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傳統家庭養老模式難以承擔當前嚴重的人口老齡化現象所帶來的養老壓力,網絡智能平臺應用于社區養老服務具有促進信息交流,確保溝通渠道通暢;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服務效率;豐富服務內容,滿足多樣化需求;利于多方參與,擴大服務覆蓋面的積極作用,在保證服務載體、物聯網架構、智能養老服務設備的基礎上,通過終端層、網絡層、平臺層和服務層之間的相互連接作用,構建社區養老服務的網絡智能平臺。
關鍵詞:社區養老;互聯網技術;養老服務;網絡智能平臺
互聯網作為信息技術和信息時代的產物,經過幾十年飛速發展,正以其強大的自由性、迅速性和廣泛性,全面滲透和影響著各個領域,許多傳統行業借助互聯網技術推陳出新,實現革命性轉變。當前我國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現象帶來了巨大的養老壓力,傳統養老服務模式不堪重負,如何運用互聯網技術、智能傳感設備、物聯網架構建立網絡智能養老服務平臺,改善當前社區養老服務供給能力不足的現狀,成為備受關注的學術研究課題。
1、網絡智能平臺應用于社區養老服務的積極作用
1.1促進信息交流,確保溝通渠道通暢
互聯網的發展,沖破了傳統社會架構下的信息溝通和交流的樊籬,加強了管理服務部門之間協作性,也為個體與部門間的對話創造了有利條件[1]。現行社區養老模式服務供給的滯后性與形式化飽受詬病,互聯網會給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傳遞中帶來幫助:第一,通過終端系統、智能設備、信息處理技術等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傳播速度,將老年人的需求快速、及時的傳遞到供給部門,并第一時間提供解決辦法,解決信息滯后帶來的負面影響。在老人需要醫療救助和出現突發性事件時,能夠通過以上手段發出需求信號,減少時間成本獲得最佳服務供給時機。第二,縮短信息傳播層級,有效防止信息失真,確保信息真實有效。互聯網傳遞信息的導向性功能將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準確傳達到信息接收部門,雙方信息溝通暢通無阻,無需中介傳遞,老人可對需求的具體要求、限制條件等詳細敘述,管理服務部門可根據準確信息提供服務內容,避免信息層級傳遞失真后導致的供需不符現象。
1.2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服務效率
互聯網智能平臺對資源配置的優化體現在資源共享和資源合理分配方面,實現對養老服務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從而提高管理服務效率。節約養老資源、降低養老成本是社區養老模式的優勢所在,現階段我國社區養老的資源整合能力依舊不足,在養老服務資源緊缺的現狀下,仍有部分資源閑置甚至浪費。資源共享即要實現服務設施、服務項目、服務人員等資源的共享,通過建立養老服務資源網絡平臺,幫助老人全面了解周邊可用的養老服務,并可通過平臺自主選擇服務。另外,通過對收集數據的統計分析實現服務資源的合理分配,即根據地區的老人人數、集聚地點、生活喜好等因素來建設基礎服務設施和投放服務項目,來解決資源閑置和供不應求的問題;同時可通過針對老人的需求服務類別、時間、次數等數據分析處理,可合理調配資源避免需求高峰,也可挖掘潛在需求或提供預測性服務。此外,社區管理服務中心對計算機應用系統和智能終端設備的使用,簡化了工作流程、縮短了服務時間、提升了服務質量。
1.3豐富服務內容,滿足多樣化需求
互聯網信息平臺與智能設備的結合使用,豐富的服務項目改善老人生活現狀。如開展遠程健康監測服務,通過智能終端和傳感設備的使用,遠程監測老人體溫、血壓、血糖等信息,進行“監測一呼救一治療”一體化健康管理服務[2];建立網絡社區平臺,促進老人之間的溝通互動,提升老人的精神滿足感。以互聯網為載體的養老服務與傳統養老服務相比,有較強的靈活性和生存空間,互聯網+傳統服務在保證提供原有服務質量的同時帶給大眾全新體驗。社會不斷發展,大眾的需求日趨個性化,每個個體都有生理方面、情感方面、社會方面等不同需求,這些需求呈現出多層次、多元化的特性,老年人的需求也是如此,互聯網發揮其整合資源、節省成本的優勢,建立網絡服務平臺“一對一”服務,可滿足每位老人的個性化需求,提供針對性的服務。
1.4利于多方參與,擴大服務覆蓋面
政府對社會公共服務事業的過多干預近年來飽受詬病,互聯網為一元主導的管理模式向多元協作的治理服務模式轉變提供了改革路徑,徹底擊碎以往封閉、靜態的體制大門。社會組織、志愿者團隊、企業單位等非政府組織通過社交網站、微信、微博等信息網絡媒體方便、快捷地了解社區老人的生活狀況及各類需求,并通過互聯網積極參與進來為老人健康生活提供幫助。網絡智能平臺成為集中社會力量、整合社會資源,促進多方參與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助推器。另外,網絡的平等、開放、共享特性促進了各參與主體間的信息交流與共享,任何個體或組織都能夠自由、自主的從網絡上獲得、分享信息,發表意見,實現了各參與主體之間的對話與協商,因其經濟、社會地位的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和處理問題的方式也不同,這不僅使社區養老服務的形式和內容趨于豐富化和多樣化,同樣擴大了服務供給的覆蓋面。
2、社區養老服務網絡智能平臺的構建基礎
2.1服務載體
社區養老服務網絡智能平臺的服務載體是云平臺。云平臺的應用是基于互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處理和云計算促進社區養老服務的有效供給,互聯網時代養老產業發展路徑就是要實現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的相互結合[3]。首先,020云平臺具有良好的資源整合功能,作為服務需求網絡的集合點,云平臺集合了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和其子女、醫療護理機構、第三方養老服務機構、穿戴式智能設備、手機智能軟件、安全監控系統等全方位的養老服務資源。其次,云平臺具備聯動互通功能,其搭建使各主體處于同一空間平面位置,信息傳遞的時效性與保真性是保障服務供給質量的重要因素。
2.2物聯網架構
物聯網架構的核心技術與基礎應用是射頻識別技術(RFID),該項技術是通過數據交換技術和網絡技術對客觀物體或人進行識別、分析、整合,實現智能接口與信息網絡的無縫整合。社區養老服務中的供需問題是需求端與供應端分離,通過射頻技術建立起供需對接的物聯網架構,以社區服務中心、信息管理中心、資源管理中心統籌整合運營,維持信息接收、處理的暢通性與穩定性。物聯網架構中的養老服務供給主體包括養老服務機構與醫療護理機構,其中養老服務機構提供生活照護、安裝維修、助餐、助浴等服務,醫療護理機構提供緊急救治、康復理療、安全監護等服務。
推薦閱讀:養老方面的論文能發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