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社會科學家雜志屬于什么級別的期刊
《社會科學家》雜志是核心期刊。雜志曾在1990年獲全國首屆期刊展覽評比整體設計三等獎,在1992年被評為旅游經濟類核心期刊,在1996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期刊,在1999年被評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在1999年多次被評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期刊,在2000年獲該規范執行優秀獎(全國只有154家人文社科期刊獲此殊榮)等等。雜志還為旅游界、商界人士,社會科學界、高等院校的中青年學生、社科聯及其學術團體、各級黨校、黨政機關的管理者、理論研究者和其他社會科學等人提供了平臺。并且雜志現在所設置的主要欄目有名家系列(包括名家語絲、名家訪談、名家新作、名家新著評介等)、博士論壇、碩士網站、哲學與當今世界、經濟新視野、旅游時空、政話文明與構建和諧社會、文藝論叢、歷史縱橫、教育新探索、管理學與企業發展、語言與文化研究、桂林研究等。
當前社會科學家的投稿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文稿篇幅(含圖表)8000-15000字為宜。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我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2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最主要的、公開出版文獻。未公開發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請采用腳注方式標明,參考文獻不少于3條。
論文范例參考: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社會建設:歷史、意義與路徑選擇
中共十八大明確提出了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四大建設之中的要求,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基礎性地位。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社會建設就是其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梳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社會建設關系問題的歷史脈絡,對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社會建設進行意義分析與路徑選擇的探討是十分必要的。一、生態文明建設與社會建設及其關系的歷史演變在生態文明建設與社會建設關系問題上,經歷了分別提出社會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兩個概念到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社會建設的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社會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概念的提出及其各自地位的提升。雖然西方社會較早關注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問題,但并沒有明確提出“社會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這兩個概念。它們都是由中國人創生的新概念。孫中山在1917年寫出的《民權初步》中就提出了“社會建設”一詞,但其具體內容卻主要涉及政治建設領域。1935年,孫本文為“社會建設”下了一個定義:“依社會環境的需要與人民的愿望而從事的各種社會事業,謂之社會建設。”[1]這一定義與我們今天所說的社會建設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