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目前,我院政工干部隊伍整體狀況是好的,在加強修養,提升素質,按照黨組意圖開展工作等方面,作了很大努力,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但是,也應當清醒的看到政工部門的建設,政工干部的素質與時刊發展的要求和肩負的職責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選自:《中國法學》雜志社是中國法學會直屬的負責編輯出版發行法學期刊的學術機構。中國法學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團體,是中國法學界、法律界的全國性群眾團體和學術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力量。中國法學雜志社目前主要負責編輯出版發行《中國法學》,并與上海市法學會合作創辦了連續性的法學學術理論書刊——《東方法學》。
隨著檢察改革的不斷深入,檢察政治工作的標準越來越高,對檢察政工干部的素質和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力加強檢察政工干部隊伍建設,提高政工干部素質,已是當務之急。我作為檢察政工戰線的一員,結合工作實際,就檢察政工部門、檢察政工干部如何轉變觀念,推動檢察政治工作轉型升級、促進檢察事業健康發展談一點粗淺的看法。我個人認為,主要從“四重四防一加強”上下功夫。
一、重視經常性,防止隨意化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經常性工作,檢察工作開展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跟進到哪里。在方式方法上,要防止“大鍋飯”、“一刀切”、隨意性教育,取之以經常性思想教育、經常性談心溝通、經常性學習提升、經常性激勵引導和經常性文體活動。在內容設置上,著重樹立“四種意識”、弘揚“四種精神”、保持“四種作風”。“四種意識”即政治意識、法律意識、群眾意識和職業道德意識;“四種精神”即團結協作精神、工作實干精神、爭先創優精神和修身治家精神;“四種作風”即終身學習作風、樂觀向上作風、求真務實作風和廉潔自律作風。政工部門、政工干部要勤于調研、善于分析、勤于觀察、善于評判,審時度勢,針對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確保檢察隊伍朝氣蓬勃,積極向上。
二、重視針對性,防止盲目化
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是人,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面對社會發展過程中給檢察隊伍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要根據不同時期、不同部門、不對對象,有針對性地做到“什么鑰匙開什么鎖”。一是堅持防范在先。對檢察隊伍中帶有傾向性、苗頭性問題,要本著主動抓、抓主動的思路,在抓早抓細抓實上下功夫,堅持做到“四談心”和“三延伸”:“四談心”即干警員工情緒低落時談心、發生矛盾時談心、受批評處理時談心、完不成任務時談心;“三延伸”即內部監督向外部監督延伸、崗內監督向崗外監督延伸、事后監督向事前監督延伸。二是堅持“制度管人”。在現有規章制度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本單位的工作實際,不斷健全和完善檢察隊伍管理機制,按制度辦事,按制度管人。三是堅持強化教育。積極開展“四強化”活動,即抓班子,樹標桿,強化凝聚力;抓機制,重落實,強化執行力;抓隊伍,聚人心,強化原動力;抓開拓,重提高,強化創新力。只有這樣,才能增加干警員工認同感,提升滿意度。
三、重視靈活性,防止僵硬化
干警員工經歷不同、崗位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思維方式和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思想呈現出多元化和差異性。因此,工作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講原則性、又講靈活性,做到“三個寓于”。一是寓思想政治工作于檢察宣傳工作中。切實做好正面典型的宣傳工作,維護檢察隊伍形象,讓干警員工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得到引導和激勵,產生標桿效應。二是寓思想政治工作于富有特色的檢察文化活動中。檢察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要充分利用這個途徑,建設好圖書室、版報欄、健身房、榮譽室、電子文化墻和運動場所,辦好本院內外網、簡報內刊和花都檢察論壇,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三是寓思想政治工作于揚正求實的氛圍中。必須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真正實現讓想干事者有位置,能干事者有舞臺,干成事者有獎賞,形成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