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為人民服務》是1944年毛澤東在張思德追悼會上所發表的演講,是統編教材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材,也是小學生接觸的第一篇議論文。它觀點明確,說理性強,堪稱議論文的典范之作。但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文章缺少敘事,不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筆者把握這篇課文的語言特點,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力爭讓枯燥的說理課變得形象生動。
一、案例描述
案例從《為人民服務》第二課時的教學講起。本課時主要解決課文三至五段的教學內容。面對這樣一篇說理性強的議論文,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課前,筆者播放了一段毛澤東發表題為《為人民服務》的演講,劇中毛澤東慷慨激昂地演講一下子把學生帶入當年的情景。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深入探究毛主席關于為人民服務的論述。請默讀第三段,想一想這段話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
生:這段話是圍繞第一句話來寫的,第一句話是這一段的中心句。
師:這句話中的“別人”指什么人?請聯系上下文,把文中表示“別人”的詞或短語找出來。
生:第二句中的“什么人”“誰”指的就是“別人”的意思。
師補充道: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批評意見,對嗎?
學生紛紛在騰訊課堂討論區里回復表示肯定。
師追問:是不是任何人,不管他的批評對不對,革命隊伍都得采納呢?
生:不是的,我從第三句話中找到“說得對的”才能采納。
此時,學生已經清楚這些句子的意思了,筆者順勢把這段話的前三個句子的關系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問:“你覺得這三個句子之間是什么關系呢?”有了前面對句子的理解,再看看思維導圖,學生紛紛回復:“層層遞進的關系。”
師:那么,文章用什么方法把這些層層遞進的句子連成通順的話呢?
生:關聯詞!
師:請把這段話的關聯詞畫出來,然后再自由朗讀。
師:讀好了,如果把關聯詞去掉進行填空讀,你還能記得起來嗎?
這樣學生帶著理解去讀課文,而朗讀又能促進學生掌握關聯詞知識。一段話里,筆者重點抓住前面三句話進行教學,以句帶段,讓學生明白毛澤東就是層層遞進地講清楚道理,又通過擺事實,即李鼎銘先生“精兵簡政”的例子,深入淺出地闡述“為人民服務”的批評觀。
教學第四段,這是毛澤東關于“團結觀”的論述,文字多、句子長,學生很難理解。筆者為降低難度,在課前給學生發預習單,讓學生對文段分層解讀并要求寫出每一層的意思。怎么理解這段話的意思呢?筆者截取了一段名師微課視頻,讓學生聽名師是怎么解讀這些句子的,然后讓學生在討論區留言,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以學情定教,靈活處理。教學第五段,談到給犧牲的張思德同志開追悼會,筆者則聯系實際講,用大量生活中的事例去引導學生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教授完課文最后一段,教師說:“中國共產黨始終沒有忘記那些為祖國解放事業而犧牲的英烈,每年清明節,中國共產黨員都會在烈士紀念碑前祭奠,深切緬懷。今年的清明節,舉國上下祭抗疫英魂,用最崇高的敬意來表達我們的哀思,全國人民更加團結一心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筆者邊說邊出示一組清明節各界祭奠抗疫英烈的圖片,以引起學生的共鳴。
師:那么,是不是為人民服務就一定代表著要犧牲呢?
生:不一定!
師:對,我們現實生活中就有許多為人民服務的典范。你知道有誰嗎?
生1:鐘南山、李麗娟、張文宏等抗疫專家。
生2:袁隆平、黃旭華……
同時,筆者把這些為人民服務的典范人物圖片向學生展示。
師:是不是只有作出杰出貢獻才是為人民服務呢?
生:不是!
師:請說說你身邊還有哪些人在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與此同時,出示一組快遞員、社區物管人員,還有教師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上網課的照片,啟發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在這次抗擊疫情中付出巨大努力的各條戰線的普通人,他們都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也是在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待學生回答完畢,筆者又問:“作為小學生,我們能不能為人民服務呢?”
生:可以!
師:是的,同學們的許多公益活動也是在為人民服務。
這時,筆者給學生呈現一組南油小學學生獻愛心義賣活動、參加海洋環保公益活動的照片,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明白了:為人民服務不分年長老幼,要從小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二、案例分析
一節課結束后,筆者也沒想到一篇枯燥的議論文的教學課堂也可以上得如此生動有趣。師生互動活躍,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進行了一場深刻的人生觀教育,筆者覺得主要得益于兩點:
(一)抓住文本的語言表達特點,發掘語文要素,提高語文素養
《為人民服務服務》語言嚴謹,邏輯縝密。在備課中,筆者發現第三段語言表達的一個特點就是用大量的關聯詞把這些關系緊密的句子連接在一起。但是,怎樣讓學生明白句子之間存在的層層遞進的關系,卻是一個難題。于是,筆者利用這段話的總分結構關系特點,通過關鍵句子和關鍵詞的理解來突破。然后,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讓學生明白句子之間存在層層遞進的關系。而怎么樣把這些關系緊密的句子連成一段話呢,那就是關聯詞。學生也因此明白了,關聯詞不但可以起連接句子的作用,也可以使句子表達更有條理、更有層次。本次教學就是通過發掘關聯詞,發掘句子之間存在的層層遞進的關系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促進語文要素與人文主題的融合
線上教學給師生的教與學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平臺。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收集各種素材;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在線上課堂中盡享各種教學資源,極大地豐富了課堂。在本節課中,筆者把抽象枯燥的說理文,通過各種多媒體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課前,播放毛澤東的激情演講,讓學生入情入境;課中,筆者首先播放一段今年清明節祭奠英烈的視頻,讓學生深受感動。在教學第四段時,播放名師微課的講解視頻,讓學生感受到課堂教學的豐富多樣,也避免教師單一的講授,幫教師走出教學困境,利于突破教學難點;課文結束段,筆者播放各行各業人員為人民服務的圖片,配上感人的音樂,不斷引導學生去體會“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學生也受到了一場有事實有依據,而不是空口說教的深刻的人生觀教育。
這節課,筆者抓文本的語言表達特點,發掘語文要素,并充分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使課堂教學豐富多彩,精彩紛呈,促成了課文要素和人文主題的有機融合。
推薦閱讀:《語文建設》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語言文字報刊社主辦的以廣大語文教師為服務對象的綜合性語文刊物,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1956年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