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內容提要】看一下當今世界平均利潤率的變化。根據馬克思的資本有機構成提高規律,平均利潤率有下降的趨勢。但我們顯然發現,全球化以來,資本主義國家的利潤率都一般地上升了,這是為什么呢?其實,馬克思對此現象已經分析得很清楚。馬克思曾列舉了幾種阻礙利潤率下降的因素:勞動剝削程度的增進、工資被壓低到勞動力的價值以下、不變資本要素低廉化、相對的過剩人口、對外貿易和股份資本的增加。馬克思還特別論述了資本的跨國流動所起的作用。
【關 鍵 詞】全球化/馬克思主義/異化/階級
【 正 文 】
本文首先考察了馬克思對全球化的前瞻性預測,包括馬克思對全球化的特點、本質、資本主義推行全球化的手段以及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等的看法。接著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出發對當今全球化的一些最顯著的特點——主要包括無勞動社會的出現、貧困化的加深、利潤率的提高等作了闡釋。
最后,著重從全球化最基本的特點——知識成為越來越主要的資源——出發,探討全球化帶來的世界范圍內新的分工所造成的深遠影響,特別分析了由此可能出現的全球范圍內的基于新分工的階級格局;同時分析了馬克思畢生關心的異化問題,比較了不同于傳統勞動分工的知識分工引發的異化強化等問題。
隨著蘇聯的解體和東歐的巨變,一度被認為是為社會主義提供理論依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也受到種種的責難,許多人想當然地認為,馬克思主義也隨之一去不復返了。法國的社會學大家福柯在《事物的秩序》一書中就公開宣稱,馬克思主義存在于19世紀的思想中,就像魚生存在水中一樣。這就是說,在任何別的地方它都要窒息。
果真如此嗎?事實上馬克思主義誕生于資本主義社會,它是對資本主義社會本質的深入分析。因此,只要資本主義存在,馬克思主義就有它的生存意義。正如詹姆遜所指明的,“在我看來,最令人發笑的沒有條理的表述就是,同時聲稱資本主義取得勝利和馬克思主義已經終結。馬克思主義最早對資本主義及其特性與矛盾進行了研究,如果說資本主義現在已經遍布世界,那么,毫無疑問,馬克思主義比以往的意義更大。”(注:阿里夫·德里克:《彈性時代的馬克思主義》,載俞可平、黃衛平主編:《全球化的悖論》,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版。)
從歷史的角度看,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意義就在于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矛盾,就在于對資本主義的批判精神,“馬克思主義論爭的創造性就在于它提出新的問題的能力”(注:弗里德里克·詹姆遜:《論現實存在的馬克思主義》,載《全球化時代的“馬克思主義”》,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版。)。由于馬克思主義是對于資本主義的科學分析,因而“它具有描述資本主義歷史起源的無限能力”(注:弗里德里克·詹姆遜:《論現實存在的馬克思主義》,載《全球化時代的“馬克思主義”》,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版。)。
同時,馬克思在批判當時的資本主義的同時,還對資本主義的發展作了相當準確的預見,英國的政治學教授格雷說:“長期以來《共產黨宣言》中似乎與時代最不合拍的東西,現在看起來顯示了其預見性。”(注:約翰·格雷:《徒有其名的勝利》,載俞可平主編:《全球化時代的“馬克思主義”》,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版。)特別是,“他寫下了關于全球化、不平等、政治腐敗、壟斷化、技術進步、高雅化的衰落、現代生存的萎靡不振的性質等動人的段落,現代經濟學家們又碰到了這些問題,他們有時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步馬克思的后塵。”(注:約翰·卡西迪:《馬克思的回歸》,載俞可平主編:《全球化時代的“馬克思主義”》,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版。)
當然由于馬克思本人生活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早期,傳統的馬克思主義也基本上成型于資本主義的上升階段,因此,資本主義的一些問題還沒有得到充分地展開。隨著資本主義在全球的滲透,資本主義事實上已經或者說正在達到一個新的階段。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開放性,能隨時吸收時代的新內容。因此,本文就試圖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出發來 解讀全球化現象,并對當今全球化表現出的新特點作些初步分析和探討。
雖然關于全球化的討論是近年(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才突然增多的,但全球化的趨勢不是現在才有的現象。全球化是一個歷史的范疇,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隨著工業革命和世界市場的出現而出現的。一般認為全球化的發展從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起,經歷了四個階段,而馬克思本人其實就生活在全球化發展頗為迅猛的第二階段。因此,作為偉大的歷史學家和現實分析家,馬克思當然不會不關心全球化這一問題。
在資本主義社會,是經濟上處于支配地位的大資產階級主導國內外的事務。因此,自然的就是“跨國公司的頭面人物操縱了全球化的進程,并使之為他們的利益服務;他們還成功地傳達了一種謬誤:全球化不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注:愛德華·S ·赫爾曼:《全球化的威脅》,《馬克思主義與現實》1999年第5期。)。 這正如美國的財政部長薩默斯一語道明的,“美國公司在每一個領域都確定了世界的標準”(注:袁冬梅、廖進中:《經濟全球化與美國經濟增長》,《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3期。), 如軟件方面的微軟公司,快餐方面的麥當勞公司等。&nbs p;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馬克思所期望的最終全球化并不是當今的全球化,而是共產主義這種新的社會形態的出現。他認為,只有狹義地域性的個人被世界歷史性的、真正普遍的個人所代替,“無產階級只有作為世界歷史性的存在,就像它的事業——共產主義一般只有在世界歷史意義上才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