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 隨著建筑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 中央空調產品的市場需求日益增加,近十年是我國制冷空調行業蓬勃發展的時期,本文從從機房、制冷機組、風管、送風量、冷卻塔、空調末端設備、管道保溫等多個方面,就中央空調設計與安裝中的常見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中央空調;制冷設備;安裝;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market demand for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o improve the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products, nearly a decade is a period of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industry in China, this paper from the engine room, refrigeration units, air duct, air supply, many aspects of the cooling towers, air terminal equipment, pipe insulation,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FAQs.
Key words: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中圖分類號 : TB49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央空調已經在高層建筑中得到了廣泛使用。然而,中央空調系統的安裝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存在大量隱蔽工程,而且與建筑的內部裝飾、電氣、給排水布局相互交織,安裝工藝較為復雜。因此,中央空調系統的正常運行,除了優良、科學的設計外,施工質量的好壞也是關鍵的一個因素。加強中央空調的施工管理是中央空調正常運行、充分發揮功能的重要保證。
1、機房
1.1冷凍機房的結構設計
1)用于方案估算時, 制冷機房面積約占公共建筑總建筑面積的 0. 5%~ 1%。機房凈高對于小型電制冷機房控制在 3m~ 4.5 m,對于大型電制冷機房或吸收式制冷機房控制在 4.5 m~ 5. 0 m,并且設備最高點到梁下不小于1.5 m。附屬設備間凈高不小于3.0 m。
2)對水泵、冷水主機的基礎的布筋等做出預留, 但目前普遍是由空調設計人員簡單地畫上基礎形狀,沒辦法指導現場施工。
3)制冷機房應設控制室,機房與控制室之間設玻璃隔斷, 并做好消聲處理。大型制冷機房還應設維修間及洗手間。控制室與維修間宜設空調裝置。
1.2冷凍機房的合理布置
1)制冷機房應設置在靠近空調負荷中心,并應考慮設備進出的通道和孔洞。
2)冷卻、冷凍水管要合理排列, 特別是水泵進出水管不能急轉急拐,否則, 由于流速較大, 造成紊流噪聲和振動。
3)消防專業、給排水專業的管道應注意不能在設備機組的上空穿過,防止因管道冷凝水或其他原因造成滴水到主機上, 影響其正常運行。
4)制冷機房內溫度表、壓力表及其他測量儀表, 應設在便于觀察的地方。閥門高度一般離地1.2 m~ 1.5 m, 高于此高度時,應設工作平臺。
2、制冷機組
空調制冷機組冷量不足的情況:1)表現形式。制冷壓縮機本體運轉無明顯異常現象,但空調房間溫度降不下來。2)危害性滿足不了生產工藝或工作人員舒適的要求。3)產生的原因分析。a.制冷劑充灌的不足。制冷劑不足時, 可從膨脹閥處聽到有間斷的液體流動聲,嚴重不足時, 將在膨脹閥后的管道上出現結霜現象; b.制冷系統有泄漏部位; c.冷凝器的冷卻水量不足或冷卻水溫偏高; d.熱力膨脹閥開度不適當; e.熱力膨脹閥和感溫包安裝不合適。
3、風管
3.1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風管設計
對于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設計人員在施工圖中往往未能很清楚地表達出來,而安裝施工單位往往圖方便, 將新風支管直接與風機盤管回風箱連接起來,筆者認為這是不可取的。
3.2、風管安裝
1)風口不得直接鉚接在主管上。有的工程曾將車庫排煙風口直接鉚接在主管上,后根據專家意見在主管上伸出70mm 短管再與風口相連。
2)消火栓管與箱體周圍空隙應用防水油膏涂嚴實。
3)穿樓板套管要高出裝飾面。規范規定: 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應高出裝飾面 20 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應高出裝飾面50 mm。在一些土建裝飾面抬高部位,施工時應及時調整套管長度。不可讓套管被埋沒。
4)關于螺栓。上螺栓時不可遺漏了墊片(風管法蘭螺栓尤其多) ;螺栓對接平行度與管中心線垂直, 螺栓露出螺母長度一致,且不大于螺栓直徑的 1/2, 朝向合理,常檢修的部件的螺栓處應涂黃油。
5)設備與閥門, 閥門與部件間不宜直接連接。一般情況, 為了檢修方便,在其間加 100mm短管。
4、送風量
4.1空調系統實測總風量過小
1)表現形式。風機和電機的轉數正常, 風機運轉無異常現象,電機運轉電流過小,與電機的額定電流相差較大, 各送風口 (或排風口)出口風速很小。
2)危害性系統總風量達不到設計要求,通風、空調系統的其他參數無法保證,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轉。
3)產生的原因分析。
a.空調器內的空氣過濾器、表面冷卻器、加熱器堵塞; b.總風管及各支風管的風量調節閥關閉或開度不大; c.風閥的質量不高,風閥的葉片脫落; d.風管系統設計不合理,局部阻力過大; e.設計選用的空調器不當; f.設計選用的風機全壓過小。
4.2通風、空調系統實測的總風量過大
1)表現形式。風機運轉正常, 電機運轉電流超過額定電流,各風口的出口風速較大。
2)危害性通風、空調系統在試車或試驗調整過程中, 如電機長時間處于超負荷運行,電機將會燒毀。
3)產生的原因分析。
a.對于空氣潔凈系統是由于各級空氣過濾器的初阻力小; b.系統總風管無調節閥或調節閥失靈; c.風機選用不當。
5、冷卻塔
5.1冷卻塔的選型
1)冷卻塔標準設計工況:進水溫度t1= 37 ,出水溫度t2=32,設計溫差t=5, 濕球溫度ts= 28 , 干球溫度td =31. 5,大氣壓力 P = 99. 4 kPa。
2)選用冷卻塔應根據其技術性能參數、熱力特性曲線或非標準工況水量選用表進行。
3)選用冷卻塔時所采用的空氣干、濕球溫度, 應為當地歷年平均不保證50 h的干、濕球溫度, 并應與所服務建筑空調系統設計計算干、濕球溫度相一致。
4) 冷卻塔設計循環水量不宜超過其額定冷卻水量; 當設計循環水量小于額定冷卻水量的 80%時, 應對冷卻塔的配水裝置進行校核并由生產廠家作出相應調整。
5) 冷卻塔一般不設備用,其臺數宜與制冷機臺數相匹配。
6) 根據環境要求,選用不同噪聲等級的冷卻塔。
7) 冷卻塔的進水壓力應符合所選用塔型的要求, 循環水泵揚程不宜過高,否則易產生飄水現象。
6、冷卻塔的安裝
冷卻塔的形式較多,一般按通風方式、淋水方式和空氣的流動方向進行分類。空調制冷系統所用的冷卻塔以逆流式和橫流式為多, 其淋水方式多采用薄膜式的。冷卻塔必須安裝在通風良好的場所,盡量避免裝在有熱量產生和粉塵飛揚場所的下風口。一般安裝在冷凍站的屋頂上。
5.1、冷卻塔本體的安裝
(1)安裝時應根據施工圖紙的坐標位置就位,并應找平找正。
(2)冷卻塔的出水管口及噴嘴方向、位置應準確。
(3)冷卻塔塔底與基礎預埋鋼板直接定位焊接。
5.2、冷卻塔部件的安裝
(1)淋水裝置和布水裝置的安裝薄膜式淋水裝置有膜板式、低蜂窩式、點波式和斜波紋式等不同形式。 布水裝置有固定管式布水器兩種。 施工時根據各自的特點按照隨機技術資料的要求進行安裝。
(2)通風設備的安裝
抽風式冷卻塔、電動機蓋及轉子應有良好的防水措施。接線端子一般用松香或其它密封材料密封; 鼓風式冷卻塔為防止風機濺上水滴,風機與冷卻塔體距離一般不小于 2m。
(3)收水器的安裝
收水器一般安裝在配水管上、 配水槽中或槽的上方,阻留排出塔外空氣中的水滴,起到水滴與空氣分離的作用。在抽風式冷卻塔中,收水器與風機應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防止產生渦流而增大阻力,降低冷卻效果。
7、空調末端設備風機盤管、風柜機的安裝
1)風機盤管、風柜機的安裝中須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施工, 并應有一定的安裝坡度以順利排放冷凝水; 對于風柜機的排水管必須做有存水彎。
2)在施工過程中, 其安裝高度除滿足室內吊頂高度的要求外,在可能情況下盡量將風機盤管吊裝高一點,以保證冷凝水能更順暢排走。
8、管道的保溫
無論風管或冷凍水管保溫,若選用鋁箔玻璃棉保溫時,由于玻璃棉屬非閉孔性,若某處鋁箔穿破或某處接縫膠帶脫離, 則該處漏入的空氣就會滲透到整條管道的保溫層,造成大面積產生凝結水而導致玻璃棉濕透,保溫失效,結果只能重新投資更換保溫而導致重大的經濟損失。考慮到冷凍水管內介質溫度較低, 更容易由于保溫不良而引起冷凝水滴水問題, 因此建議采用閉孔性的保溫材料(如橡塑發泡或聚乙烯發泡等), 因為該種材料就算局部保溫層受到破壞,也不會擴散引起大面積保溫失效。
5、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央空調的安裝施工是一項復雜而且細致的工作,系統相對復雜,需要對安裝施工的全過程進行嚴格管理和質量控制,確保系統能夠安全、持續地運行。
參考文獻
[1] GB 50243-2002,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S].
[2] GB 50242-2002,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S] .
[3] 李志生,張國強.中央空調冷卻水處理技術比較分析[J].制冷與空調.2006,6(4): 40-41.
[4]黃堅.淺談中央空調節能的有關措施[J].山西建筑,2007,33(21):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