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自20世紀八十年代我國人身保險業重建至今,該行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尤其是最近幾年,整個保險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化發展,消費者自身對保險方面的意識也在不斷提升,對保險的監管工作也在不斷朝科學合理化方向發展。本文首先概述保險和人身保險,結合當前社會公眾對保險的需求,分析我國人身保險市場需求,以供參考。
關鍵詞: 人身保險; 市場需求; 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險行業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不論是其市場規模還是主體上,都在很大程度上獲得了一定的發展,關于保險方面的監督管理以及法律方面的各種體系也正逐步健全并完善。隨著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的大力發展以及經濟體制的變革,尤其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通過對外開放這項國策以及經濟全球發展進程日益加快,這也給我國保險行業帶來了一定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相應的挑戰。
本文針對人身保險展開探究和分析,對其中有關人身保險方面的理論問題部分進行重要闡述,同時結合當前我國人民群眾對人身保險方面的實際需求進行分析,期望能夠促使人們通過對理論知識的了解明確對人身保險的認識,并引入人身保險,從而對當前我國人身保險市場的發展實際情況有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
1 、概述保險和人身保險定義
對于保險和人身保險而言,可以從不同方面對其進行定義。一般而言,所謂保險就是指將保險費集中起來,建立相應的保險基金,之后將這部分資金用于被保險發生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情況產生的損失補償中,也可以根據個人出現死亡、傷殘或者達到合同上規定的期限時間時,承擔支付保險金的一種責任行為。
基于以上對人身保險的定義可以得出以下幾方面的結論:其一人身保險的標的在于人生命及其身體;其二人身保險中的保險責任主要有生育、衰老、疾病、死亡等方面。
但為什么得出這種結論,例如為什么要將人的生命和身體作為保險標的?為什么投保人向保險人繳納一定的保險費用后,當被保險人發生以上事故情況或保費存期滿情況下,保險人則要向被保險人或受益人支付一定的保險金呢?等,以上定義沒有對此給予一定的答案,因此這就需要針對保險給予其他方面的定義:其一從個人方面來分析人身保險定義,人身保險可以稱之為是一種協議,也就是說個人通過這樣的協議在制定時間內繳納相應的費用給保險人,其中所說的費用也就是保險費,通過保險費換取在一定時間內,如果保險人在這段時間內出現協議上約定的相關保險事故的情況下,保險人應該統一支付規定的保險金;其二從社會方面來分析人身保險定義,人身保險就可以稱之為是一種制度,也就是說個人把與生命、健康相關的財務風險轉移到團體,然后再以團體從個人中的積累資金補償給少數有損失的財務風險。而這里所講的風險具有對未來發生損失的不確定性特征,因此財務風險也就是對未來發生的財務損失具有不確定性特征[1]。
2 、當前社會公眾對保險的需求
2.1、 現實保險需求
所謂現實保險需求,具體而言就是個人或經濟單位對保險方面具有一定的客觀認識,同時還能夠在現實條件下具有購買保險這方面的意識,由此足以看出,對現實保險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要點:其一,個人以及經濟單位首先應該對風險有一定的認知能力,承擔風險具有客觀存在性以及可轉移性特征;其二,通過對風險具有可轉移性因素的認識,個人或者經濟單位愿意結合自身實際采取相應的措施有效降低風險、轉移風險;其三,個人或經濟單位通過選擇這樣的風險轉移方式,從保險公司的角度來看,保險公司的首要客戶就是具有現實保險需求的個人和經濟單位。也就是說,所謂現實保險需求就是保險公司根據投保人自身的實際需求的基礎條件,換句話說,只要保險公司切實掌握當前保險需求者自身的實際情況,然后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保險產品的銷售行為,只有明確投保人自身對現實的保險需求,明確投保購買保險的真正原因,才能夠進行針對性的保險銷售。
2.2 、有效保險需求
所謂有效保險需求,具體來講就是個人或經濟單位在當前特殊特定階段中,同時在一定的保險價格背景下,具有相應的購買能力的保險需求,這也是保險公司中真正的業務來源重點所在。
2.3、 潛在保險需求
所謂潛在保險需求,簡單來說就是對未來保險市場變化以及容量等方面的測定和判斷,這也是未來保險公司的發展趨勢所在,能夠切實證明保險公司在未來的保險市場發展過程中的占有度,因此保險公司應該結合市場發展實際,尋找符合自身實際經營思想和觀念。
3 、我國人身保險市場需求分析
3.1 、當前我國人身保險市場需求環境
3.1.1 、經濟體制的改革促進人身保險市場需求
對于人身保險業的恢復以及進一步發展而言,其最大的發展契機就在于當前我國經濟體制的轉型。從根本上來講,對保險的需求主要在于人們對不確定性質的風險進行預期損失補償的需求中。在計劃經濟體制背景下來看待,企業屬于國有財產部分,政府是其中承擔風險的主體所在,因此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需要承擔其風險,而且個人也沒有財產風險、人身保險等通過保險公司來進行經營。而當前市場經濟體制構建后的背景下,在很大程度上帶來很多不確定性風險,這時候人們也已經逐漸意識到有些風險類型無法避免,而且個人也沒有能夠完全承擔風險的能力,因此企業和個人不得不考慮風險轉移等問題,這也使得人身保險不斷擴大發展。一直以來,在國家的各種福利制度政策中,人們大多數情況下不依賴于政府以及投資單位來轉移風險,這對人身保險不重視的態度一直到我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前。隨著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的大力發展,尤其是在醫療、住宅、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深入改革和發展,人們對風險方面的意識也在不斷提升,這也就從側面看出潛在的人身保險市場有很大地發展,雖然最近幾年,國家多次調整人身保險的預定利率,使得人身保險的交費標準不斷提升,但即使這樣,保險市場依然活躍,還有很多群眾對人身保險有著一定的需求[2]。
3.1.2 、儲蓄余額不斷提升
就當前我國人身保險的儲蓄余額實際情況而言,數目已經高達數萬億元,與其他國家相比較,高出一般國家的幾倍儲蓄余額,甚至是幾十倍的儲蓄余額。出現這樣的情況,其一,人民群眾對風險方面的意識正在逐漸增強;其二,從側面說明還有一大部分人沒有找到符合自身實際的化解風險的有效措施。基于以上通過加強對人身保險的宣傳力度,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風險觀念,這樣才能夠結合當前發展實際增加對各種險種的開發工作,這也就使得一部分企業以及居民儲蓄分流于人身保險市場中。
3.1.3、 具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根據當前人身保險市場的實際發展情況來講,其一保險深度,在2006年世界平均水平已經達到2.32%,人壽保險比南非高13.86%,但我國保險深度在2007年時才達到1.39%;其二保險密度(保費水平),在2007年世界平均水平已經達到208美元,其中日本已經達到3092美元,而我國只有8.2美元。基于以上各項數據信息而言,足以說明當前時期我國人身保險的發展還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3]。
4 、結語
4.1、 人身保險的發展與國民收入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從理論層次以及經濟方面的分析來看,在國民收入中,尤其是其中的個人可支配方面的收入呈現快速增長趨勢,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身保險方面的需求得到一定的增加,隨著當前我國人均收入水平逐漸上升,人們也就對自身安全方面投保意識逐漸增強。但從根本上來講,只有當人均可以支配的收入達到一定程度,才能成為支付保險費用,而對于這部分人身保險費用的支出,主要來源于新增加的那部分收入。隨著當前城市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升,對自身的安全以及生活質量等方面逐漸重視起來,這也從側面說明,對人身保險方面的需求也會因此而增多。
4.2、 當前我國人身保險市場還處于理性需求未成熟階段
根據上述理論以及各項數據信息方面的分析來看,當前我國人身保險市場還處于理性保險消費有待成熟階段,雖然從整體上來看,人身保險在保費方面處于不斷增長狀態,但并沒有形成真正性質的人身保險需求以及人身保險的消費。而人身保險在很大程度上執行相關銀行存款/股票證券方面的相關職能部分,這也就從側面看出當前我國人身保險的基本保障意義,并沒有在當前社會發展中得到相應的重視,也沒有切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4]。
4.3、 關于人身保險的政策方面建議
要想更快更好的促進人身保險市場的發展,使其滿足當前人們所需要的真正意義上的人身保險需求,因此所有與人身保險市場相關的主體部分都應該積極參與其中。
第一,政府監管以及立法部門,這些部門作為維護市場秩序以及規則的制定者,應該切實明確人身保險的內涵所在,以此為基礎來提升并引導當前市場中多蘊含的保險需求,積極進行保險方面知識的推廣和普及,進一步形成當前人民群眾對人身保險的社會以及家庭兩方面意義上的認識和理解。
第二,保險產品的提供者保險公司。首先保險公司應結合當前社會發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在當前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實力,而且還要形成自身在保險行業中具有一定特色的、其他保險公司無法相比較的競爭優勢。例如有些保險公司比較重視對養老方面的保險或者是企業以及個人的年金保險;有些保險公司比較重視對意外傷害方面的保險或者是意外傷害醫療的保險;還有些保險公司比較重視對普通人的人身保險或者健康方面的保險等,通過以上,不僅可以有效避免出現重復建設情況,同時也在很大意義上促進人身保險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滿足當前人們對保險方面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王宏揚.中國家庭商業人身保險需求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基于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的實證研究[J].金融論壇,2017(3).
[2]張建深,黃富奎,付容華.北京市人身保險需求實證分析[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6).
[3]王曉慧.我國健康保險的角因分析[J].科技視界,2017(7).
[4]佚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保險需求分析及發展對策研究——基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J].農村金融研究,2018(8).
推薦閱讀:關于農業保險的論文怎么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