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服務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專業 高端讓您使用時沒有后顧之憂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免費文獻發布時間:2021-05-10瀏覽:次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現代化城市發展進程的加快,建筑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結構的支柱型產業。但與此同時,現代建筑設計領域卻呈現出嚴重西化的局面,一些現代建筑均表現出強烈的西方特征,嚴重擠壓了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發展空間。因此,為推動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本文對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領域的運用現狀進行了探討,并探索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體系中的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傳統建筑文化;現代建筑設計;運用
1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運用概述
1.1運用意義
我國建筑業的早期發展階段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強勢沖擊,建筑設計領域呈現出西化趨勢,北歐風格、地中海風格、法式風格、英式風格等建筑風格得到了設計師的廣泛青睞,嚴重擠壓了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發展空間。然而,西方建筑設計風格與我國傳統文化及精神內核存在出入,且多數現代建筑的設計風格干篇一律,缺乏創新,限制了現代建筑設計體系的進一步發展。在這一行業背景下,對傳統建筑和文化元素的合理運用,既賦予了傳統建筑文化全新的活力,實現對傳統文化特征的深層次歸納提煉,又將推動現代建筑設計風格的多元化發展,在現代建筑中體現出濃厚的傳統文化特征,使其具備強烈的符號印記。
1.2運用目的
在現代建筑設計領域中,傳統建筑文化及元素的核心運用目的在于,系統性地梳理傳統建筑文化中具備豐富文化內涵的裝飾設計元素,將其中的精髓部分與現代建筑設計體系相互結合,以此來推動現代建筑設計手法與風格的多元化發展,探討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可行性與傳承發展方向。傳統建筑文化的具體運用目標體現在兩方面:①采取現代化設計手段,在建筑設計方案中充分體現傳統建筑的物質特征,如采取解構手法,將傳統建筑的設計結構進行分解與調整,從中提取關鍵的建筑符號與文化元素進行重組,并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加以體現。②體現傳統建筑文化的精神特征,將其作為建筑設計的內在原動力,結合現代審美文化心理,以現代化手段進行體現,如在建筑設計方案中體現“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等設計思想。
1.3運用原則
1.3.1滿足現代化的生活需求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領域中的傳承發展的基本準則為,切實滿足居住者的物質生活需求,根據人們物質生活方式與行為的改變,對傳統建筑設計手法進行變更與調整,剔除傳統建筑文化中不適應現代化生活需求的部分,并在體系中融合適應時代發展的設計元素。唯有如此,方可使得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具備實際的運用價值。以客家圍屋為例,此建筑派系起源于漢代塢堡,本質上屬于一種民間防衛性建筑,建筑使用功能與現代化生活需求有著較大的出入,如果全盤照搬客家圍屋結構形式,將造成部分建筑空間的閑置浪費。
1.3.2滿足現代審美文化心理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既有歷史文化沉淀而形成的含蓄的審美心理,又有現代社會結構下形成的現代審美心理,兩方面審美心理相互融合與影響。因此,對于設計師而言,在現代建筑設計風格中,唯有組合運用現代設計手法與傳統建筑設計理念,方可切實滿足人們矛盾的審美文化理念。
1.33滿足現代科學技術要求在現代建筑設計階段,禁止設計師完全照搬傳統建筑的設計風格與工藝手法,而是需要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與施工技術體系的發展演變情況,采取現代技術工藝,從施工技術與經濟等層面分析建筑設計方案的可行性。例如,選擇在建筑設計方案中融入傳統建筑的磚雕元素時,可選擇采取工業化預制技術,提前制定磚雕構件的結構設計方案,將方案提交至構件預制場,以工業化形式在車間內進行標準化、批量化制作,再將制成的磚雕構件運輸至現場進行拼裝,以此來提高施工效率,控制造價成本。
2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具體運用
2.1天井空間設計
在傳統建筑中,天井屬于形制空間的一種,早期指四面陡峭、溪水所歸的天然之井,是在建筑宅院的房屋間由墻體圍成的露天空地,具備通風、采光、安防等建筑功能。同時,從設計理念角度來看,建筑天井空間使得天、地、建筑在空間層面融為一體,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圖1為我國傳統徽州民居的天井。
而從建筑特征層面來看,天井具有聯系樞紐空間、解決封閉空間功能要求、延伸宅院視覺感受的特征。例如,在徽州古民居中,多數建筑外墻窗體尺寸較小,房屋室內自然采光條件差且空間內聚性極強,室內空間較為封閉。而對天井空間的設置,可以通過天井解決室內空間的采光與通風問題,并形成煙肉效應。如此,即使在炎熱的夏季,基于煙囪效應,也可將室內溫度控制在較低程度。在現代建筑設計中,考慮到城市建筑中人與自然的交流空間受限,難以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設計理念,為解決這一問題,可在建筑室內設計方案中融入天井空間特征,如在建筑室內開拓出開放式的天井空間,并將天井空間形式豎向化設置,使其向空中豎向發展,無須在地面展開空間,與現代高層建筑形式相結合。同時,為改善建筑室內裝飾效果,通過接水口和引水板引入雨水來取得“四水歸堂”的裝飾效果。例如,在某現代建筑中,設計師在天井空間內融入水元素,于天井空間底部規劃一處下沉式的淺水池,將淺水池形狀與天井空間保持一致,在池底鋪設一定厚度的人工砂土礫石,在池底正中鋪設方形跳石與噴水裝置。如此,池內靜水與噴濺水花取得動靜結合的景觀效果,生動地模擬了傳統徽派民居中“四水歸堂”的景致。
2.2庭院空間設計
在傳統建筑中,庭院是在建筑物四周或被建筑包圍的場地,庭院空間具有流動、開合、收放的建筑特征,既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又能通過采取門洞、墻廊等設計手法,使得庭院空間可向外延伸。從設計理念層次來看,對庭院空間的設置有效改善了室內外空間的滲透設計效果,在營造平穩緊湊的室內空間環境的同時,實現了建筑空間及自然空間的相互融合,充分體現了“虛實交融”的設計理念。
在現代建筑中,對庭院空間的設置可以為居住者提供休閑放松與交流溝通的相對獨立空間,將空氣、陽光等設計要素均勻融入建筑的整體布局結構中,并以現代建筑設計手法來設置整體布局,實現營造輕松自然的室內環境的設計目的。如圖2所示,在某現代建筑中,設計師借鑒了傳統建筑文化中的庭院設計元素與手法,在空間中心區域設置方正水體,栽植若干綠化植物,并設置木質欄桿與休憩平臺、座椅等配套設施,通過門洞與墻廊,形成一處具有空間流動、開合、收放特質的庭院空間,并營造出親密交流的空間氛圍。
2.3 廳堂空間設計
在傳統建筑中,廳堂也被稱為客廳與堂屋,是用于聚會待客的寬敞房間。同時,廳堂空間與天井空間組合布置,將廳堂正對天井空間布置,以此形成一個相互滲透融合的半開放式空間,從而改善廳堂的采光通風效果,取得“四水歸堂"的美好寓意。
在現代建筑中,考慮到建筑使用功能與精神需求產生的明顯變化,禁止完全照搬傳統建筑中廳堂空間的設計手法,而是根據建筑類型與使用需求,對廳堂空間的構成特征進行調整。例如,在大型建筑的入口處設置廳堂空間,設置層次井然與對稱平衡的空間布局結構,在所營造動靜有序的空間氛圍中體現出我國傳統文化中“禮”的思想。
2.4建筑色彩設計
在我國傳統建筑中,往往使用黑、白、灰作為建筑裝飾色彩,再點綴上一兩種其他色調,與傳統繪畫體系中使用墨色加少量花青色的表現手法如出一轍,體現出素雅的典型特征,給人以平和淡泊之感。
現代建筑中,設計師可采取傳統建筑文化中“黛瓦白墻”的色彩組合形式,將灰、白色作為建筑主色調,將粉墻與其他一兩種色調作為點綴,設計出粉墻灰瓦、錯落有致的仿古現代建筑,既可以滿足現代建筑的功能需求,又能充分體現我國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2.5打造高差環境空間
當前,在部分現代建筑工程中,由于建設場地的地形地貌結構過于復雜,用地地塊被分隔為若干零散地塊,雖然通過基址平整施工可解決這一問題,但會加大工程量,并對建筑原生性造成不利影響。針對這一問題,設計師可選擇我國巴渝地區傳統建筑文化中關于山地建筑的“取平補齊、天平地不平”的設計手法,針對建筑與地形無法有效契合的區域,通過吊層等工藝技術,在基址不平整的工程條件下開展施工活動,打造高差環境空間,使得建筑處于相同的水平位置。例如,在某山地住宅小區項目中,設計師在建設現場選擇溢出坡度交換的坡地,在該地塊平整處理出大面積基址,在基址上建設房屋建筑,于屋前處設置庭院空間。如此,在不明顯改變原有地形地貌結構的條件下,可營造出較大的臺地空間,并依托周圍的山形地勢,通過連廊與吊層空間將各處臺地空間進行聯系,形成層樓疊字的簇群面貌,豐富建筑群體的空間層次。
26外部景觀特征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隨著施工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現代建筑建設規模隨之擴大,并在高層建筑中分布著形色各異的室內空間,切實滿足了現代建筑多元化的功能需求。但與此同時,現代建筑大跨度室內空間的景觀效果有所不足,難免會體現出生硬、冷漠的空間情感特征。因此,設計師可選擇在建筑室內設計中充分融入傳統建筑文化的外部景觀特征,如引入假山體、水體與綠化植物等設計元素,起到提升空間層次、凈化空氣、調節室內環境、美化室內空間等多重作用。同時,還可選擇在建筑廳堂空間內借鑒傳統建筑文化中水巷道的組織形式,在室內通道中設置雨巷,并將室內雨巷與外部水街連通,使得建筑室內外水體循環形成活水,以此營造出靈動活潑的室內廳堂氛圍,給人以和諧自然之感。
2.7建筑裝飾技藝的運用
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基本運用準則為,滿足現代科學技術要求,從中提取適應現代社會的文化要素與設計元素,將傳統建筑裝飾技藝與建筑功能需求進行有效結合,如此方可賦予傳統建筑裝飾技藝以全新的活力。以我國傳統建筑文化中的三雕裝飾技藝為例,由木雕、磚雕與石雕三種傳統雕刻工藝組成,采取浮雕、圓雕和線刻等技法,體現著自漢唐以來我國建筑裝飾雕刻藝術的傳承脈絡。但從運用方法層面來看,為切實滿足現代建筑的功能需求,應將三雕裝飾技藝視為一種建筑符號語言,在建筑室內裝飾設計中加以靈活運用,如作為室內工藝品在室內陳設,或是在室內家具上采取三雕裝飾技藝,在不影響建筑使用功能發揮的前提下,強化建筑空間的藝術設計感,將現代簡約設計風格與雕飾藝術復雜設計元素相結合。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傳統建筑文化及要素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合理運用將使現代建筑設計質量得到質的飛躍,這也是現代建筑設計領域的未來發展趨勢。因此,設計師應跳出原有的思考模式,積極探索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運用方向及思路,在現代建筑中充分體現傳統建筑的文化內涵。
香考文獻:
[1]翟晞翔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傳承與應用[J]建筑技術開發,2019,46(16).
[2]馮艷林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應用分析[J.山西建筑,2019,45(12).
[3]章柏源,沈瑜傳承與創新--淺析中國傳統建筑元素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1J.建筑與文化,2013(8).
[4]王曉菲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傳承與應用探析[J.山西建筑,2019,45(4).
[5]悅傳統建筑設計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居業,2020(10).
期刊VIP網,您身邊的高端學術顧問
文章名稱: 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文章地址: http://www.kg120.com/mianfeiwx/57353.html
* 填寫需求信息,或選擇平臺現有SCI/SSCI選題(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