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新形勢下,對公路養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目前已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站在戰略發展的高度,重點研究解決。
關鍵詞:公路養護,管理,對策
隨著公路建設的發展,交通量的增大,公路養護任務也越來越重。要采取正確有效的技術措施,提高公路的使用質量,延長公路的使用期限,保持公路及沿線設施的完好狀態。及時維修損壞的路產,達到行車安全、舒適、暢通,以提高公路的運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我市省道公路養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群眾護路意識淡化。省道建設標準高、資金投入大,加之我市養護線路線長面廣,必須依靠沿線群眾及過往司機的支持才能做好養護工作。公路建成通車后,沿線群眾認為行路難問題解決了,可以高枕無憂了,無需浪費人力財力去養護,這種思想也就淡化了愛路護路的意識。
2.配套設施不完善。沿線急彎、陡坡等路段警告標志受損或漏設和大型十字路口的警示燈損壞等情況致使交通事故發生率增高,增添了養護壓力和難度,加上新改建工程遺留問題,如路基邊坡不達標、邊溝堵塞、路肩不整齊、防護工程不配套等,使公路養護工作更加被動。
3.養護資金短缺。近幾年交通量快速增長,對公路造成的損壞率也隨之增高,而養護資金投入并未隨之加大,路面、橋梁狀況總體下降,新改建路面病害也呈快速發展趨勢。由于資金的短缺,許多公路病害不能得到及時整修,養護作業機械化水平也停滯不前,嚴重限制了養護水平的提高,而且不適應下步養護運行機制改革的需要。
4.養護機械配套率不足,養護科技含量低。雖然一些地方,一些高等級公路配備了從國外引進的大功率綜合性養護機械,但對機械適應能力差,對機械性能的開發嚴重不足,使用頻率低,設備閑置浪費現象比較嚴重;大多養護作業仍采用傳統的手工作坊式生產組織,對國外已有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只處在試驗階段,還沒有大規模推廣使用。
5.建養體制不完善。按照上級的有關規定,在進行公路建設時,應遵循GBM工程設計理念,將人、車、路三者與大自然緊密結合,按照標準化、規范化要求進行施工,但由于地方政府財力有限,配套設施建設資金不能及時落實到位,而我市對新改建公路要求改造、建設、養護同步實施,由此而來的工程遺留問題便轉嫁到公路養護上,部分養護資金流向了公路建設方面,對本來資金就欠缺保障的養護工作更是雪上加霜。
二、對策及措施
1.養護管理體制改革對策
(1)順應高等級公路發展趨勢和產業特點,在建立高等級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時優先考慮集中統一原則。集中是指導領導權的集中,要求必須實施嚴格的分級管理;統一主要是指對高等級公路的養護管理要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調度。
(2)順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大力培育開放高等級公路養護市場,真正實現管養分離。實現養護管理用人機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會化,公路養護維修要面向建筑市場,通過招標選擇施工隊伍,建立養護工程的競爭機制,養護工程實現從計劃任務形成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轉變,以適應高等級養護工程特點。來源:考試大
(3)建設專業化的養護隊伍。只有人員精干、技術全面、訓練有素、機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備的專業化養護隊伍,才能完成高等級公路各種突發事故的搶修工作。
(4)實現養護工程的決策,由經驗型向專家系統型的轉變,養護質量評價標準從“好路率”指標向綜合服務水平指標的轉變。建立和完善高等級公路養護管理數據庫,充分發揮路面管理信息系統(pms)、橋梁管理信息系統(bms)及養護維修工程專家決策系統的主導作用;采用國際通行的服務類行業星級評價標準,對高速公路的使用能力與服務水平進行綜合評價。
2.養護管理法規體系建設措施
由于高等級公路的養護管理對國民經濟發展,公眾安全具有重大影響,政府必須加大立法與執法力度,對養護管理行為進行約束與規范,充分體現養護管理的強制性要求。
(1)按照《公路法》的條款內容,加快制訂相關配套法規,完善法規的細則說明,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對高等級公路特許經營立法的成功經驗,制訂適合中國特色的高等級公路養護管理條例,使高等級公路公益性屬性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強政府對公路行業的監管力度。明確經營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養護、維修義務和責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費、經營權力。養護的強制性通過地方交通主管部門來實施或委托實施。中央政府要盡快組織制定相應的運營高等級公路的養護技術標準、操作規程和規范,養護作業實行社會監理、政府監督。
(3)對新建高等級公路的設計與施工,明確規定有關養護管理方面的要求。強制設計中的養護管理技術儲備,制定相應的公路養護方案,強調公路缺陷維修期施工單位養護的責任與義務,采用法律與經濟手段進行約束。
3.養護管理技術發展對策
(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統(gis-t)促進公路養護管理現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統可以將空間信息數字化,并使這些信息可視化,通過強大的軟件,使公路沿線三信空間分析直觀簡明,數據管理便捷高效,為公路養護和運營提供大量、及時、準確的數據信息,為公路交通的發展、科學管理和決策提供依據。
(2)利用高科技檢測技術促進工程質量監測和公路養護智能化,通過利用高精度傳感器、雷達技術、rs技術等高科技手段,實現人工檢測向自動化檢測發展,由破損類檢測向無損檢測技術發展,使公路質量的檢測、評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養護更加合理經濟。
(3)推廣使用國外高等級公路養護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長公路使用壽命。
目前,我國高等級公路建設中普遍采用的改性瀝青技術、sma路面技術、土工合成材料、乳化瀝青、稀漿封層等都是發達國家在公路養護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它們的推廣與使用,改善了公路橋梁等建筑的穩定性和耐久性,達到了節約能源、降低成本,實現公路交通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4.養護機械發展對策
養護機械化是公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養護機械化是實現高等級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務水平的關鍵。實現養護機械化,除了部分引進國外先進的大型綜合養護機械外,必須不失時機的搶抓目前我國公路大發展的機遇,立足養護機械的國產化,不斷提高公路養護機械的裝備率、配套率。
(1)學習、引進國外先進的機電液一體化技術、電子顯微技術。開發節能、高效、低噪聲、低污染且自動化程度較高的養護機械;研究開發故障自動監控系統,提高養護機械的安全性、舒適性和易操作性。
(2)養護機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發展,提高機械的使用效益,適應高等級公路安全、快捷的作業要求。
(3)引進國外先進的cnc加工設備和工藝技術,提高養護機械的制造技術和工藝水平,提高產品質量及機械性能的可靠性,處長使用壽命。
(4)加強養護機械的組織管理,組建社會化的養護機械租賃公司。
5.加大公路養護資金投入,保證養護管理所需
目前,養護資金短缺是導致養護工作開展困難的直接因素,要想改變養護工作現狀,提高養護管理水平,必須形成一套完整的資金保障機制,確保日常養護管理需要。一方面加大路政巡查力度和密度,健全養護路政協同管理機制,以管促養,擴大路政管理人員隊伍,對損壞路產路權的行為嚴格賠償標準進行處理,與交通、公安部門聯手,對造成公路設施損壞后逃逸的個人及單位進行追繳。另一方面以預防性養護為前提,適當增加養護工程投資比例。
三、結語
總之,發展高速公路,必須堅持建、管、養并重原則,不能因等級高、質量好而放松正常養護管理。實踐證明,只有科學、嚴格的養護管理,才能提高公路的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