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論文摘要:中國古代豐富多彩的神話,是遠古歷史的回音,它真實地記錄了中華民族在它童年時代的瑰麗的幻想、頑強的抗爭以及步履蹣跚的足印。同樣,它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頭,體現了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內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對中國古代神話中所蘊涵的民族精神,我們可以大致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首先,中國古代神話通過面對惡劣的生存環境、不舍的辛勤勞作和斗爭,體現了中華民族深重的憂患意識和勇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發源于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廣闊地域。而在3000多年前,黃河流域除了不斷出現洪水和旱災以外,還分布著很多密林、灌木叢和沼澤地,其中繁衍著各種毒蛇猛獸。
從《山海經》中那些能帶來災異甚至能食人的半人半獸或半禽半獸的描述中,我們能看到先民對生存環境的警懼之情。比如:
女媧補天的故事: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淮南子·覽冥篇》)
后羿射日的故事:
“逮至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于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于洞庭,擒封希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淮南子·本經訓》)
其次,中國古代神話通過對人類保護神、神話形象的塑造,體現了其明確的厚生愛民意識。
對百姓民眾生命的愛護和尊重,是中國文化的一貫精神,所謂“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辭下》),就反映了這種思想。
中國古代神話在展示人類惡劣的生存境遇的同時,還為人類塑造了一些保護神,如前所說之女媧、后羿等。此外,還有一些神話形象,如,龍、鳳等,“見則天下安寧”(《山海經·南山經》),它們的出現給人帶來了祥瑞和安慰。重生意識還包括對個體生命的珍惜和對生命延續的渴望。《太平御覽》卷七九引《管子》曰:“黃帝鉆燧生火,以熟葷臊,民食之無腸胃之病。”再如南方之神炎帝,《淮南子·修務訓》說:“(炎帝)一日而過七十毒。”《搜神記》亦說:“神農以赭鞭鞭草木,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通志·三皇記》載:“(神農)一日間而遇七十毒。或云神農嘗百草之時,一日百死百生,其所得三百六十物。以應周天之數。”上述記載也許有些夸張,但神農嘗百草歷經艱險,九死一生,當是事實,最后,他還是死在嘗草上。
黃帝、炎帝對人類的生命可謂關懷備至,甚至不惜以身試毒。這些都體現了人們和自然和諧相處的愿望,在本質上是對保護和發展生命的希冀。
再次,中國古代神話通過描述神話英雄們在反抗自然、反抗天帝的斗爭中的不畏強敵、堅持不懈,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永不妥協的反抗精神。
生存環境的艱苦,激發了先民不屈的奮斗精神,這種奮斗精神本身就意味著對于命運的抗爭,由此而孕育出一大批反抗自然,反抗天帝的神話英雄。
夸父逐日的故事: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杖,化為鄧林。”(《山海經·海外北經》)
夸父是古代神話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載天山上。他雙耳掛兩條黃蛇、手拿兩條黃蛇,去追趕太陽。當他到達太陽將要落入的禺谷之際,覺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沒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澤的水,還沒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臨死,拋掉手里的杖,這杖頓時變成了一片鮮果累累的桃林,為后來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夸父追日的神話,曲折地反映了遠古時代人們向大自然競勝的精神。晉代陶潛在《讀山海經》詩中卻稱贊說“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
反抗天帝的神話如《山海經·海外西經》中所載的刑天:
“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是山海經里提到的一位無頭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黃帝在阪泉之戰打敗之后,刑天便跟隨在炎帝身邊,定居在南方。當時,蚩尤起兵復仇,卻被黃帝鏟平,因而身首異處,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著利斧,殺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門外,指名要與黃帝單挑獨斗。最后刑天不敵,被黃帝斬去頭顱。而沒了頭的刑天并沒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來,并把胸前的兩個乳頭當作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為沒了頭顱,所以他只能永遠地與看不見的敵人廝殺,永遠地戰斗。在陶淵明的《讀山海經》中有“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類,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來贊頌刑天的精神。
即使斷首已死,也要對著天帝大舞干戚,這種頑強的抗爭精神是何等的壯烈!刑天,象征著一種永不妥協的精神!他所象征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悲劇性格,成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長河中的巨浪。
古神話中創造了神的故事和神話英雄,寄托了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理想,真實地記錄了中華民族在它童年時代的瑰麗的幻想、頑強的抗爭以及步履蹣跚的足印,其中蘊含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主永遠的綺麗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