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批評是政工干部對職工的不恰當的思想言行給予否定的評定,以喚起職工的感覺,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職工的思想變化,使職工真正提高思想認識和覺悟。俗話說“會說使人笑,不會說使人跳”,可見批評的藝術性是何等重要。根據多年的工作體會,我認為,政工干部要用好批評的方法,提高批評的藝術性,必須更新工作理念,加強對批評藝術的研究,注重對政工的鼓勵,促進職工的個性發展,以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批評技巧。
一、旁敲側擊,言此意彼
實踐告訴我們,對犯了錯誤的職工脫口而出的嚴厲批評或指責,往往會使職工產生逆反心理。所以,遇事不要馬上把情緒暴露出來,而是要含而不露或含而少露。比如,有時候說話可繞個彎子,言此意彼,旁敲側擊,通過打比方等方式來啟發職工自省自責。這種委婉的批評教育方法,含蓄而不失尖銳,寓道理于情趣之中,這比嚴厲的斥責或強制命令所取得的教育效果要高明得多。也正是由于政工干部在批評時運用含蓄的話語,直話曲說,從而滌蕩了職工心靈的塵霾。
有時,旁敲側擊,言此意彼,往往會收到比就事論事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采用“影射性”談話法,暫時避開職工的錯誤行為本身不談,而天南地北地東拉西扯,采用比喻、類比的方式,講典故,引警句,借助他人他事,對職工進行適當的暗示和提醒,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言行已構成或即將構成過錯,讓職工從中悟出道理,自覺改正錯誤,這種方式對于自尊心、虛榮心較強的職工效果尤佳。
“曲線救失”也是一種旁敲側擊的批評方法,對于犯了錯誤又不方便當面批評的職工,可以通過第三者如其他干部或職工,漫不經心地向犯了錯誤的職工傳遞你的批評信息,或者創設氛圍讓他在無意之中知道你的批評意見,從而讓職工認真審視自己的言行,改正過錯,彌補不足。
二、注意緩沖,欲熱故冷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時職工突然犯了錯誤,往往會叫你頓時火冒三丈,甚至拍案而起。這時,作為一名合格的政工干部,你就要有當怒不怒的自控能力,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對事情作冷處理,將滑到嘴邊的尖酸刻薄的話咽回去,用“或許”“可能”等模糊語言緩沖一下,為政工干部進行批評提供一個緩沖的條件,創造一個融洽和諧的氛圍,給這個職工留個自我反省和糾正的余地,這樣就可以贏得批評的主動權。
緩沖的批評方式,也叫延緩性批評,就是在問題發生后先設置一個緩沖階段 ,讓職工在情緒穩定易于接受信息的狀態下接受批評,從而鈍化了矛盾,以獲得最佳效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冷處理”。
這種方式有時更能敲開職工的心扉,為公正地評價和處理問題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我們知道,當職工的情緒處在穩定或心情舒暢時,最容易接納批評的信息,而當情緒處于被動或在氣頭上時,感受到批評的信息就會引起抵觸抗拒的心理。
三、含而不露,意在言外
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批評方式,就是對待有些職工犯的有些錯誤,不必事事都要“打開窗子說亮話”,有時候可以用暗示的方式進行批評,這叫明話暗說,點而不破,不點自明,意在不言中。這種批評就是饒有興趣地的含蓄批評,既不誤傷職工的自尊,又不容易引起職工心理的逆反,不但增添了批評語言的藝術性,更能體現因勢利導的批評藝術,達到出神入化的教育境界。
有的政工干部,把這種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批評方式叫做幽默式批評。就是運用含有哲理的故事、雙關語、形象的比喻等,啟發調動犯錯誤職工積極思考,促進政工干部和犯錯誤職工相互間的感情交流,使批評能有一個輕松愉快的氣氛。
它以幽默的方式點到批評對象的要害之處,而又含而不露,令人回味無窮。這種批評方式,表面上肯定了職工的錯誤,實質上是否定了職工的行為,用含而不露的教育代替對職工過錯行為的批評,既讓職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讓職工感覺到政工干部對自己的信任,從而既保護職工的自尊,又激發了職工奮發向上的內驅力,其教育效果,是直接批評所不能奏效的。但是,使用幽默式批評不要牽強附會生拉硬扯,否則,會適得其反,給人一種畫蛇添足之感。
四、寓貶于褒,似褒實貶
寓貶于褒,似褒實貶,這是一種鼓勵式的批評。這種鼓勵式的批評可以不從正面提出批評,而是從側面繞一繞,巧妙地給予鼓勵和提醒,即在批評中寓于鼓勵和鞭策,在鼓勵中飽含信任和期望,在信任中維護其自信和勇氣,使職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又不喪失自尊,從而起到預期的批評效果。
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愛聽贊揚的話,職工也是如此,每個職工都會有缺點和錯誤,但大多數職工都喜歡聽表揚話不愿聽批評話,甚至一聽到批評就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我們如果用贊揚和鼓勵來代替批評,效果會更好。沒有批評他們,但卻同樣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樣,表揚中蘊含著批評,批評中寄予著期望,如同武林高手“踏雪無痕”一樣,于平靜舒緩中顯示出他們的強大威力。
在鼓勵式的批評中,它不傷害職工的自尊心,不丟職工的面子,不會引來職工的抵觸情緒。 職工能夠理解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理解和平等,能夠體味到獨立人格的尊貴和政工干部的拳拳之心。 鼓勵式的批評,在心與心愉悅和諧的感應中,職工醒悟了,在心與心的碰撞中,職工的思想升華了,心靈魂凈化了。
我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制藥廠已經把許多良藥制成了糖衣片,許多過去極苦的難吃的中藥也加上了蜂蜜和香料。人們越來越歡迎甜口的良藥。如果我們教育職工還停留在忠言逆耳、良藥苦口的傳統觀念上就落伍了,就不受歡迎了。
我覺得,魏老師的這段話對于我們政工干部確實有極大的借鑒作用,政工干部一定要善于發現職工的優點,多表揚少批評,這樣,職工內心一定會充滿感激之情,從而積極要求進取,最后達到改正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