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一體化質量方法的實踐及應用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免費文獻發布時間:2021-03-23瀏覽:

  摘要:榮獲第三屆中國質量獎(個人)正獎獲得者,大國工匠"軍工繡娘"潘玉華,通過20多年的刻苦鉆研,乘承"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和"技能報國"的情懷,融入"學習、專注、擔當、奉獻"的工匠精神,積累沉淀一體化質量方法,為培養"軍工繡娘"型高素質、高質量意識的技能人才樹立了標桿,助推"

  質量強國、質量強軍"戰略。該文重點闡述"軍工繡娘"凝練并實踐的一體化質量方法。

  關鍵詞:一體化質量方法;上下游協同;標準化:信息化;經驗知識化

  Abstract: Pan Yuhua. National craftsmen."military embroidered niana"who won the third China quality prize

  (individual) honor. through 20 years of hard study, adhering to the "national interest above all else"and "skill of patriotrism"concepts, infuse "study. focus. duty. devote"the spirit of craftsman to accumulate integrated quality method, setting a benchmark for cultivating more an more "military embroidered niang"high accomplishment and high quality awareness skills talents, booster quality power national and quality power army strateg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cise and practical integrated quality method of "military embroidered niang"

  Key words: integrated auality method: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collaboration: standardization: informatization: experientialization

  0何為一體化質量方法

  一體化質量方法,作為"軍工繡娘"潘玉華對提質增效的探索與實踐,是一套成系統、可復制、能推廣的方法,它涵蓋了上下游協同化、操作標準化、工具信息化、經驗知識化四個維度。上下游協同化通過集眾智、合眾力,實現從0到1的突破;操作標準化是讓每個人一致、穩定的產出高質量產品;工具信息化,通過挖掘數據變為有效信息,智能化實現產量翻番;經驗知識化,通過濃縮科學育人的種子,實現組織質量的持續升級。圖1所示為一體化質量方法框架圖。

  1上下游協同化

  用戶需求的不斷提高,對產品性能和可靠性的要求與日俱增,這不斷地挑戰著產品設計與制造的能力極限。唯有以用戶體驗為中心,通過設計師、制造者、用戶之間的上下游緊密協同,形成需求傳遞和使用反饋的良好循環,促進問題發現前移,系統化解決產品痛點,才能充分、全面考慮用戶需求的同時,又好又快地確保產品實現,有效節約質量成本。

  上下游協同化要求每個人不能只顧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是需要清晰地知道自身所處的"用戶鏈",以系統視角,全局高度,從服務與被服務維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升組織整體效益。上下游協同化包含了三個重要階段的協同:設計階段協同,制造階段協同以及應用階段協同。

  設計階段協同是在產品設計階段,制造者提前介人,協同設計師從可制造性角度識別潛在風險,優化設計方案,完善設計圖紙,提升一次設計成功率。

  制造階段協同是在產品制造階段,通過上下工序間的協同,廣泛收集人、機、料、法、環的質量風險因素,通過主動了解下道工序的不便之處,積極改進自身工作質量,通過新產品試制,驗證設計、制造邊界,穩定完成產品從圖紙到實物的精準轉化。

  應用階段協同是指在產品交付用戶應用階段,主動跟蹤產品的適用性,協同用戶,透過用戶的眼睛開展"三找"活動-找用戶使用的不滿,找制造不足,找設計不妥,持續改進,提升用戶滿意度。

  潘玉華及其團隊將上下游協同化運用在日常的科研生產中,與上游設計師、下游用戶協同,在無鉛BGA有鉛混裝技術、高頻傳輸的LTCC與PCB間垂直互聯技術、SiP集成設計等多項攻關中實現從0到1的突破。

  2操作標準化

  如何實現每個人穩定產出高質量的產品?依靠操作標準化,明確流程,規范動作,讓每個人都能一致、穩定地產出。操作標準化的方法分為四步:學標準、定標準、用標準、優標準。

  首先帶著問題學標準,標準是不會說話的老師,凝集了行業高手的經驗。如何學?先查閱、再對比,從企業標準、行業標準,再到國家標準、國際標準,結合實際過程,兼顧先進性和實操性,汲取精華,為己所用。接著六做法定標準,明確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正常情況怎么做,特殊情況怎么做。然后入心入行用標準,依靠實踐練習鞏固質量意識,意識指導行動,形成條件反射,讓標準成為習慣,讓習慣符合標準,讓結

  果達到標準。最后人人參與優標準,標準背后是技術的厚積薄發與迭代更新,需要固化與優化并行,讓每位員工都參與到標準優化過程中,鼓勵任何環節的小改善。

  潘玉華及其團隊針對傳統的文字工藝及裝配圖紙,對高密度產品的操作指導性較弱這一情況,開發了圖文一體的E-SOP(Electronic-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電子標準作業指導書。

  每位員工在用E-SOP指導操作時,都能結合自身作業過程,學標準、用標準,并通過操作環節的小改善,不斷完善E-SOP圖2所示為傳統裝配圖紙,圖3所示為交互式的E-SOP圖紙。

  目前,產品作業指導書已實現E-SOP的100%轉化。 產線全面應用E-SOP后,操作不良率大幅降低,員工的平均識圖時間由20分鐘縮短至3分鐘內,新員工的培訓周期由45天縮短至14天。

  3工具信息化

  如何讓單位時間的產出實現保質增量?依靠工具應用的信息化,既能替代人的低效重復勞動,又能解決人在作業中因疲勞、技能水平等主觀因素引入的質量故障。以盡可能少的勞動占用,生產數量既多質量又好的產品。

  工具信息化的開發方法分為6步(如圖4所示)。深人現場開展現狀調查,針對"現實、現地、現物",以能夠切實提高效率為判斷依據,找出相對準確、清晰、具體的需求。聚焦主要問題,整合需求清單,進一步確定信息化的思路和目標。通過采集大量的數據,建立數據倉庫,遵循時效性、實證性、代表性原則,篩選整理出有效數據。通過梳理數據內部的邏輯關系,結合算法建模分析數據,將數據變為有效信息,實現數據信息可視化。結合具體的應用環境,通過開發、測試,形成信息化軟件,在試用和反饋中,實現軟件優化。采用"兩個是否"評價工具信息化的效果:是否能替代人的低效重復勞動?是否能獲得質量更穩定的產品?當達到目標效果,即代表該項信息化工具開發成功,可進入推廣使用階段。在使用中,不斷結合用戶的反饋意見,朝著多、快、好、省的目標持續迭代更新。

  在應用工具信息化這一方法開展質量實踐中,成功開發了可制造性設計平臺(Design For Manufacture,簡稱DFM平臺)和可靠性仿真平臺等工具。DFM平臺,通過人機交互,替代傳統產品依靠人人交互,串行開展的"電氣設計、結構設計、工藝設計",將串行變并行,實現"三合一",有效縮短23的產品設計周期。

  DFM平臺高度集成"8142種元器件結構模型庫"、"157條工藝規則庫","1.1萬種元器件工藝屬性庫",統一設計準則,避免人為理解差異化,通過自動審查設計圖紙,有效避免人工出錯,確保產品設計一步到位。所有圖紙問題按照"危險、高、中、低"進行風險等級分類,并通過不同顏色標注,優先級為“危險"的問題圖紙會被自動退回修改,如圖5所示。

  4經驗知識化

  如何實現組織質量持續升級?依靠經驗知識化。經驗是個性的,知識是共性的,把經驗知識化,讓傳承組織化,為培育分享型、學習型組織注入新能量。

  圖6所示為經驗知識化循環圖。沉淀、分享、學習、應用、再生作為經驗知識化的五個階段,"沉淀"強調將失敗時吸取的教訓,成功后凝練的方法等個人經驗、技巧、訣竅進行編撰,形成系統的方法,轉化為組織知識。"

  分享"重在營造相互信任的氛圍,建立知識共享平臺。"學習"通過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形成全員學習的積極氛圍,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系統思考能力。"應用"需要結合場景,學以致用,在應用情境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再生"是通過對新產品、新工藝的技術知識的生成與獲取、共享與交流、接受與應用,形成知識的融會貫通,實現人的再生和知識的再生。

  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力決定競爭力。積累知識總量,精進知識質量,擴大知識流量,提升知識增量,成為潘玉華技能大師工作室的"質"勝之道。

  “吃一塹,長眾智"。工作室鼓勵全員通過文字、圖片和數字等形式,將經驗和訣竅轉化為學得來教得會的東西。自成立以來,工作室成員參與編制了20余份工藝規范、30余份作業指導書、上百個質量案例,把個人沉淀凝聚成組織知識。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工作室借助知識共享平臺持續發布和更新知識沉淀,舉辦電氣互聯專業工匠學院培訓班、交流研討會、經驗教訓總結會,每季度定期開展交互式培訓、專題講座等活動,形成了愿分享、善分享、增交流、促提升的正向循環。如圖7所示。

  "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知識的價值在于應用,潘玉華與工作室成員積極參與探索研制、生產領域的新工藝、新方法,針對難點問題,進行過程實踐,獲得發明專利授權9份,發表論文15篇。潘玉華帶領和參與的Qc活動小組,始終堅持PDCA的質量改進方法,長期開展QC活動,屢獲殊榮。如圖8所示。

  "學無止境"。工作室將生產技術攻關、新技術應用,與技能人才培養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增強"人"的學習力,來激活“知識"的再生力。平臺集成了一批貫通基板制造、電子裝聯、調測試等上下游專業的技能人才,培養了一批將過程改進融入日常工作的QC人才,更為成都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輸送了"利器"。2019年,工作室有8名成員當選"成都工匠"。從"學會"到"會學",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知識型工匠和分享型組織,必能贏得日新月異的未來。

  5結語

  中國質造,從追隨到趕超,需要有力的引領者。科技引領,技能引領,更要方法引領。一體化質量方法作為集眾智、合眾力、出匠品的有效質量實踐,為信息時代下的產品“質造",提供了一條從0到1的突破之道,從1到多的可持續增長之道,在傳承和傳播中見證了以潘玉華為代表的個人追求質量的不懈努力。

期刊VIP網,您身邊的高端學術顧問

文章名稱: 一體化質量方法的實踐及應用

文章地址: http://www.kg120.com/mianfeiwx/56618.html

國際期刊論文 SCI/SSCI選題匹配!

選擇豐富服務快速通過率高一鍵快速領取私人專屬發表方案!

* 填寫需求信息,或選擇平臺現有SCI/SSCI選題(如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山县| 永新县| 太仆寺旗| 石楼县| 临泽县| 儋州市| 扎赉特旗| 蒙山县| 拉孜县| 鸡东县| 曲水县| 木里| 临高县| 华阴市| 萝北县| 昔阳县| 饶平县| 扎鲁特旗| 五家渠市| 星座| 安阳市| 荣昌县| 清涧县| 阿坝| 房山区| 淅川县| 宝山区| 大埔区| 安图县| 阳东县| 宜阳县| 安国市| 海门市| 滨海县| 沈丘县| 梁河县| 萨嘎县| 聂荣县| 福贡县| 黔江区| 仪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