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為了解高中學生疲勞程度與原因調查。方法:對陜西省398名高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采用自擬的疲勞原因問卷,其中包括睡眠時間、運動、營養飲食、情緒,同時填寫疲勞量表—14(Fatigu Scale.14,Fs-14)。結果:男女生的睡眠時間及 Fs-14評分經u檢驗,提示男女生均睡眠不足提示男女生入睡時間延遲;低年級與高年級的作業量也有相當大的差別;每天的運動人數上高年級與低年級相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高中生存在明顯疲勞;疲勞原因主要是因為休息、睡眠時間減少,作業量曾多,運動時間減少。
關鍵詞:高中生;疲勞;調查
近年來,中學生的睡眠時間問題日益受到重視[1]。高中階段,學生由于課程門類增多,知識面量增大,加之難度也隨之加深,以致超過某些學生能力的限度,易產生大腦疲勞。研究高中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致疲勞因素對當代高中學生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于2009年11月份,對陜西省洋縣某高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一、二年級(低年級組)各調查2個班,高三年級(高年級組)調查4個班,合計398中,男生組 146人,女生組152人,低年級組164人,年齡≤17歲;高年級組134人,年齡≤19歲。
1.2 方法:采用自擬的疲勞原因問卷,其中包括睡眠時間、運動、營養飲食、情緒,同時填寫疲勞量表—14(Fatigu Scale.14,Fs-14)[2],對高中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先由老師說明調查的目的和意義;再由學生按指導用語獨立填表;最后對調查結果統計分析。本組學生均排除患有流感、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結核、抑郁癥等病理性疾病。睡眠時間問卷包括每天入睡時間、覺醒時間和睡眠時間,以小時為單位。Fs-14由英國皇家醫院心理醫學研究室Trudie Chalder等研制。
2 結果
2.1 表 1、2顯示,低年級組與高年級組的入睡時間二者呈負相關,經統計學檢驗呈線性關系。男女生的睡眠時間及 Fs-14評分經u檢驗,除MF外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男女生均睡眠不足,二者呈負相關,經統計學檢驗呈線性關系,提示男女生入睡時間延遲。
表1 高中生性別組睡眠時間的Pf-14測評結果 注:①P<0.01;②P>0.05
2.2 表3顯示,低年級組與高年級組的人數與作業量情況可以看出,低年級的學生做作業的時間主要集中在1~2 h,而高年級組學生的作業量集中在>3 h。;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
表3 高中高低年級組人數與作業量(h)情況表
注:兩組比較,P<0.001
2.3 表4顯示,高年級組學生比低年級組的學生少,表現在每天的運動人數上。并且在大于1天運動3次中,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參加體育運動情況
注:兩組比較,P<0.05
3 討論
疲勞是指持久或過度勞動后引起機體不適和工作效率降低的狀態。表1顯示,男女生的睡眠時間都縮短,MF差異考慮由抽樣誤差造成。男女生的睡眠時間高限均低于國家規定的9 h,低限為6.5 h。從表3中可以看出,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作業量在加大,這在某些反映了我國教育的弊端,應試教育在一定范圍內還長期存在。
長此下去必然影響學生的生長發育,甚至身體健康。充足的睡眠能消除日間學習所帶來的疲勞癥狀迅速恢復損耗的腦神經細胞,是一種積極幫助和修復大腦疲勞最有效的方法。睡眠不足勢必影響工作能力,從而直接影響學習效率。
出現學習疲勞后,睡眠、飯量、體重以及身體狀況方面都會有變化。主要表現為人難以入睡、多夢、睡著后會抽筋、早醒、睡得不深、容易驚醒;飯量減少、胃口不好;體重減輕;抵抗力下降、容易患病等。
參考文獻:
[1] 王天芳,張翠珍.疲勞量表—14[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特刊:61.
[2] 三池輝久.小兒型慢性疲勞綜合癥本質的研究[J].日本醫學介紹,2004,23(2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