳县| 白城市| 高雄市| 林甸县| 宝兴县| 石城县| 民县| 通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