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綠色建筑節能設計的原則及措施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能源時間:瀏覽:

隨著人類的文明、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以及對住房的需求,城市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而以犧牲環境、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為代價的傳統建筑已經走到了盡頭。如今“可持續”已經成為人類發展的共同目標,綠色建筑的提出無疑給當代建筑設計師一個共同的發展方向。
烏魯木齊地區太陽能、風能和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氣候優勢引入太陽能光熱、光電、風電和地源熱泵技術,實現對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
1綠色建筑的概念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所謂“綠色建筑”,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 ,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等。
1.1綠色建筑的意義及要求
現代建筑是種過分依賴有限能源的建筑, 據統計全球能量的50%消耗與建筑的建造和使用過程;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氣污染,光污染,電磁污染占據了環境總污染的1/3還多,人類活動產生的垃圾,其中 40%為建筑垃圾。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對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設施的需求越來越高,所耗費的能源也越來越多,這與日益匱乏的石油資源,煤資源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為了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綠色建筑主張調整或改變現行的設計觀念和方式,使建筑的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轉化,依靠節能技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開發新能源,使建筑逐步擺脫對傳統能源的過分依賴,實現一定程度上的能源使用的自給自足。
本工程的設計定位為綠色建筑三星級。根據綠色建筑的特點,在設計過程中需考慮建筑全生命周期內的節地、節能、節水、節材、環境保護的要求,同時也不能降低建筑功能。整個綠色建筑理念必須貫穿建筑創作的全過程,包括選址、確定建筑規模、規劃設計、室內裝修、景觀設計、施工管理材料選擇、物業管理等各個環節。
在綠色建筑設計中必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考慮地域的氣候、資源、文化及城市現有基礎建設等條件。 烏魯木齊地區太陽能、風能和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可以充分利用當地這一氣候優勢引入太陽能光熱、光電、風電和地源熱泵、活動外遮陽技術,實現對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在滿足采光要求的基礎上降低夏季室內太陽輻射得熱,減少室內眩光,為室內提供一個良好的光環境。
1.2綠色建筑設計原則
1.2.1質能平衡   
1.能量流平衡:即減少外源輸入能源對本地能量流的影響,最大限度的保持自身能量流的平衡。建筑維護結構體系的加強設計,給建筑穿上了保暖內衣,降低空調采暖能耗;采用自然通風、自然采光優化設計,實現建筑與自然的充分融合。本項目充分考慮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如地源熱泵、太陽能光熱和光電的應用;
2.物質流平衡:即不因為建筑材料及能源的使用,而產生的運輸、開采等物質移動。本項目通過對場地原有廢棄材料的的重新利用,同時在設計中增大再循環材料應用的比例;控制建材產地,采用本地建材,整個建筑有效減少了本地物質流的影響;采用了中水循環利用技術,這不僅有利于平衡建筑物質流,而且這對于新疆這一缺水地區更具有宣傳和示范意義。
1.3.2   科技創新    
與自然融合的建筑并不意味著建筑技術的簡單化,作為現代建筑,應充分吸收各種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為實用技術應用到建筑中,引領建筑創新思維。本項目采用的太陽能光伏遮陽系統就是對原有技術的創新應用,尤其是將遮陽百葉與非晶硅薄膜電池一體化設計,形成既能遮陽又能發電的新系統,就是借鑒國外先進的設計理念和對原有技術創新思維的產物。
1.3.3 以人為本   
綠色建筑就是一切從使用者出發,滿足居住者生理和心里的環境需要,使人們生活在健康安全舒適和環保的室內室外居住環境中。本項目運用先進的建筑技術和現代的設計手法,引入先進的設計方法,引入先進的室內環境控制技術體系,如冷輻射吊頂空調、室內環境監測系統、綠色環保建材等,打造出一個科技、智能、健康、環保的綠色生態建筑。
1.3綠色建筑技術措施:
1.3.1建筑圍護結構節能設計
由于維護結構傳熱和門窗縫隙的空氣滲透耗能是公共建筑能耗的重要部分,從維護結構的傳熱量來看,外墻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窗戶。
  根據《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要求,對該項目的辦公樓進行節能設計;在滿足建筑物具有良好的熱舒適性環境情況下,建筑全年采
暖和空調能耗也能夠達到《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規定的要求,達到節能 60%以上,通過在建筑維護結構、自然通風、高效空調、太陽
能利用、智能控制等方面采用了多種先進的節能技術措施,使該項目整體節能率達到 65%,其中外維護結構的保溫隔熱體系對降低采暖空調能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3.2建筑遮陽體系     
窗上設置遮陽系統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陽光的直接照射,從而避免室內過熱,是此類建筑防熱的主要措施之一。
  本項目均為 1~2 層的公共建筑,適合采用各種形式的遮陽。接待及會議中心部分構造為玻璃幕墻形式,其屋頂水平方向又一圈類似屋檐結構的突出部分,屋檐對展示大廳起到一定的遮掩作用。

1.3.3太陽能建筑一體化設計
本項目可以根據建筑的功能特點,設置一定面積的采光屋面,將太陽能集熱器與采光屋頂相關構件相結合,做成太陽能廊架形式,及美化了室內景觀,同時又實現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合理利用,達到功能性和美觀性雙贏的效果

1.3.4節水設計  
結合城市水環境專項規劃以及當地水資源狀況,考慮建筑周邊環境,對建筑水環境進行統籌規劃,是建設綠色建筑的必要條件。因此在進行綠色建筑規劃設計前,應結合區域的給排水、水資源、氣候特點等客觀環境狀況對建筑水環境進行系統規劃,制定水系統規劃方案,增加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率,減少市政供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由于建筑所在地年降雨量較小,雨水主要采用回滲技術,補充地下水,坎兒井是新疆地區特有的工程,它不因炎熱、狂風而使水分大量蒸發,因而流量穩定,保證了自流灌溉。雨水回滲同樣以此為理論基礎,留存到地下的水資源更具利用價值。
本項目結合雨水溝和道路的坡度設計,將屋面雨水,道路雨水引至地勢較低的綠地內,補充地下水資源,取代雨水排入污水管網的設計。對于生活排水的利用,主要是收集優質生活雜排水,經處理后回用于綠地澆灌,沖廁等,能夠有效減輕市政供水壓力。
1.3.6供暖空調設計    
地源熱泵是一種利用地下淺層地熱資源(也稱地能,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的既可供熱又可制冷的高效節能空調系統。地源熱泵通過輸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電能),實現低溫位熱能向高溫位轉移。通常地源熱泵消耗1kW 的能量,用戶可以得到 4kW 以上的熱量或冷量。與鍋爐(電、燃料)供熱系統相比,鍋爐供熱只能將 90%以上的電能或 70~90%的燃料內能為熱量,因此地源熱泵要比電鍋爐加熱節省三分之二以上的電能,比燃料鍋爐節省約二分之一的能量;由于地源熱泵的熱源溫度全年較為穩定,一般為10~25℃,其制冷、制熱系數可達 3.5~4.4,與傳統的空氣源熱泵相比,要高出 40%左右,其運行費用為普通中央空調的 50~60%。可以預計,該項技術將會成為21 世紀最有效的供熱和供冷空調技術。
地源熱泵按照室外換熱方式不同可分為三類:土壤埋盤管熱泵系統;地下水地源熱泵系統;地表水地源熱泵系統。
本項目地質構造特點是地下水位較淺,地下水位埋深在 1.10~2.10m,到冬季,附近的井水就會自動涌出地面形成泉水,因此空調和采暖系統冷熱源采用地下水地源熱泵系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什市| 舟山市| 武川县| 德安县| 凉城县| 于都县| 儋州市| 荥阳市| 齐河县| 上犹县| 盐池县| 陇川县| 徐闻县| 明水县| 南丹县| 铁岭县| 乃东县| 明星| 山阴县| 神木县| 土默特右旗| 菏泽市| 玉溪市| 利川市| 宁远县| 涟水县| 沂南县| 汝州市| 会泽县| 望江县| 西城区| 黔江区| 布尔津县| 云霄县| 万全县| 当涂县| 广元市| 江达县| 黔西| 东至县| 巢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