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服務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專業 高端讓您使用時沒有后顧之憂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免費文獻發布時間:2021-09-10瀏覽:次
摘要: 目的: 分析熱敏灸結合通督調神針法治療腦卒中后肢體痙攣性癱瘓的臨床療效及對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方法: 82 例腦卒中后痙攣性癱瘓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 41 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對癥支持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配合熱敏灸結合通督調神針。所有患者治療的療程均為 1 個月。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主要癥狀總積分、改良的 Ashworth 量表( 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 、神經缺損評分( Nerve defect score,NDS) 、 Fugl - Meyer 運動功能( FMA) 評分。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有效率為 92. 7% ,對照組有效率為 75. 6% ,觀察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觀察組主要癥狀總積分均低于對照組; 兩組患者 NDS 均低于治療前,觀察組的 NDS 明顯低于對照組; 兩組患者的 FMA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觀察組的 FMA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觀察組 MAS 分級優于對照組( P < 0. 05) 。結論: 熱敏灸結合通督調神針法治療腦卒中后肢體痙攣性癱瘓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患者肢體的痙攣程度,促進患者的肢體及神經功能恢復。
關鍵詞: 熱敏灸; 通督調神針法; 腦卒中; 痙攣性癱瘓; 肢體運動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vze the dlinical effect of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Tongdu Tiaoshen acupuncture in the postapoplectic limb spasmodic paralysis treatment and its influence on limb motor function. 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postapoplectic spasmodic paralysi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4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symptomatic and supportive treatment , and the oh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eal-sensitive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Tongdu Tiaoshen acupunc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course was 1 month. The clinical efficacy, total score of main symptoms,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 Nerve defect score NDS) ,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scal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7% ,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5.6%) ,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scores of the main symptom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MAS and NDS of both groups were reduced after trealment. The ND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FMA scales of both groups were higher after treatment. High, the MAS and FMA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 heal-sensitive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Tongdu Tiaoshen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apoplectic limb spasmodic paralysis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relieve the patient's limb spasm,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patient's limb and nerve function recovery
Key words :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 Tongdu Tiaoshen acupuncture ; apoplexy ; spasmodic paralysis ; limb motor function
腦卒中為臨床急性腦血管疾病,臨床分類有腦梗死、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臨床表現主要是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本病的致死率在世界范圍內排第2位,多數患者會存在后遺癥,伴隨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而痙攣性癱瘓作為本病較嚴重的后遺癥之一,極大影響了患者的康復及病情的恢復,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西醫治療本病多以肌松藥、注射肉毒桿菌毒素等可以緩解患者的痙攣狀態,但是長期用藥則會出現肌無力、過敏等不良反應。中醫治療本病具有多靶點、多通道的優勢,本病歸屬于“拘攣”“痙證”等范疇。本病的病位在經筋,病機是經絡閉塞不通、陰陽平衡失調、筋失所養、拘急攣縮。因此,臨床治療該病則應以疏通經絡、平衡陰陽、活血祛瘀為主要治療原則2。針灸治療的作用是激發經氣,改善機體的血液循環狀態,促進炎癥吸收,加速組織的修復和關節功能的改善。通督調神針法是通過對患者的穴位進行針刺,刺激大腦皮質的運動區,從而增加局部組織的血供,促進病灶區腦組織側支循環,從而緩解肢體的痙攣,最終起到調節陰陽、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康復及平衡的恢復B-3.
本研究采用熱敏灸結合通督調神針法治療腦卒中后肢體痙攣性癱瘓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康復科收治的82例腦卒中后痙攣性癱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按照要求完成本研究,沒有脫落的病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1例。觀察組男28例,女13例;年齡47~78
(63.17 +8.25)歲:病程20~213(66.22 27.8)d;腦梗死9例,腦出血13例,左側癱瘓12例,右側癱癡7例。對照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44~73
(61.23 ±7.45)歲:病程15 ~192(65.15 ±24.56)d;腦梗死12例,腦出血15例,左側癱瘓8例,右側癱癡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
1.2 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6年《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肢體痙李診斷標準,所有
患者經影像學CT或者MRI確診,臨床表現為偏側肢體癱瘓、腱反射亢進、痙攣性肌張力增高,患肢肌張力為1-11l級。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拘攣”"痙證”的診斷標準D
1.3病例納入與排除標準
1.3.1病例納入標準 自擬納入標準:0所有患者均處于痙攣性偏癱期:②患者的病程<6個月;③沒有腦腫瘤或者其他腦部器質性病變者;④患者治療的依從性良好;⑤患者的精神狀態良好,能夠正常與醫護人員進行溝通交流:⑥患者首次發病或者既往有腦卒中病史但未出現后遺癥:⑦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1.3.2 病例排除標準 自擬排除標準:①不符合西醫學中腦卒中后痙攣性癱瘓的診斷標準;②兩周內參加其他臨床試驗者;3患者合并有心血管、腦血管、肝臟、腎臟及造血系統等疾病:④暈針的患者;⑤懷孕及哺乳期婦女6臨床資料收集不完全或不完善者:⑦
近1個月內使用過鎮靜藥物或肌肉松弛劑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對癥支持治療,腦卒中二級預防治療,包括調節患者的血脂、血糖,監測患者的血壓水平,糾正患者的水和電解質紊亂,維持酸堿平衡,改善微循環,營養腦神經,此外要指導患者堅持進行康復訓練,包括患者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患肢及健肢的運動和訓練,給予巴氯芬片(福安藥業集團寧波天衡制藥,批號:1706023,規格:每片10 mg)治療,每次1片,每日早、中、晚口服3次,連續治療1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配合熱敏灸結合通督調神針法。熱敏灸操作的第一步是探查腧穴熱敏化,患者取仰臥位,暴露患者的穴位,臨床主要選取肩嗣、極泉、尺澤、外關、三陰交、陽陵泉、懸鐘等穴位。點燃艾條將其放置在腧穴上方2-
3cm處施行回旋灸,此過程中以患者感覺無灼痛感為宜。如果患者出現透熱、擴熱、傳熱、局部熱或者遠部熱,或出現酸麻重脹等現象,說明已經出現熱敏化。第二步則是進行熱敏灸操作,采用雙點灸,依次進行回旋灸、雀啄灸、循經來回灸、溫和灸,回旋灸可溫通經絡、疏通局部氣血,繼而進行雀啄灸,進一步加強熱敏化程度,再循經來回灸進一步激發經氣。最后選用溫和灸誘發灸性感傳,最終根據患者自覺感傳現象消失結束熱敏灸。整個過程中施灸的時間及施灸量根據患者的體質及耐受程度不同進行調整,每次時間為20~60 min。通督調神針法則主要選取百會、印堂、風府、風池、大椎、腰陽關、至陽等穴位,針刺操作:準確選取穴位后進行皮膚消毒,選用0.25 mm x 25.00 mm以及0.25 mm x40.00 mm的一次性針灸針(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120511)進行針刺。百會穴和印堂穴選用0.25 mm x25.00 mm的針灸針與皮膚呈15。進行針刺,進針0.3-0.5寸,風府穴選用0.25 mm x40.00 mm的針灸針直刺,進針0.5-1.0寸,風池穴選用0.25 mm x40.00 mm朝鼻尖方向直刺進針0.5-0.8寸,大椎選用0.25 mm ×40.00 mm的針灸針直刺,進針1.0-1.2寸,腰陽關選用0.25 mmx40.00 mm直刺進針1.0-1.5寸,至陽選用0.25 mm x40.00 mm直刺進針0.8-1.0寸。所有的穴位針刺時施以高頻率(大于120 r.min-)、小幅捻轉手法持續1 min,留針30 min,每10 min行針1次。
取針時需要按壓針孔,囑患者休息數分鐘后無明顯不適可離開。每日1次,以1個月為1個療程。
1.5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主要癥狀總積分、改良的Ashwoth量表(modlified Ash-
worth scale,MAS)評分、神經缺損評分(Nerve defect score,NDS)、Fugl-Meyer運動功能(FMA)評分。
癥狀量化標準根據患者肢體的疼痛、萎縮、攣縮等不同程度進行量化分級,無癥狀計0分,輕度計1分,中度計2分,重度計3分,總分值為12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癥狀越重。痙攣程度分級采用MAS量表,含4個等級,分別是1級(評分為0分,患者無肌張力增加),11級(評分為1分,肌張力輕度增加,局部屈曲稍受阻),l級(評分為2分,肌張力稍增加,尚易屈),N級(評分為3分,肌張力重度增加,被動活動困難) ,Ⅴ級( 評分為 4 分,受影響部位呈屈曲或伸直的強直狀態) 。
運動功能評估選用 FMA 運動功能量表[9],量表共 100 分,上肢的評分有 33 項共計 66 分,下肢的評分有 17 項共計 34 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越好。
神經功能評估選用 NDS[10],包括語言、面肌、凝視功能、意識等,量表總分共 45 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說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重。
1. 6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 患者的肢體疼痛、肌肉萎縮等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肌張力恢復正常;顯效: 患者的肢體疼痛、肌肉萎縮等臨床癥狀及體征好轉,肌張力增高,關節活動范圍加大,被動活動的阻力變小;有效:患者疼痛、肌肉萎縮等臨床癥狀及體征好轉,肌張力增高,被動活動較困難,甚至部分出現僵直狀態:無效:沒有達到以上標準[1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Inx 100%
1.7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士標準差(i土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1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Ridit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有效率為92.7%,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5.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2.962,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主要癥狀總積分比較 兩組患者主要癥狀總積分在治療 1 周、2 周、4 周時主要癥狀總積分均逐漸下降,且顯著低于治療前( P < 0. 05) ; 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見表 2。
2. 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 MAS 痙攣分級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上肢和下肢 MAS 痙攣分級與治療前比較,均有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患者的改善分級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 P < 0. 05) ,見表 3。
2. 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 FMA 評分和 NDS 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 FMA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 兩組患者的 NDS 低于治療前( P < 0. 05) ,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 ( P < 0. 05) ,見表 4。 表
3 討論
腦卒中患者多因大腦的局部缺氧,腦細胞代謝異常,神經元受損從而影響患者的肢體活動。如本病進入恢復期,則偏癱肢體痙攣張力由低轉高:如若恢復不當則會遺留一系列后遺癥,如關節僵硬、步態不穩等。恢復期西醫的治療主要是康復訓練,但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臨床亟須尋找行之有效的療法來緩解患者關節痙攣、患肢疼痛以及肌張力增高等問題02-1],本病屬于中醫“痙證""筋病”等范疇。中醫認為,本病多因情志不暢、飲食不節、內傷積損、外邪侵襲引起,從而引起臟腑經脈失調、氣血虧虛,四肢經脈失去濡養,上擾清竅,肌肉遲緩而癱。通督調神針法具有補虛瀉實、調節陰陽的作用。頭為"精明之府”,諸神之會。通督調神針法針刺百會、印堂、風府等穴位具有疏通經絡、活血行氣、醒腦開竅等作用。百會穴歸屬督脈,作為百脈會聚之處,具有調節大腦皮層功能的作用。印堂穴具有調暢情志、開竅啟閉的作用。風池穴主一身之表,有調和氣血、疏風解表、扶正祛邪的作用。熱敏灸則是在經絡理論指導下,通過艾火的溫熱作用刺激熱敏腧穴,激發經氣感傳,起到誘導機體內源性調節系統功能,發揮其疏通經絡、調理臟腑的作用。《神灸經綸》E“失灸于火…通十二經…”熱敏灸聯合通督調神針能夠有效建立側支循環,改善大腦缺氧狀態,從而提高機體的腦供血,修復受損腦神經元[16-11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有效率為92.7%,對照組有效率為75.6%,觀察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主要癥狀總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NDS均低于治療前,觀察組的NDS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FMA評分均高于治療前,觀察組的FM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MAS分級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過熱敏灸結合通督調神針A?i節肌張力平衡、改善神經功能、緩解患者肢體痙攣的作用。
綜上所述,熱敏灸結合通督調神針法治療腦卒中后肢體痙攣性癱瘓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患者肢體的痙攣程度,促進患者的肢體及神經功能恢復。
參考文獻:
[1]BECHTHOLD A,BOEING H,SCHWEDHELM C,et al. Food groups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stroke and heart failure: a system- atic review and dose - response meta - 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J]. Crit Rev Food Sci Nutr,2019,59( 7) : 1071 - 1090.
[2]趙小磊,馮曉東. 火針聯合 NMES 療法治療腦卒中后肢體痙攣臨床研究[J]. 中醫學報,2016,31( 6) : 902 - 905.
[3]王立童,姜永梅,叢英,等. 頭針聯合高壓氧艙治療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 志,2017,26 ( 34) : 3829 - 3831.
[4]沈林林,蔡健,李熳. 熱敏灸及康復訓練治療膝骨關節炎急性痛慢性化的臨床研究[J]. 中國康復,2019,34( 5) : 243 - 246.
[5]朱曉燕,謝凱,何勇,等. 熱敏灸聯合功能訓練在膝骨性關節炎康復治療中的應用及對患者關節功能的影響[J]. 中華全科醫學, 2019,17( 6) : 1021 - 1024.
[6]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 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 ( 6) :379.
[7]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78.
[8]鄭卉卉,王亞軍. 熱敏灸在運動系統疾病中的臨床應用概況[J].光明中醫,2019,34( 9) : 1335 - 1338.
[9]許光旭,高曉陽,陳文紅. Fugl - Meyer 運動功能評分的敏感性及實用性[J]. 中國康復,2001,16( 1) : 18 - 19.
[10]李攀攀,趙昕. 應用 Roy 適應模式的中醫護理干預聯合情志護理措施對腦血栓患者功能恢復率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分級量表及 barthe 指數評分的影響[J]. 山西醫藥雜 志,2019,48 ( 7) :872 - 875.
[11]陶天遵. 臨床常見疾病診療標準[M]. 北京: 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3.
[12]張桂芳,王騏,曾軍燕. 頭針配合平衡針刺法治療腦卒中后肌張力增高的臨床療效[J]. 卒中與神經疾病,2017,24 ( 6) : 549 - 551,554.
[13]石新濤,趙霞,張利鑫,等. 消栓通絡顆粒內服聯合“靳三針”治療腦卒中后痙攣性癱瘓的臨床研究[J]. 重 慶 醫 學,2017,46 ( 32) : 4574 - 4576. [
14]喻騰云,吳艷華,孫寒靜,等. 缺血性腦卒中中醫病因病機的層次關系[J]. 吉林中醫藥,2016,36( 4) : 328 - 331.
[15]王曉偉,余小柱. 恢刺結合麥粒灸對腦卒中上肢痙攣性偏癱患者屈肌表面肌電及雙上肢 F 波的影響[J]. 中醫學報,2017,32 ( 12) : 2558 - 2561.
[16]趙小磊,馮曉東. 火針聯合 NMES 療法治療腦卒中后肢體痙攣臨床研究[J]. 中醫學報,2016,31( 6) : 902 - 905.
[17]覃斯妤,焦琳,遲振海,等. 熱敏灸聯合刺絡放血治療氣虛血瘀型頑固性面癱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世界中醫藥,2019,14( 8) :1942 - 1945.
[18]馮麗君,王昆.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體內 S100β,NPY,NSE 水平及其臨床意義[J]. 臨床與病理雜志,2019,18( 5) : 1010 - 1015.
期刊VIP網,您身邊的高端學術顧問
文章名稱: 熱敏灸結合通督調神針法治療腦卒中后痙攣性癱瘓
文章地址: http://www.kg120.com/mianfeiwx/59486.html
* 填寫需求信息,或選擇平臺現有SCI/SSCI選題(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