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膠東,是山東紅色革命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國進行紅色革命最早的區域之一,膠東農村作為抗日革命的重要戰場,留下了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膠東地區的紅色文化資源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得到了部分開發和利用,但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為深入探析這些問題,我們選擇了渭田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進行了實地走訪調研,在調研中發現其開發中存在著展館面積小、宣傳滯后、保護不足、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擴建展館、多種手段結合擴大宣傳、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完善配套設施等對策。
關鍵詞:膠東農村;紅色文化;開發;利用
渭田村是從青島到煙臺的交通要道,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渭田保衛戰”打響了青島地區國共合作抗日的第一槍,渭田阻擊戰作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英雄壯舉,載入了光輝的史冊。不僅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而且鼓舞了當地人民乃至整個膠東地區抗日的信心與斗志。這段歷史給渭田村留下了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
1.渭田社區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2011-2015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與《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使全國紅色旅游呈現了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紅色文化得以廣泛的傳承。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在相關政策和政府以及各界力量的支持下,2015年9月渭田社區開始著手從多方面開發當地紅色文化資源。
1.1建立“渭田村史博物館”和“渭田阻擊戰紀念館”
2015年夏格莊鎮黨委為銘記“渭田阻擊戰”打響青島地區國共合作抗日第一槍這段歷史、促進黨史教育和當地文化發展繁榮,通過查閱考證史料、發掘梳理文脈、收集整理文物,在渭田社區服務中心一層,投資60多萬元,建起了“渭田村史博物館”和以渭田阻擊戰歷史為背景的“渭田阻擊戰紀念館”。
渭田村史博物館以渭田村莊村落文化、歷史沿革、鄉賢名人、民俗風情等為重點,展出了自建村以來,當地村民生活變遷歷史和所用的生產、生活工具實物500多件,還原了渭田村的歷史變革。
渭田阻擊戰紀念館中收藏有抗戰時期用的土炮、土槍和繳獲日軍的軍用刀等實物100多件,通過文字、圖片、文物的形式,還原了渭田抗日阻擊戰的起因經過,并著力打造了“紅色文化”大院,規范了黨建活動場所,建成了青島市第一個集村史文化、紅色教育、黨建示范、鄉村旅游和社區服務于一體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承載著渭田村的紅色記憶,也開啟了萊西市鄉村紅色旅游的先河。場館自運行以來,深得社會各界好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成為了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和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2渭田小屋修繕與利用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放火屠村,渭田小屋是渭田村當時唯一遺留下的一處古建筑。渭田小屋建于清朝,在七十年代修繕過一次,如今渭田小屋內的墻壁上掛滿了字畫,擺設筆墨紙硯,院外種植了各類花草,景色宜人,文化氣息濃厚。渭田小屋對外界開放以來不斷有詩人、畫家、書法家等等各界名流慕名而來,在渭田小屋留下墨寶。趙氏遠祖趙汴所留的“半耕半讀為世業,一琴一鶴是家風”的家訓便是其中一幅,它傳達出趙氏祖先希望他的后人為官清廉的愿望,至今渭田人民仍然傳承著這樣的優良傳統。渭田社區會組織村民在陰雨天的時候來渭田小屋,開展寫詩、講故事等活動,社區里的小孩都會過來學習傳統文化,吟誦經典詩詞。此外,渭田社區還會在此開辦文明講習班,組織黨員和村民學習十九大精神,傳承經典的同時,與時俱進。渭田小屋在不斷地開發利用的過程中不僅成了渭田社區的標志性建筑,也成為了傳播學習渭田精神的物質載體。
1.3渭田紅色文化的宣傳工作
為紀念1938年3月9日渭田阻擊戰開始,渭田阻擊戰紀念館和村史博物館于2016年3月9日正式成立并對外開放,青島和萊西的媒體報紙如青島電視臺、萊西電視臺、半島都市報、萊西市情報等多家媒體報紙都予以報道。兩館建成以來不斷有社會各界的組織和個人到訪參觀以及各高校師生都曾到兩館參觀學習,接受革命教育,學習傳播紅色文化。其中不少人根據渭田的紅色文化歷史進行藝術創作,在渭田小屋內掛滿了名人詩詞書畫作品,渭田耕讀學社的成員也會在此即興創作。
在文學藝術作品方面,青島作曲家連占國,以紅色文化、紅色渭田為主題為渭田小學譜寫校歌,在學生中廣為傳唱,讓紅色基因在青少年中繼續傳承,讓愛國主義在青少年腦海中生根發芽。萊西中共市委組織部、宣傳部根據渭田抗日阻擊戰創作的紀實文學《三月桃花開》也即將發行出版。由渭田村民趙先鵬等人共同修訂的14萬多字的《渭田村志》記錄了渭田村的發展變革歷程,體現了濃厚的鄉土味,以其特別生動翔實的材料為村民提供了熱愛家鄉的生動教材,既可教育今人,又可啟迪后代,其教化效果透徹深遠。
2018年渭田村成功入選光明網舉辦的文化專題“美麗中國·地名尋夢”活動,在投票活動中獲得了14428票的好成績,通過投票活動和后期的優秀作品展播使更多的人了解渭田狙擊戰,了解渭田村,銘記這段紅色記憶。
2.渭田社區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渭田社區實地走訪調研了解了渭田社區在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的現狀,發現由于渭田社區地處農村地區,政府重視程度不足,資金投入較少,在當地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的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之處。
2.1教育基地展館面積小
渭田社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但紀念館場地狹小。渭田抗戰紀念館、渭田村史博物館建筑面積共150平方米。在渭田狙擊戰紀念館和村史博物館中館內展品排列繁多,但由于場地面積小,展品布局略顯混亂,沒有科學規劃,對史實和藝術分寸的把握不均衡,沒有做到動靜結合,紅色文化的表現力和震撼力不夠。展品展覽局限于兩館,在館外沒有體現紅色主題的展品呈現。渭田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參觀者人次眾多,但參觀者停留時間普遍較短,一般只會在館內停留十五到二十分鐘,這反映出渭田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有一定的社會關注度,但無法吸引參觀者停留更長的時間,并且由于場地狹小,可容納人數也較少,不能進行大規模人數參觀學習。展館建設和服務中“人本觀念”也有待加強。展館的作用在于傳承紅色文化,所以不是“以物為本”,不是以展品為本,而應該是“以人為本”,應充分發揮兩館的文化教育功能,進行更深入的社會背景分析,引起參觀者共鳴,傳承紅色文化。
推薦閱讀:《紅色文化學刊》是2017年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正式批準的專業學術期刊(刊號:CN36-1345/D),國內外公開發行,由贛南師范大學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