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服務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專業 高端讓您使用時沒有后顧之憂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免費文獻發布時間:2021-05-13瀏覽:次
摘要:新媒體環境下,促進線上線下電影共同發展成為構筑健康電影文化傳播市場的有效手段。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線下電影市場受到巨大沖擊,線上電影迎來新一波發展高峰。在這一背景下,如何準確把握線上與線下觀影模式的異同,立足自身,互相借力,實現制作、傳播等方面的優勢互補,尋求合作共贏,成為我國電影發展需要面臨的又一課題。
關鍵詞:線上電影院線電影流媒體平臺觀影模式
電影作為大眾傳播媒介和文化傳播的一種重要手段,其發展始終和特定的文化背景相關聯。中國電影具有自身的發展歷史和文化傳統,院線電影長期以來在中國的電影文化傳播市場上占據主動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作為群聚性文化活動場所的電影院暫停運營,致使2020年春節檔輪空。小成本喜劇電影《媽》以6.3億元的高價賣給字節跳動,在其旗下的西瓜、抖音等線上平臺免費播出,這種行為挑戰了傳統院線制度,遭到很多院線企業的聯合抵制。但這些無法阻擋線上觀影模式的火熱,線上電影節、網絡電影等觀影或拍攝活動逐漸走入大眾視野并為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接受。如何正確處理線上電影與院線電影之間的關系,以互利融合助推電影文化市場健康良性發展,成為一個必須關注的現實議題。
一、嶄露頭角的線上電影
線上電影的日漸興盛離不開逐漸崛起的流媒體平臺。
所謂流媒體,指的是不間斷的信息流從內容生產者向終端用戶實時傳輸的數字媒體形態。其通過與寬帶互聯網的結合,不斷超越接收終端和傳輸管道的技術限制,目前已實現對高清視聽符號的及時傳輸。對于信息量龐大的網絡視聽內容來說,基于流媒體的實時播出模式已能夠完全取代以異時傳輸的下載模式,基本完成了整個視聽傳播過程的數字化,成為在線付費與免費電視播出、DVD與錄像帶租售之外的另一個“非院線”發行渠道。《圖媽》《大贏家》《肥龍過江》等小成本影片線上放映取得的成效,證明線上電影正逐漸創造著屬于自己的發展舞臺。盡管院線方仍牢牢掌握著電影主要放映權,但線上電影正逐漸成為緊隨其后的又一選擇,且從制作、發行、上映、觀影等各個環節都獨具特色,無論制作方還是發行方,都應對此高度重視。
1,觀影者的不同體驗。2020年,院線電影的發展在前半年近乎停滯不前,直到《八佰》《奪冠》《我和我的家鄉》等熱門大片上映才有所恢復。與之相反,網絡電影的觀看熱度有所上升,直接原因就在于疫情期間宅家觀影的安全與便利。據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較2020年3月增長8540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0.4%,較高的網絡普及率,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推動的“宅經濟”,讓中國網絡電影抓住了彎道超車的時機,也形成了對中國網絡電影發展脈絡與未來趨勢研究的重要時間節點。一些IP改編的網絡電影,如《倩女幽魂:人間情》《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等,都收獲了很高的播放量,且不乏佳作出現。
相較于需要在固定場所長時間共同觀看的院線電影,線上電影突破了很多限制,使用戶可以借助網絡通過多種終端實現隨時隨地觀影,且能夠進行播放控制,如快進、暫停等,因此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新選擇。愛奇藝、騰訊、優酷共同發起的“大年初一電影到家”2021網絡電影春節檔中推出的兒部網絡電影,無論從影片種類、演員配置還是宣傳力度上都不亞于線下春節檔,如《發財日記》《少林寺之得寶傳奇》等。包括2019年在愛奇藝上線的以扶貧為主題的電影《毛驢上樹》,通過線上播放形式,獲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影片講述的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的故事,生動展現了中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突破,獲得第三屆中國銀川互聯網電影節網絡電影單元最佳網絡電影獎。今后,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觀眾習慣線上觀影這一模式。
盡管電影院恢復營業后,網絡電影的熱度有所下降,說明觀眾對此還沒有形成較強的觀看黏度,但從長期看,網絡電影在發展中已經突破了過去單純具有復制性、商業性的特點,不再一味追求視覺刺激、劇情快感,而是在制作、敘事、表演等方面不斷精進,千萬級別的高成本大片也不再鮮見。可以看出,線上電影無論是投資還是制作發行,都在向院線電影靠攏。
2,制作者的矛盾與憂思。《a媽》在網上上映之時,引來諸多質疑甚至爭討。對片方而言,由于該片在投資、題材等方面都不宜與其他大片一樣延后上映,所以線上播放無疑是一條捷徑;對觀影者而言,則收獲了一部可以免費觀看又充滿年味的喜劇影片;但這對院線方而言,卻成了“吃虧者”。因為傳統院線制、窗口期機制、票房分賬制早已成為電影院獲得收益的基本途徑,線上上映打破了這一規則,使得影院不可避免地遭受損失。
在美國,Netflix早已發展為極具影響力的流媒體平臺,其具有成熟的運營機制,生產的影片在質量上完全能夠與線下電影抗衡。2019年,由其生產的影片《羅馬》
榮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并與一眾好萊塢電影角逐奧斯卡,獲得十余項提名。著名的黑幫題材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愛爾蘭人》也是由Netix出品,獲得廣泛好評。然而,佳作不斷產生的同時,很多電影大師也對此提出了質疑。大衛·林奇說過,院線電影是電影的本質,昆丁、諾蘭等國際導演也表達了對非院線電影的不滿。拋開利益上的得失,線上線下電影在拍攝、表演、剪輯等方面的差異更加值得探究。
在創作方法上,院線電影要求觀眾集中精力,中間沒有停頓,以便從頭至尾完整欣賞作品,制作方相對具有主動權,其創作也更能展現導演的個性以及藝術化的創作傾向。而線上觀影完全顛覆了這一觀影模式,在電影制作上也有較大不同。以國內網絡電影為例,2014年愛奇藝提出“網絡大電影”概念,拉開這一行業的序幕。其中,片名、海報、前6分鐘成為網絡電影的三大元素,眾多院線電影的跟風之作、追求視覺刺激以及劇情噱頭的影片蜂擁而來,很少有突出的亮點,有些甚至打著低俗、色情的擦邊球,也正因如此,很多人對線上電影的崛起充滿憂慮。事實證明,只有兼顧藝術與商業的平衡,線上電影才可能走上健康發展軌道。
自從1895年誕生以來,電影就逐漸探索出一套獨特的語言體系,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美學流派,比如,巴贊的紀實美學,主張以長鏡頭和景深鏡頭來表現空間和運動;蒙太奇學派創造出各種剪輯手法,如敘事蒙太奇、表現蒙太奇、心理蒙太奇等。此外,還有一些深刻的理論探究,如融入拉康凝視理論的意識形態電影批評、女性主義電影批評,以及與社會文化結合的后現代電影理論、文化批評論等。這些美學流派以及電影理論,都是基于線下觀影這一基礎存在的。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流媒體平臺的崛起,無論是制作還是評價,電影日益成為一種大眾化“商品"
帶有了更多平民化色彩,而線上電影進一步加深了這一趨勢,很多制作者不愿在電影藝術上費時費力進行突破性創新,而是一味追求通過更多途徑來提升利潤,使電影這一藝術產物逐漸扁平化。
二、合作共贏,打造良好傳播生態基于當前電影行業發展態勢,堅持線上與線下同步推進,追求合作共贏應是較為理想的發展道路。
1,立足自身,尋求并行發展。經過百年發展,電影逐漸成為展現我國經濟生產面貌、傳播文化生活的重要媒介。尤其是進入21世紀,我國電影行業發展勢頭更為強勁,成為全世界銀幕數量最多的國家,綜合票房全球第二。不論是具有商業屬性的類型大片,如占據2019年票房前三位的動畫片《哪匹之魔童降世》、科幻片《流浪地球》、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還是展現我國傳統文化的民族性影片,如后疫情時期的戰爭片《八佰》《金剛川》、人物傳記片《奪冠》、扶貧劇情片《我和我的家鄉》等,都有良好的品質與市場表現。
盡管受疫情的沖擊中國電影的發展腳步暫時放緩,但向前發展的強勁勢頭不會變。當下,流媒體、短視頻、網絡直播、5G等新技術、新手段日新月異,電影宣發形式日益多元,電影類型也日益多樣。綜觀海外流媒體電影業的蓬勃發展之勢,線上與線下齊頭并進,在各自市場站穩腳跟、開疆拓土、共同進步,無疑是一個具有前瞻性的明智選擇,也是推進中國電影市場逐漸走向成熟的基礎。
雖然《固媽》等電影帶來了全新的發行以及觀影模式,但目前在中國電影界,線上電影產業并不會真正取代院線電影,在疫情逐漸緩解的趨勢下,線下觀影還是大部分觀眾的選擇,2021年春節檔賀歲片的火爆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據貓眼數據顯示,截至3月6日,《你好,李煥英》總票房正式突破50億元大關,躍居中國票房影史第二名,《唐人街探案3》累計票房也突破44億元,如此成績實在值得慶賀。自2017年以來,網絡電影經過一系列下架整頓,其發展環境在不斷優化,高投資、長周期的網絡電影已十分常見,作品的內容質量也在不斷提升與突破。比如,2017年的網絡電影《哀樂女子天團》,通過巧妙的元素融合和新穎的選材角度,同時結合自身平臺優勢,融入很多流行的臺詞、音樂等,使電影充滿網感,既體現了網絡電影的特色,又保留了與院線電影同樣的敘事結構與拍攝技巧。除此之外,《陳翔六點半之重樓別》《滾動的鋼蛋》《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等影片也進一步創新敘事結構,在質量以及熱度上都有良好表現。
近幾年,我國的網絡電影已經在質量上有了巨大突破,很多不同類型的影片遠播海外,取得良好反響。深挖題材、創新手段、不斷完善,相信線上電影一定能與院線電影共同打造良好的中國電影傳播生態。
2,互相借力,實現優勢互補。從后疫情時期中國電影市場的恢復情況看,院線電影具有很強的發展動力。《八佰》以深刻的歷史題材、成熟的技術應用,成功打響后疫情時代中國電影市場“第一炮”,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26日,電影《八佰》內地總票房累計突破30億元,隨后而來的國慶檔也收獲了較高的排片率與上座率。在這一形勢下,線上電影的優勢不再明顯,網絡播放量有所下滑。但從長遠發展角度看,通過舉辦活動、合作宣傳等手段,線上線下互相借力,實現優勢互補,相信一定能為中國的電影市場增添更多亮色和活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很多線下電影節紛紛轉至線上,受到眾多影迷歡迎。2020年北京國際電影節采取“云觀影”,設置線上展映和電視展映環節,選取幾十部佳片進行線上展映,并邀請一些電影大師進行直播,在線互動。同時,線下影片的展映也在電影院解封后重新開展起來,線上線下電影放映有機配合,不僅滿足了人們的觀影需求,還附加了各種交流活動。在宣傳方面,《姜子牙》
等電影采取線上全媒體營銷以及線下點映的模式,進一步擴大了影響力和傳播效果。
未來,線上線下電影可以進一步尋求融合發展路徑。
院線電影中頭部、腰部電影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而相比之下具有較小生存空間的尾部小成本影片可以將視線轉向流媒體平臺,提升利潤回報率以及觀影量。同時,在商業電影仍占有較大排片空間的情況下,一些藝術電影也可以投向線上播放。2020年由萬瑪才旦執導的女性題材文藝片《氣球》,在排片率不到2%,但網絡上好評如潮的背景下,該片選擇盡快投入線上播放,大大提高了影片知名度。藝術片在院線的發展空間相對狹窄,可考慮進行跨平臺傳播。線上電影與藝術影院加強合作互動,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不同種類電影在發行與放映等方面的不平衡現狀。善于“走出去”,主動“借外力”,也是提升中國電影國際影響力的必然選擇。美國Netlix已獨自生產出眾多佳作,在各大電影節展現風采,且傳播優勢明顯,《功夫熊貓》《花木蘭》等影片在中國的熱映,就充分體現了其大力開拓中國電影市場的目的。中國電影也應如是,線上線下齊心協力,不為短期利益之爭所困擾,積極開拓互動式電影傳播渠道,并融合中國特有的民族文化,相信一定能在國際市場大放異彩。
三、結語
電影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膠片拍攝到數字技術的跨越式發展,每當新的制作技術或者觀影模式發生改變,都會引發一系列探討甚至爭論,但改進創新的步伐從未停歇。如今,隨著5G等新技術的不斷推廣和應用,新一代沉浸體驗、在線協作、影像傳輸等應用不斷拓展,線上電影的發展也會得到進一步推進。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世界范圍內的電影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正常營業,相應的變革可能比預想來得要快。準確把握兩種觀影模式的異同,在不同平臺運用不同發展策略,進一步推進深度融合,實現制作、傳播等方面的優勢互補,同時,汲取海外線上電影的發展經驗,吸引更多知名導演及演員加入其中,并給予小成本電影、文藝片等更多生存發展空間,相信中國電影一定能在不斷完善與成熟的道路上早日實現“百花齊放",中國的電影文化傳播市場一定會在良性發展的軌道上“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常江,流媒體與未來的電影業:美學、產業、文化U.當代電影,2020(07).
[2]司若,黃鶯,中國網絡電影發展脈絡與未來趨勢研究[1].電影藝術,2020(04).
期刊VIP網,您身邊的高端學術顧問
文章名稱: 新媒體環境下電影文化傳播的機遇與挑戰
文章地址: http://www.kg120.com/mianfeiwx/57416.html
* 填寫需求信息,或選擇平臺現有SCI/SSCI選題(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