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政治教學不僅僅是度素質的培養也是個人思想變化管理及方法的創新突破,不僅僅是課堂上的一下管理模式,如果是學生對政治課產生興趣那就要有吸引他們地方的方法去教育,怎樣做到這些都是這篇問斬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政治教學,思想管理,管理技術
從《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很多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各感官的功能,讓他們多動手、動口、動腦,參與觀察、思考、討論,做到:內容讓學生閱讀,規律讓學生發現,事例讓學生找尋,思路讓學生探索,方法讓學生尋找,定義讓學生概括,結論讓學生歸納,難點讓學生突破,真正讓學生愿意并能夠參與每節課的學習全過程,這樣能促進學生將已有的知識和方法遷移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達到主動獲取知識的目的。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環境, 就有了自我發展的空間, 并在老師的引導下, 獲得了理智能力發展和深層次的情感體驗, 從而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建構知識,并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一、設置合適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設計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對知識的積極磋商,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也是目前我國新課改的要求,教師有目的地創設或引入一個相關的問題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以引起學生一定的心態情感體驗。擴大學生的視野,刺激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從而啟發幫助學生掌握理解知識,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情境的創設要圍繞教學內容,注意教學的目標性,切合學生的思維實際,注意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師生關系的和諧性,合情合理,總之創設教學情境,讓課堂教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歸生活,才能使學生知、情、意得到主動和諧發展,才能使我們的政治課充滿生機,呈現更加亮麗的色彩。
學習不是結果,而是一種過程,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要創設讓學生充分發展的機會和空間, 直接參與探索新知識的全過程,這樣學生才能領悟知識的奧秘,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大膽放手,尤其是具有思維價值的地方,不要作過細、過多、過早的鋪墊。
二、營造情感范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情感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基礎,也是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的催化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情感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讓學生觸“景”生情,要合理穿插運用各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課堂教學要求師生共同處于課堂雙向互動狀態中,彼此之間應敞開心扉,相互感染,把課堂變成情感交流、對話、體驗和感悟的場所,促進彼此情感的融洽,融洽的師生感情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先決條件。
學生自主學習需要有時間作保證, 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學生也只有在自學過程中進行討論、溝通,相互支持、彌補、配合,才能有所領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才能不斷提高學習能力。
三、多種形式教學,鞏固學習興趣
教師在課堂中教學形式要多樣化,以便激發學生的注意力,避免學生產生厭煩情緒,上課類型既要有講授課,也要有討論課、練習課、自學課,教學手段可采用錄音、投影、掛圖等多種輔助手段,努力創設教學情境。方法的思路可以從兩方面考慮:一是在每堂課里應形成不同的教學和手段的交替;二是在不同的章節之間盡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式。只有經常變換教學形式,才能使學生覺得每堂課都有新鮮感,滿足了學生求新求變的心理,使學習興趣與日懼增。
在課堂上學生分組討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可以使學生的思維發生碰撞,思維的潛力得以挖掘,而學生之間熱烈交流的局面一旦形成,每個學生就都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思維的積極性及語言表達、個性等方面都會得到極大的鍛煉和提高。要形成學生之間熱烈交流的氛圍,教師不僅要設計有思考和討論價值的問題,不要提出過于簡單和無效的提問,而且要改變反饋方式,可以用“誰有不同的想法”“誰有補充意見” 等親切的話語引導學生,盡量避免“對不對”“好不好”的提問,更要改變評價方法,讓學生清楚而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并找出其中的閃光點,給予肯定評價。
四、充分發揮學生的全體作用,提高學習興趣
今日的中學生思維活躍,自主意識、參與意識及表現欲望較強,渴望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因而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該正確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題作用的關系。因而在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前提下,要積極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引導學生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這樣,課堂不僅成了施展才華的競技場,也成了學生學習的樂園。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發展學習興趣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論聯系實際。教師除了利用課堂教學這種途徑處,還可以利用豐富多彩形式活潑的課外活動,使學生躍出課本、走出課堂、融入實踐中,通過自己的多方實踐來加深課本知識的理解,并用所學知識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如黨的十七大召開后,組織學生學習十七大精神,并用十七大精神武裝自己。3、14西藏拉薩打砸搶暴力事件后,讓學生明白:西藏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認清達賴的嘴臉,他們一定會自取滅亡。另外,還開展奧運知識問答,使學生了解奧運、熱愛奧運。通過這些活動,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發展為更為廣泛的興趣愛好,從而更加穩定對政治課的興趣。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 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兩個基本因素,學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動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觀能動性,一切教育的影響都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使學生具有充分的動力主動學習、善于學習。學校教育應著眼于教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夯實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這已成為具有時代特征的教育口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報告中指出:“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
新課程的理念對學生的要求,不是“學到什么”而是“學會怎樣學習”。學會學習是指學生成為獨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學習者。那么如何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促進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調控、自我反饋、自我補救,讓課堂“活”起來,使學生“動”起來,使每個學生都有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是大家都在探索和實踐的問題。
在課堂上教師要始終貫穿“神奇或太奇怪” 這個主線, 從而引發學生的好奇和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設定學習目標,增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自主學習要有自信心,需要一種內在激勵的力量。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方法,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自覺主動學習的引導,不斷增強學生的自我價值意識。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良好的自信情緒給學生一種情境,營造能學、會學的心理優勢,消除學生畏懼、緊張的學習心理,讓學生敢說、敢問、敢議、主動參與,使每個學生都真正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學一樣能行,樹立依靠自己的力量學好政治的勇氣和自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是共青團中央主管的、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主辦的國家級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是中國青年理論與實踐的權威性刊物;其前身是創辦于1982年的《團校學報》,1986年更名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并成為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正式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