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在政治教學中,基于時事教育平臺,培養學生政治認同素養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探討通過時政播報、時政案例、時事討論、時事第二課程等形式來達到培養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時政 政治認同素養
在政治教學中,基于時事教育的平臺,利用時政知識構建教學情境,以及豐富多彩的時事教育活動,有效地輔助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內化,在傳遞學科知識的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和踐行融入其中,培養了學生關注國內外大事的主動性和政治靈敏度,激發了學生的政治熱情和愛國情感,增強了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政治認同的核心素養。在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中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達到培養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目的。
一、利用時政播報培養學生政治認同素養
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時政播報”這一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這一核心素養,把時間交給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前新聞播報活動。利用課前3~5分鐘,讓學生講自己關心的時政新聞、社會現象和國際形勢。時政播報可以培養學生對社會熱點的關注,養成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政治素養的同時,也給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意識到政治認同與自身成長、社會發展、民族未來、國家振興密切相關,而在開展時政播報中,學生選擇播報的內容都是他們心理上的“興奮點”,學生在對社會問題的討論和思考中,從天下事引出理論,寓理論于天下事,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啟迪和教益,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從而獲得普遍的政治認同。
在實際教學中,也應重視輪流播報時事,適時點評。課堂前5分鐘由同學播報最近關注的新聞,要求該同學結合教材觀點評述時事。之后,全班同學對這一觀點展開討論,教師對同學們的觀點進行點評。在爭辯交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語言表達、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有效鍛煉。
二、精選時政案例培養學生政治認同素養
在教學中,做為教師來講要精選時政案例,運用于政治課教學中,以詳實的事例、數據說話,才能達到培養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目的。政治認同素養的培養要基于事實、貼近社會,要事理結合,有圖有真相、有理有實例,既要看到我們政治制度、政治理論、政治道路等的科學性、優越性,也要指出我們現實政治生活還有需要不斷發展和建設的地方。通過精選的時政案例是有血有肉的,它勝于一切空洞無物的說教。教學中, 可以利用知識點對接時政點,依托時事資源作為教學過程中的案例,借助時事資源作為案例,我們以“例”說“理”、以“例”顯“理”、以“例”證“理”,理例有效結合,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開展時事討論培養學生政治認同素養
在政治認同素養的培養中,面對社會中復雜的信息和誘惑,學生缺乏足夠的定力和理智判斷,在認知和處理的過程中常常充滿矛盾甚至是沖突,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辨別能力,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鞏固。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時政討論,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對所接觸到的內容進行思考和辨析,尤其是對社會中的熱點問題和現象,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敢于表達,在不斷的分析、整合和反思中,拓寬自己的視野,培養實踐探究能力,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做到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
如在高二《政治生活》中“民主決策:作出最佳的選擇”教學時,筆者設計了關于晉江市居民用水價格調整方案的模擬聽證會。價格聽證是現今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很容易形成誤解,為了讓學生能更清楚地理解價格聽證的過程,筆者設計也這一模擬聽證會。將全班同學分成小組,扮演不同的角色,每個小組準備好詳細的資料,他們按聽證會的程序,每個角色陳述自己的觀點。經過激烈的討論,最后主持人總結:“在聽證發言中,大家對近年來我市城鎮供水關注民生,改善水質,優化服務所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對調整水價可持續發展城鎮供水表示理解。同時,大家對適度調價、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強化內部管理降低運行成本、加強宣傳教育和引導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合理化建議。”通過這樣的情境模擬表演討論有助于使復雜的聽證會的教學內容簡單化,深奧的教學內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枯燥的教學內容生動化,讓學生切實感受參與民主生活的意義和價值,能從根本上認同國家的政治制作,達到培養學生政治認同的目的。
四、開設時事第二課堂培養學生政治認同素養
時事教育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并非短時間內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需要學生平時關注時事,理解政治課教學中的理論知識,并且在社會實踐中檢驗、深化。利用時事第二課堂拓寬學生政治參與實踐是培育政治認同有效方法之一。如筆者就開設過《新聞評述》這一校本課程,讓學生對當前一段時間的重大新聞進行收集、評述,教師進行點撥指導,也可以觀看《新聞周刊》 《世界周刊》等新聞類視頻節目,久而久之,就可以在政治課的時事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政治敏銳性和洞察力,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理性分析的良好習慣以及積極參與,勇于擔當的政治素養。通過這樣一系列“時事述評”活動,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經過教師的引導、同學的辯論、自己的辨別,加深了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有助于在潛移默化中培育政治認同素養。
另外可以通過研究性學習選取距離學生生活場所近、與其生活相關的時事,在師生、生生共同分析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探究問題,展開調查實踐或論證分析,以時事專題研究、小論文、調查報告等方式提交成果。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現實問題能力。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賦予了思想政治課教學豐富而深刻的內涵,生活也使思想政治課教學精彩紛呈、生機勃勃。我們要善于運用時事政治中豐富的教學資源,構建時政化的政治課堂,拓展課堂教學的時空,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體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學習和生活中,與社會相融,真正感受到學習和生活的意義和價值,獲得個體的自由發展,達到培養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目的。
參考資料
[1]李紅蕾.政治教學中時事政治的重要性.文理導航(上旬).2014(10)
[2]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指導意見.教基二(2014)4號
推薦閱讀:《思想政治課研究》本刊創刊于1978年10月。1998年2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面向全國,公開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