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結合大類招生專業分流的普遍問題與個性問題,分析家政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存在的現實困境,探究大類招生背景下家政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優勢路徑選擇,對家政學專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家政學專業;大類招生;專業分流
《發展改革理論與實踐》(原:市場經濟與價格)(月刊)創刊于1985年,由廣東時代傳媒有限公司主辦。雜志依托廣東省市場研究所這一專業的市場調查、分析和研究機構,具備權威的專家和信息庫,能有效整合政府專業經濟研究機構、省級價格資訊網站、省級價格監測網站和駐港信息部等機構的優勢,較好地保證了內容的專業性和前瞻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對具有堅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綜合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全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傳統的以專業為主的專門人才培養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這就促使高校對原有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徹底的改革,大類招生模式應運而生。所謂大類招生,就是高校不再按某一具體專業進行招生,而是將學科大類幾個相同或相近專業進行合并,實行統一招生。學生入學前兩年按學科大類培養,進行基礎教學和通識課程學習;后兩年分專業進行具體的專業課學習。目前,我國許多高校已經按照“厚基礎、寬口徑”的教育原則采取按學科大類招生培養模式。大類招生模式可以緩解高考學生填報志愿時的盲目性和壓力感,使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社會需求選擇專業方向。這種培養模式有利于學生就業和個性發展,有利于高校因材施教、分流培養,培養優秀的通用型人才。
本文以吉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家政學專業為例,重點分析家政學專業在大類招生模式下的困境與優勢路徑選擇。
一、大類招生模式下家政學專業的困境
1.大類招生專業跨度大。吉林農業大學社會學大類包括社會保障、農村社會學、婚姻社會學、家政教育、養老護理等,以上專業從大類來看同屬于社會學大類。但是大類專業在很多課程上存在差異,如家政學專業側重于家政教育與管理、養老護理與管理的研究;社會學專業側重于社會保障、農村社會學、婚姻社會學等方向的研究。大類招生模式想在專業之間做到平衡與協調發展還存在較大難度,因為大類平臺課程是對學生進行基礎素養的培養,使學生掌握簡單的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差距大的課程無法在通識課程中進行學習,所以在通識課教育體系下,學生難以接觸到具體專業課知識,導致學生由于缺乏了解,很難對某專業產生興趣。
2.專業分流導致“冷熱專業”分化加劇。很多高校大類招生專業分流后,出現“熱門專業擠不上,冷門專業無人來”的尷尬局面。結果是熱門專業學生過多,師資力量不足,教學效果很不理想。日益增多的熱門專業畢業生進入社會后,導致就業市場趨于飽和狀態,出現就業困難局面。而冷門專業學生人數較少,造成教學資源過剩,甚至被高校淘汰。例如2011年,安徽建筑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學科大類招生專業分流時,由于學生選擇專業“扎堆”“跟風”現象嚴重,導致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兩個冷門專業課程無法開課。2012年,工商管理和市場營銷兩個專業停辦。家政學專業屬于新興專業,辦學時間較短,雖然業界知名度較高,就業率較高,但并不是眾所周知的專業,實際上是一個比較“冷”的專業。
3.專業分流方法不科學,導致大類專業培養人才質量失衡。科學有效的專業分流方法有利于高校大類各專業的均衡發展,有利于學生選到理想的專業。目前,我國高校實行大類招生模式的專業分流方法可以概括為以下三種:第一種,以學生個人的意愿為主,自主填寫志愿申請,最終確定人數,進行專業分流;第二種,根據學生個人意愿和綜合成績進行分流,結合實際情況適度擴大熱門專業招生人數;第三種,根據學生個人意愿、綜合成績、專業招收人數限定三個因素進行分流。這種情況下成績是決定學生是否被第一志愿專業錄取的主要因素。最后一種方法被各大院校普遍使用,提前計劃每個專業招收人數,然后將學生成績進行由高到低排列,按照成績的先后順序選擇意愿專業,結果成績好的學生全部進入熱門專業,成績差的學生被迫調劑到冷門專業,冷門專業學生成績整體偏低,外加調劑學生對冷門專業不感興趣,缺乏認同感,整體學風較差,導致冷門專業學生質量差距越來越大,選擇冷門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少,長此以往會形成惡性循環。
4.大類課程設置不科學。實施大類招生人才培養模式的院校,除了將相近學科進行合并,構建大類人才培養方案外,還應該合理整合課程資源,合理構建課程體系,給予學生了解專業課、選擇專業課、學習專業課更多的自主權。但是多數院校大類課程體系構建并不合理。首先,大類課程是由通識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方向課幾部分構成,其中通識課、專業基礎課及核心課屬于必修課,所占比例偏大,專業方向課屬于選修課,所占比例偏小,這種課程模式使學生幾乎沒有自由選課余地。其次,理論教學課程所占學時偏多,實踐教學學時偏少,課外教育學時少之又少,這種學時分配方法與傳統理論“填鴨式”培養模式沒有區別。最后,在大類通識課和專業基礎課兩個模塊課程中,與專業相關的課程設置偏少,使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對專業有所了解。這種大類課程設置模式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利于培養綜合型的高素質人才,違背大類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大類招生模式下家政學專業的出路
1.明確學科屬性,找準專業定位。社會學和家政學專業同屬于社會學大類,其課程設置需要體現社會學科屬性,但實際情況是,以吉林農業大學的家政學專業為例,在大類階段主要以校級公共基礎為主,僅有一門導論課和概論課與專業契合,這種課程構成影響了學生對專業的認識,難以體現家政學專業的社會學屬性,同時家政學專業是一個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其重點在于培養家庭教育與管理、養老護理與管理方面的高級應用人才。因此,在大類人才培養中需要根據學科屬性、專業定位,構建大類課程。在分流培養時期,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設置課程內容。協調大類階段和分流階段人才培養計劃,達到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2.科學構建課程體系。家政學專業大類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有賴于科學的課程設計方案。學科、職業與專業之間在教學上的聯系是以課程為橋梁的。在大類課程體系方面:首先,一定要站在學科內在邏輯關系的角度審視其內容,以培養整體性的根源意識來推動跨界的對話和交流,從而真正地建構一個創新型的課程模式。其次,根據學科發展的新趨勢,對傳統課程設置進行徹底的改造,對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進行整合優化,真正做到素質教育與大學教學過程的有機融合。最后,必須根據本校學科特色、人才培養的定位,結合時代的要求進行課程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