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1 高血壓的流行現狀與控制現狀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相應的生活方式改變引起的高血壓病在我國的患病率明顯上升。過去,高血壓病一向被視為“老年病”,與年輕人無關。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病正在逐步年輕化,中青年高血壓病的患病率明顯上升。
在中青年高血壓人群中,大約有40%的人并沒有感到自己身體的不適,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常因工作負荷大、生活負擔重、生活節奏快等諸多原因,而忽視或無暇顧及自己的身體狀況,埋下危害健康的隱患,甚至出現“透支”健康的狀況。
胡大一等在2002年對我國14省、市高血壓現狀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35-45歲我國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12.77%,治療率為20.07%,治療率遠不如46歲以上人群,約有80.00%的人不進行治療(表一)。
表一 我國居民各年齡段高血壓病患病率、治療率及控制率 %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和許多歐洲國家就開始了高血壓的社區干預研究,使高血壓的病死率近年來有所下降。我國在近幾年也開始積極開展高血壓的社區管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對高血壓的認識度,控制率仍很低,尤其在中青年人群中,對高血壓的認識度不夠,有的甚至在出現并發癥腦卒中和心臟病等就醫時才知道有高血壓。然而現今的社區納入管理是高血壓患者,又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來劃分隨訪的頻率,老年人大多多種疾病并存,高血壓也大多處于3期,占了大量的醫療資源。中青年人很多處于早期高血壓階段,是高血壓的高危人群,而這些人群由于其本身特點和國家現有政策影響,往往不能有效管理。
2 中青年高血壓病患者人群特點
2.1 高血壓的原因
一般來講,高血壓與遺傳、體重、飲食、精神和心理等因素有關。通常父母均有高血壓的子女其高血壓發生率為45%,父母僅一人有高血壓的子女其高血壓的發生率為28%,而父母均無高血壓的子女其高血壓的發生率僅為3%。超重者高血壓患病率較體重正常者要高2~3倍。當體重增加1千克,人的血壓平均就會上升1毫米汞柱。在飲食結構上,攝人的鹽、飽和脂肪酸即動物肉類以及油脂類食物過多,蔬菜、水果等纖維素攝入偏少,均可使血壓升高。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大量飲酒,吸煙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血壓升高。長期精神緊張和心理狀態不佳、又缺少體力活動者,性情急躁易發怒、情緒激動的人。血壓便會處于持續升高狀態,使人體內的腎上腺素、多巴胺和胰島素分泌明顯高于正常人。這些物質能影響心血管系統,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易患高血壓病。
2.2 身體狀況
這階段人群存在很多不良生活方式,主要表現為吸煙,酗酒,高脂高糖高蛋白飲食,缺乏運動,精神緊張,作息不規律,不能正確緩解心理壓力等。生理機能和體能都開始下降,一些器官也開始衰退,各種疾病開始出現,醫學界稱之這一年齡段為“危險期”。
2.3 社會地位
中青年人正處于事業、生活的頂峰,在單位肩負重要領導職務或工作重任,而在家中又要照顧老人、小孩,是家庭和社會的主要力量,人際關系,婚姻和家庭等各方面都存在許多選擇和調整。因此工作、生活往往缺乏規律性,思想壓力大,負擔較重。諸多因素使交感神經系統經常維持較高興奮狀態,直接或間接促使中小動脈血管收縮,血壓升高。
2.4 疾病特點
35-45歲是慢性病開始出現的階段,多數處于疾病的早期。而這一階段的疾病因不注意早期癥狀,疾病初期不治療往往出現突發嚴重癥狀才就醫。再者這一階段大部分人因為長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形成了高血脂,高膽固醇,高血壓和高尿酸等,又因這些癥狀不明顯,不予治療,時時處在爆發危險中。還有吸煙,酗酒,暴飲暴食等引起一些疾病的誘發。
2.5 對疾病的認識
高血壓既是一種獨立的慢性病,又是導致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臟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隨著血壓水平升高,心腦血管病等并發癥的發生危險隨之增加。在高血壓的各種并發癥中,以心、腦、腎的損害最為嚴重。這部分人文化知識水平高,但防治知識貧乏,加上自我保健意識差,認為自己年輕,高血壓是老年病,對其危害性認識不足。對疾病重視不夠,輕微癥狀不注意,慢性病不治療,大多處于亞健康狀態,有各種潛在保健需求。
2..6 治療依從性差
高血壓治療仍以口服藥為主,終身服藥來控制血壓,此時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就里顯得尤為重要。患者依從性不佳有下列原因:藥物的經濟負擔太大,患者長期服用從經濟上或心理上不能承受;患者對藥物的副作用認識不足,出現咳嗽、浮腫、心悸等不適反應后自行停藥;醫患溝通不夠,對高血壓的宣教不夠,對高血壓的危害認識不足;服藥次數過多,經常漏服;患者未積極參與對自己醫療的決定和血壓監測。
2.7 中青年高血壓病患者管理必要性
目前全國有高血壓患者約1.6億人,而且發病率還在不斷上升在新出現的高血壓病例中,35~45歲患者越來越多,約占63%,遠高于其他年齡組;他們中有1/3的患者就診前不知道患有高血壓,高血壓可引起心臟,腎臟等器官損害,是中青年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中青年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工作繁忙,緊張,壓力大,而且多有不良的生活習慣,這些逐步轉化為代謝指標的異常,所以中青年重要的是控制危險因素,定期查血壓,血糖,血脂,尿酸等,及時干預危險因素,從而使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腦血管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對提高中年人今后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3 討論
社區衛生以基層衛生機構為主體,全科醫師為骨干,合理使用社區資源和適宜技術,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范圍、需求為導向,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等為重點,擔負著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功能等職責,慢性病管理師其中重點之一,而高血壓又使慢性病中最常見,罹患率最高的疾病。在全科醫生與病人的交流中,有40%的內容與慢性病有關,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