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黃河文化國際傳播置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戰略意義重大。探索黃河文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構建實踐路徑及策略建議,包含黃河文化國際傳播理念的主觀形成、黃河文化國際傳播規范與標準的研究制訂、黃河文化國際傳播平臺與媒介的制度優化、黃河文化國際傳播文化間性的關注重視、國際傳播能力人才的培養等,構建黃河文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是講好黃河故事、弘揚黃河文化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引。
【關鍵詞】黃河文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構建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和璀璨名片。2019年習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座談會上的講話推動了國內學者在黃河文化研究領域的不斷拓展,關涉文化、旅游、經濟、傳播、區域與國別等。分析發現,國內學者大多致力于黃河文化國內傳播領域研究,少有涉及黃河文化國際傳播研究。在當前文化“走出去”戰略背景下,探索黃河文化國際傳播將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
基于此,本文首先從多維視角分析國際傳播基本概念與其中國性意義、話語體系構建的內涵與意蘊,基于黃河文化典型性代表的中國武術文化國際傳播實例,從傳播學、翻譯學等視角,借鑒翻譯傳播話語體系構建和中國武術文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構建理論依據,探索黃河文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構建實踐路徑及策略建議。
一、多維視角下國際傳播概念及其中國性意義
(一)國際傳播概念
國際傳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概念最早由西方學者羅杰斯(Rogers)提出。[1]廣義上指一切跨越國家邊界的各種信息傳播活動;而狹義上指跨越國界的大眾傳播,其主體多為國家政府。[2]國際傳播概念自20世紀80年代初引入我國后,新聞傳播界從不同角度界定。劉繼南認為,國際傳播是指通過大眾傳播媒介一個國家向其他國家或地區受眾所進行的跨國傳播或全球傳播;[3]程曼麗等提出,國際傳播是指以國家為主體而進行的跨文化信息溝通;[4]國內學者多從狹義視角界定和研究國際傳播。
(二)國際傳播的中國性意義
當今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國際傳播對國家發展、民族復興、文化繁榮的意義和價值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顯著。黨的十九大報告等中央多份指導文件均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再次強調要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因此,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研究布局,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飽含中國氣度、匯聚古老東方智慧的優秀文化。
當前,國際傳播作為爭奪國際話語權、引領國際輿論走向、保障國家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的有力武器,越來越被世界各國所重視。中國主動適應傳播變局、創新話語方式,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效果日益明顯。在人類命運休戚與共的今天,世界渴望了解中國,中國需要擁抱世界,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黃河文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構建:內涵與意義
(一)黃河文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構建的內涵
當前中國的國際傳播話語體系現狀并不樂觀,一方面我國話語在國際傳播領域受到來自西方國家“權威”話語的壓制;另一方面,我國話語體系自身建設尚處于相對滯后、零散的狀態。西方國家對主流傳播媒介的操控使中國話語在國際傳播時往往面臨“有理說不出”的尷尬境地。因此,推進黃河文化國際傳播,應對當前的傳播話語體系重新構建,推出融通中外、涵蓋古今的新概念、范疇及表述,進而才能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黃河文化的精髓和實質,增強黃河文化在世界上的傳播力和感染力。
(二)黃河文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構建的現實意義
黃河文化國際傳播尚未形成系統完整的話語體系,對黃河文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構建的研究也尚未形成科學的理論框架和實踐遵循。只有不斷弘揚與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提高中華文化在國際傳播中的地位;只有構建起獨立自主的文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才能樹立起符合中國國情的國際形象,從而完成從“他塑”到“自塑”的轉變。[5]因此,新時代探尋華夏文明之源,講好中國故事,黃河文化國際傳播及其話語體系構建便是其有力推手。
積極開展黃河文化國際傳播及其話語體系構建,展現中華傳統文化魅力,符合中華傳統文化復興的需要。在“東方智慧,全球價值”的總體認知下,黃河文化在整個中華文化譜系中的獨特地位意味著其不僅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甚至可能進一步豐富、推動整個中華文化的全球化表達。
三、黃河文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構建的實現路徑
(一)黃河文化典型性代表的中國武術文化國際傳播實踐借鑒
對于黃河文化概念的界定,廣義的黃河文化是指黃河流域的人民所創造的各種物質、精神財富總和;狹義的黃河文化是指黃河流域的人民所具有的區別于其他流域的各種文化現象。[6]總體而言,黃河文化是一個包羅萬象、層次多樣的文化共同體。黃河文化經歷了從裴李崗文化、磁山文化,經仰韶文化,再到龍山文化;包含武術文化、河洛文化、糧食文化、中原文化等特色鮮明的文化現象。
河南是黃河文化歷史傳承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承載者,武術文化是河南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以中國武術文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構建為例,以政府引領、國際傳播人才培養、平臺建設、國際交流、項目驅動、話語表達(國內外論文發表)、獎勵機制、網絡傳播、特色智庫等方面建立健全保障措施,形成良性的傳播系統,通過多渠道多路徑形成了系統的國際傳播話語體系。
(二)黃河文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構建的實踐路徑建議
話語體系構建絕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尊重話語形成規律以及科學理論指導,需要深入實踐、不斷探索。黃河文化國際傳播理論演進路徑,[7]通過黃河文化國際傳播的實踐、實踐中總結的經驗、經過提煉后形成的假說,繼而經過驗證并最終形成貼合黃河文化傳播本質與規律的黃河文化國際傳播理論,旨在實現以融通中外為目標的新時代黃河文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構建。
推薦閱讀:文化符號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