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 在升結腸行至肝臟下方時,向左彎曲形成橫結腸,該彎曲處叫肝結腸曲,橫結腸行至脾下方時向下彎曲形成降結腸,這個彎曲處叫脾結腸曲,我們統稱它們為結腸曲。在整個結腸中,結腸曲的位置最高。文章發表在《醫藥前沿》上,是主治醫師雜志投稿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 結腸癱瘓癥 選擇性結腸切斷曠置術 曠置結腸綜合征
由于腸道中常有一些氣體,而氣體有上行的特點,所以腸道中的氣體易集聚于結腸曲處,氣體的集聚引起的一些癥狀被稱作結腸曲綜合征。結腸曲綜合征的發生與結腸功能紊亂有關,這是臨床常見的一組癥狀,該綜合征對人體健康并無多大影響,但所引起的身體不適感影響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降低了生活的質量。
頑固性便秘尤其是結腸慢傳輸便秘一直是臨床治療上的難題。在著名肛腸病專家王玉成和曹吉勛教授的指導下,2003年初,我們提出了結腸癱瘓癥和選擇性結腸切斷曠置升直或盲乙吻合術,術后配合中醫藥、針灸、心理的綜合治療方法,取得了滿意的效果,但是始料不及的是部分患者竟然出現了腹脹、煩躁等曠置結腸綜合征的現象。現報告如下。
目的:探討選擇性結腸切斷曠置術后曠置結腸綜合征的臨床表現和原因。方法:回顧性分析以選擇性結腸切斷曠置術治療28例結腸癱瘓癥患者。結果:28例患者中痊愈25例(89.3%),緩解3例(10.6%),出現選擇性結腸切斷曠置術后曠置結腸綜合征4例(14.3%)。結論:選擇性結腸切斷曠置術治療結腸癱瘓癥術式簡化,術程縮短,安全有效,有較大臨床應用價值。部分患者術后出現輕度糞便返流引起的曠置結腸綜合征,說明結腸癱瘓癥患者結腸的蠕動和排空功能嚴重障礙,非手術治療無效。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28例,女18例,男10例。年齡20~75歲,病程2~32年。納入條件:①癥狀:頑固性重度排便障礙持續2年以上,無便意或便意差,并有由此繼發的各系統并發癥。如消化系統系列癥狀;神經精神系統系列癥狀等。②經長期的(至少半年以上)并且正規系統的中醫、西醫、針灸、理療、氣功、體育鍛煉等方法治療無效者。③均排除結腸器質性疾病。④放射學檢查:結腸慢傳輸試驗顯示結腸傳輸障礙;鋇灌腸提示結腸形態異常或腸管排列異常;排糞造影排除出口梗阻性疾病。
1.2 治療方法:術前早期充分腸道準備:因其排便障礙,故腸道準備較之普通腸道疾病的手術要提前進行。通常要提前5 d以上,用刺激性瀉藥逐日加量,并在術前1 d再結合其它腸道清潔方法達到腸道清潔的目的。
手術方法:開腹后,首先觀察結腸在腹腔內大體位置擺布,再提起結腸逐段探查各段結腸充盈擴張、腸壁厚薄等狀況,結合病史、鋇灌腸和結腸運輸試驗結果,決定患者結腸的取舍,分別采取升直或盲乙吻合。決定取舍的位置切斷腸管,先將遠端腸管之切口封閉,曠置該段腸管。再將近端(盲腸或升結腸)腸管與乙狀結腸下段或直腸上段或直腸中下段行端側吻合,從而使結腸成為一個Y狀結構,曠置的結腸內容物亦可順利排出。
結腸曲綜合征最主要的癥狀是右或左上腹的外側、右或左下胸的外側脹痛,有事牽涉到前胸部隱痛,疼痛多在餐后發作,有時疼痛伴有便意,排便、排氣后疼痛可緩解,當生氣或心情郁悶時,癥狀可加重。
2 結 果
2.1 療效標準:①痊愈:癥狀體征消失,排便恢復或接近正常。每日排便1~3次,且大便成形、排 便通暢。②顯效:癥狀體征顯著改善,偶有腹部不適或輕度脹、痛,但不需用藥。③好轉:癥狀體征有明顯改善,但經常腹脹腹痛,有時排便不暢,需要借助藥物。④無效:癥狀體征基本無改善,經常需藥排便。
3 討 論
在消化科中,我們已習慣把無機械性梗阻因素存在時胃的排空極度延遲稱為胃癱。結合國內外相關文獻和臨床觀察發現,重度結腸慢傳輸性便秘其整個結腸基本上處于癱瘓狀態。其中不僅有結腸形態學的異常,更重要的是結腸神經與肌肉的功能降低或退行性改變導致結腸的蠕動和排空功能障礙。限于現代結腸排便生理、病理的認識,對其診斷、治療尚缺乏切實有效的方法,部分或全結腸切除術術后療效不滿意且存在諸多并發癥。根據此類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目前國內外對該病現有的一些認識,我們將其稱為“結腸癱瘓癥”。這一概念得到了肛腸屆多位前輩大師的高度評價,曹吉勛認為這有利于完善理論依據,指導臨床實踐,規范醫療行為,協調醫患關系;王玉成親自確定了這一病名的英文名稱:Colonicparalysis sydrome:李雨農稱贊如此定義“妙極了!”。
1908年Arbnthnot Lane[1]首次提出經腹手術治療慢性頑固性便秘,1911年ChaPple[2]也報道了50例慢性頑固性便秘的外科治療,雖然成功率都不高,且有諸多并發癥,但給慢性頑固性便秘的外科治療奠下了基礎,并且至今全結腸切除、回直吻合仍然是治療慢性頑固性便秘的經典術式。國內外文獻報道較多[3],療效差異很大在50%~100%之間,但約10%的患者術后便秘復發,30%術后有頑固性腹瀉,此種頑固性腹瀉往往比頑固性便秘更難讓患者接受。此外由于該手術方式須切除的腸段較多,使得手術過程相對復雜,手術時間長,創面大,損傷組織較多,既增加了手術風險,又使術后并發癥相對較多,據報道粘連性腸梗阻是手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約為7%~50%[4,5]。
結腸曲綜合征發作時可服用胃腸動力藥如西沙必利等對癥治療,中成藥舒肝片、木香順氣丸、舒肝健胃丸等對癥狀緩解也很有效,或者也可以直接應用腸胃調神劑也有很好的效果,平時要避免進食產氣多的食物如黃豆、扁豆、紅薯等,多吃蘿卜、橘子、甘藍等有理氣作用的食品。生活要有規律,加強體育鍛煉,保持樂觀的精神。
主治醫師雜志投稿須知:《醫藥前沿》1979年創刊,由河北省衛生廳主管,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辦,16開,國內公開發行,郵發代號:18-40。